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平台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5年 50卷 5期
刊出日期:2015-05-15

综合论述
钢铁材料
环保与能源
技术交流
冶金工艺技术
   
综合论述
1 吴增强,白 银,马龙腾,刘正东
650 ℃马氏体耐热钢研究及其进展
超超临界电站能够有效提高化石燃料的利用率,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压力。马氏体型耐热钢因其有良好的热物理性能和廉价的成本而广泛应用于电站锅炉中。650 ℃及以下的电站锅炉关键材料主要采用马氏体型耐热钢。介绍了世界各主要国家探索开发650 ℃马氏体耐热钢的主要科技项目,包括欧洲、美国和日本。从合金化角度介绍了马氏体耐热钢中主要元素的作用。介绍了当前研究650 ℃马氏体耐热钢的主要成果,分析了这些钢种的强化机制。
2015 Vol. 50 (5): 1-6 [摘要] ( 1301 ) [HTML 0KB] [PDF 0KB] ( 54 )
冶金工艺技术
7 左海滨,于文涛,张建良
温度对天然块矿爆裂的影响
天然块矿的爆裂指标作为评价矿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其好坏会直接影响高炉的透气性,进而影响高炉顺行。对天然块矿爆裂性能的研究,有利于为合理搭配入炉炉料结构提供相应的依据。研究了4种天然块矿在不同温度下的爆裂性能,以及天然块矿爆裂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试验表明: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4种天然块矿爆裂后的粒级分布以及爆裂指数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而不同类型的天然块矿在同一温度下的爆裂指数也不尽相同。天然块矿中羟基的质量分数越高,其爆裂性能越强烈。块矿孔隙总体积和微孔平均直径的减小也会导致块矿的爆裂性能升高。
2015 Vol. 50 (5): 7-12 [摘要] ( 1143 ) [HTML 0KB] [PDF 0KB] ( 55 )
13 吕 庆,张旭升,刘小杰,喇校帅
钛对烧结矿基础性能的影响
通过微型烧结试验研究了钛对烧结矿基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钛对烧结矿影响较大。随着钛质量分数的升高,混合矿的连晶强度和同化性温度升高,而液相流动性和黏结相强度降低。钛在烧结过程中易与CaO反应生成高熔点的钙钛矿,减少铁酸钙物质形成,改变烧结矿矿相结构,不利于矿粉之间结合。实际生产中,应该减少混合矿的钛质量分数,从而提高烧结矿质量。
2015 Vol. 50 (5): 13-18 [摘要] ( 1248 ) [HTML 0KB] [PDF 0KB] ( 49 )
19 吴胜利, 王跃飞, 朱 娟
铁矿粉颗粒特性对其烧结制粒性的影响
掌握铁矿粉的烧结制粒性是进行制粒工艺参数优化以保证混匀矿优良制粒效果的基础,确定铁矿粉颗粒特性对其制粒性的影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工艺理论问题。通过微型圆筒制粒法研究铁矿粉的圆形度[(Ψw)]、气孔率[(P)]、润湿性[(cosθ)]以及粒度分布对其制粒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回归方法预测混匀矿的制粒性。结果表明,铁矿粉的圆形度和气孔率对其制粒性有负面影响,而提高润湿性则有利于铁矿粉制粒;铁矿粉粗颗粒群的制粒性与其等效表面积呈反比,细颗粒群的制粒性与其黏附粉与中间粒级的比值[(R<0.25 mm/0.25~1.00 mm)]呈正比;混匀矿的制粒性可以根据各组元的配比和颗粒特性进行有效预测。
2015 Vol. 50 (5): 19-25 [摘要] ( 1363 ) [HTML 0KB] [PDF 0KB] ( 56 )
26 雷 鸣,张明星,杜 屏 ,邱 辉
沙钢5 800 m3高炉的合理喷煤比分析
沙钢5 800 m3高炉开炉至今,运行状况良好,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合理的喷煤比。在保证氧过剩系数、理论燃烧温度和透气阻力系数的前提下,提出合理的喷煤比还应保证合适的炉腹煤气量指数。根据沙钢5 800 m3高炉的实际操作数据,提出氧过剩系数应高于0.71,理论燃烧温度约为2 350 ℃,透气阻力系数约为1.8~2.0。研究发现,由于5 800 m3高炉的炉缸直径偏小,合理的炉腹煤气量指数应在68 m/min以内。该高炉在原燃料和操作稳定的前提下,合理的喷煤比约为180 kg/t。
2015 Vol. 50 (5): 26-29 [摘要] ( 1235 ) [HTML 0KB] [PDF 0KB] ( 53 )
30 万雪峰,曹 东,刘 祥,朱晓雷,廖相巍
转炉应用CO2技术
通过对转炉顶吹CO2的热力学分析,结合实验室模拟转炉顶吹O2+CO2混合气体试验结果,确立了CO2在转炉中应用的关键参数。得出在转炉中顶吹纯CO2虽可脱碳,但温降较大,顶吹CