钢铁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平台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1年 46卷 2期
刊出日期:2011-02-15

综合论述
原料与炼铁
炼钢
压力加工
钢铁材料
环保与能源
技术交流
   
综合论述
1 惠卫军 董瀚 翁宇庆
中碳非调质钢的高周疲劳性能
非调质钢常用来代替调质钢制造用于疲劳设计的运动部件,因而改善其疲劳性能十分重要。对于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由于存在软相铁素体,其疲劳疲劳裂纹基本上萌生于试样表面的铁素体/珠光体边界,并优先沿着铁素体/珠光体边界扩展。因此,强化铁素体、改善铁素体的分布状态和组织细化是改善其疲劳性能的关键。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证实,具有粗大的网状铁素体-珠光体组织或粗大贝氏体组织的非调质钢的疲劳性能较差,而具有细小、均匀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的非调质钢则具有良好的疲劳性能。在热锻态,微合金化元素V因具有明显的析出强化和组织细化作用而能够明显地改善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的疲劳性能。与调质回火马氏体组织不同,氧含量对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的疲劳性能没有明显的影响。总之,组织精细控制的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的疲劳性能可达到调质钢的水平。
2011 Vol. 46 (2): 1-1 [摘要] ( 3236 ) [HTML 0KB] [PDF 0KB] ( 59 )
原料与炼铁
7 邵剑华 郭占成 赵志龙 张奔
流态化还原铁精粉粘结过程试验研究
采用热态可视化流化床装置研究了铁精粉流态化还原过程,描述了流化床粘结失流过程的一些宏观表现和颗粒的微观变化。研究发现失流后不同还原剂引起料层膨胀程度明显不同,例如用H2作还原剂时料层膨胀40%左右,而用CO时膨胀会达到82%,而且颗粒间的粘结强度也与还原剂的种类有关。同时,适当降低还原温度可以延缓失流的发生也得到验证,而且CO比H2更为明显。微观上发现这些差异皆与不同还原剂引起的铁晶体不同形态有关。
2011 Vol. 46 (2): 7-7 [摘要] ( 3203 ) [HTML 0KB] [PDF 0KB] ( 61 )
12 张福明
首钢京唐5500m3高炉采用的新技术
本文介绍了首钢京唐钢铁厂5500m3高炉设计特点和采用的先进技术。高炉设计中采用合理炉料结构、炉料分级入炉技术;自主设计开发了并罐式无料钟炉顶设备炉料分布控制技术;采用纯水密闭循环冷却、铜冷却壁、薄壁内衬等高炉综合长寿技术,高炉设计寿命25年;采用高风温顶燃式热风炉和助燃空气高温预热技术,设计风温1300℃;采用平坦化出铁场和铁水直接运输工艺、环保型螺旋法渣处理工艺;设计开发了特大型高炉煤气全干法布袋除尘技术;采用并罐式浓相喷煤技术;设计了完备的自动化检测和控制系统以及环境除尘系统,使高炉生产实现“高效、低耗、长寿、清洁”的目标。
2011 Vol. 46 (2): 12-12 [摘要] ( 2457 ) [HTML 0KB] [PDF 0KB] ( 46 )
18 李金莲
低含碳球团配加MgO试用研究
为了获得高强度优质含碳球团,研究了不同MgO/SiO2比值和焙烧温度对煤粉添加量为6%的含碳球团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含碳球团中的煤粉配比为6%、膨润土配比1.5%、MgO/SiO2一定时,随着焙烧温度(1200℃-1300℃)的升高,成品含碳球团的强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1280℃时强度最大,焙烧温度过高,球团内部过熔化,产生大量孔洞,球团抗压强度较低,若焙烧温度过低,则球团未烧透,强度较差。
2011 Vol. 46 (2): 18-18 [摘要] ( 2809 ) [HTML 0KB] [PDF 0KB] ( 63 )
22 陈辉
高炉送风系统压力损失的理论解析
以流体动力学为基础,建立了阻力损失计算模型,对送风系统的阻力损失进行理论解析,并讨论了送风系统阻力损失对风口处风速和鼓风动能的影响。对国内5000m3级超大型高炉解析结果表明:①送风系统阻力损失约占热风表压的11%左右;②在风量相同的条件下,考虑送风系统阻力损失的风速和鼓风动能值较不计送风系统阻力损失时要高;③为减少风口损坏,建议该5000m3级超大型高炉风速上限控制在280m/s左右,鼓风动能上限控制在18000 kg(f)•m/s左右。
2011 Vol. 46 (2): 22-22 [摘要] ( 2406 ) [HTML 0KB] [PDF 0KB] ( 49 )
炼钢
26 薄凤华
中间包包型优化的数值模拟及生产应用
中间包包型对钢液流动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中间包的冶金效果。本文利用数学模拟方法,以钢液停留时间分布曲线(RTD曲线)为评判标准,对某钢厂的中间包包型进行了优化改造,优化后出口浓度最大时间延长了200s,钢液活塞区比例由39.3%增加至69.6%,死区比例由10.11%降至4.77%,且铸余减少3.5吨;包型优化后的大样电解夹杂物含量减少了72.35%。该包型于2008年12月开始在某钢厂稳定使用,提高了铸坯质量,节省了生产成本,为该钢厂创造了显著的效益。
2011 Vol. 46 (2): 26-26 [摘要] ( 2545 ) [HTML 0KB] [PDF 0KB] ( 53 )
30 吴明
120t转炉冶炼无取向硅钢脱硫技术研究
结合冶炼无取向硅钢的生产实际,对钢中硫的来源,以及炉渣性质、钢水温度、底吹强度对脱硫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转炉钢中硫的主要来源为铁水、废钢、铁水渣及石灰带入;冶炼硅钢时,终渣碱度:3.0~3.5,(FeO)≤20%, 终点钢水温度≥1680℃以及加大底吹搅拌强度能提高转炉脱硫效果。硅钢平均出钢硫含量为0.0048%,能满足无取向硅钢对硫含量的要求。
2011 Vol. 46 (2): 30-30 [摘要] ( 2479 ) [HTML 0KB] [PDF 0KB] ( 82 )
35 林晓川 李京社
板坯连铸新型浸入式水口研究
采用1:1水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流场,探讨了双侧四孔水口出口方向对结晶器内液面波动、表面流速和注流冲击深度的影响趋势,得到了双侧四孔水口出口方向对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流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四个孔都向下(α<β,α与β都向下)的双侧四孔水口的方案较优,此水口的冲击深度低,液面波动小,表面流速适中,适合于高拉速板坯连铸的需要。
2011 Vol. 46 (2): 35-35 [摘要] ( 2395 ) [HTML 0KB] [PDF 0KB] ( 94 )
39 李安林
转炉提钒复吹长寿技术研究与应用
针对转炉复吹提钒存在供气能力不足,复吹寿命短,冶金效果不好等问题,开展了底吹透气砖结构优化、底吹供气系统优化设计、复吹提钒工艺研究及透气砖维护技术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使提钒转炉底吹供气强度提高到0.10 Nm3/(min.t)以上,提钒复吹长寿化,复吹炉龄大幅提高到7455炉,复吹比100%,钒渣质量明显改善,渣中TFe降低了2.42个百分点,钒渣V2O5提高了1.65个百分点。
2011 Vol. 46 (2): 39-39 [摘要] ( 2325 ) [HTML 0KB] [PDF 0KB] ( 64 )
压力加工
45 陶功明
UF轧辊粘氧化铁皮机制与材质优化
万能成品轧机轧制腿内侧为双斜度的重轨时,在两直线交接处出现氧化铁皮粘结现象,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按传统思路从工艺进行了多次优化仍无法消除或减轻。后采取MARC软件对UF孔型中的金属流动规律进行仿真分析,找到了工艺优化无法解决粘结的原因。借鉴润滑轧制的原理,从轧辊材质的优化试验中使氧化铁皮的粘结得到了大幅度减轻。一套新材质轧辊比原轧辊在相同使用周期内提高产量达176.5吨。
2011 Vol. 46 (2): 45-45 [摘要] ( 2792 ) [HTML 0KB] [PDF 0KB] ( 64 )
49 陈胜利 何安瑞 张建平 管长林
电工钢边缘降控制研究
本文以马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电工钢板形优化控制研究项目为背景,系统地研究了热轧、冷连轧和单机架轧机辊系的变形、热凸度、磨损曲线等板形影响因素,通过现场数据的采集、工况数值模拟计算和工业化大生产试验,设计出适用、合理的辊型优化曲线,满足了不同机型的板形控制策略要求,解决了电工钢板形边缘降控制问题。通过批量生产,证明新设计的辊型优化曲线在减小电工钢板形边缘降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011 Vol. 46 (2): 49-49 [摘要] ( 2194 ) [HTML 0KB] [PDF 0KB] ( 69 )
53 程晓杰
卷取温度对CSP工艺下冷轧深冲带钢组织和析出影响
2011 Vol. 46 (2): 53-53 [摘要] ( 2246 ) [HTML 0KB] [PDF 0KB] ( 140 )
钢铁材料
58 吉玉
U75V钢轨时效性能的研究
采用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方法,研究了温度、时间对性能、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增加及温度升高,U75V钢轨存在强度提高而残余应力和氢含量下降的现象,具有一定时效性。
2011 Vol. 46 (2): 58-58 [摘要] ( 2025 ) [HTML 0KB] [PDF 0KB] ( 47 )
62 许良红
焊接热循环对07MnCrMoVR钢热影响区组织及韧性的影响
采用热模拟技术和显微观察技术,对07MnCrMoVR钢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次热循环时,粗晶区和临界区是韧性较差的区域,其中粗晶区的韧性恶化原因为晶粒的长大和粒状贝氏体、M-A组元等非平衡组织的形成,且随着t8/5的增加,粗晶区冲击韧性随之降低。为防止热影响区脆化,t8/5应控制在30s之内。粗晶区+临界区是二次热循环时热影响区韧性最差的区域,大量沿晶界分布的块状M-A组元的形成是此区域脆化的原因。
2011 Vol. 46 (2): 62-62 [摘要] ( 1952 ) [HTML 0KB] [PDF 0KB] ( 55 )
69 廉学魁 王春旭 刘宪民 厉勇
二次硬化超高强度钢的高周疲劳性能研究
本文研究了采用真空感应+真空自耗重熔工艺冶炼的高纯净二次硬化超高强度AF1410钢的高周疲劳和疲劳裂纹扩展性能。结果表明:高纯净度AF1410钢具有优异的强韧性配合和较高的抗疲劳裂纹扩展能力,应力比R为0.1时,其光滑(Kt=1)和缺口(Kt=3)疲劳强度分别为1375MPa和417MPa,且疲劳裂纹源均起始于试样表面缺陷;回火温度对该钢的疲劳裂纹门槛值影响显著。
2011 Vol. 46 (2): 69-69 [摘要] ( 2757 ) [HTML 0KB] [PDF 0KB] ( 81 )
74 周民
不同冷却制度下X100管线钢组织特征及力学性能
通过热模拟连续冷却及实验室轧制实验,研究了不同冷却制度下X100管线钢显微组织特征及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冷却速度升高及终冷温度降低,实验钢显微组织由针状铁素体过渡至板条贝氏体及马氏体,非淬火条件实验钢中马氏体岛或M-A岛为微孪晶马氏体;轧制后直接以约30℃/s冷却至450℃左右时,实验钢具有良好强韧性,采用弛豫及超快冷工艺时,需控制弛豫时间以及超快冷结束温度并与随后的冷却工艺相结合,方可获得理想的显微组织及良好强韧性。
2011 Vol. 46 (2): 74-74 [摘要] ( 2728 ) [HTML 0KB] [PDF 0KB] ( 77 )
环保与能源
81 陈冠军
首钢节能技术进步
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等节能减排政策引导下,首钢通过北京厂区减产并将关停的基础上,新建首秦、迁钢和京唐现代化钢厂,并联合重组水钢、长钢等企业,产能和规模扩展的同时,综合能耗逐年下降。通过首钢北京厂区、首秦和迁钢三地钢厂的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产业结构调整降低综合能耗,提高转炉煤气回收量,降低高炉煤气放散率,提高压差和干熄焦发电量,降低水耗和钢比系数的措施落实,阐明首钢近年的节能技术进步。并指出首钢今后的节能方向和对策。
2011 Vol. 46 (2): 81-81 [摘要] ( 2733 ) [HTML 0KB] [PDF 0KB] ( 45 )
86 李家栋 王昭东 李勇 王国栋 罗政
辊底式高温固溶炉在线数学模型的开发及应用
为精确跟踪某公司新建辊底式高温固溶炉内钢板温度,详细研究了明火炉内炉气温度、钢板内部导热和炉内传热机理,建立了考虑炉段间耦合的炉气温度数学模型和钢板温度跟踪模型,采用FDM法对数学模型离散化,结合TDMA数值方法进行求解。在线应用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简单、可靠,为钢板加热质量的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提高了出炉温度命中率。
2011 Vol. 46 (2): 86-86 [摘要] ( 2282 ) [HTML 0KB] [PDF 0KB] ( 48 )
技术交流
91 杨玉
U75V钢轨轨腰探伤不合原因的分析
对鞍钢大型厂在线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出的U75V钢轨轨腰报警部位进行了金相组织、非金属夹杂物、扫描电镜等常规检验,结果表明,在钢轨轨腰探伤报警处存在长度超过2.0mm的异常大硅酸盐类非金属夹杂物及组织偏析,分析认为异常大硅酸盐类非金属夹杂物是引起U75V钢轨轨腰探伤报警的主要原因。
2011 Vol. 46 (2): 91-91 [摘要] ( 2230 ) [HTML 0KB] [PDF 0KB] ( 55 )
钢铁
 

编辑部公告

 
 
· 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学术出版道德公约
· 公告:《钢铁》2018—2019年论文电子版已全文上网(附下载方式)
· 《钢铁》杂志2019年“先进炼钢-连铸工艺与装备”专刊征稿通知
· 热烈庆祝《钢铁》杂志被评为“2014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 《钢铁》创刊60周年纪念特刊征订
                  更多 
 

作者指南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作者校对排版清样须知
   著作权转让协议
 

读者会员登录

 
 

友 情 链 接

 
·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钢铁》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邮政编码: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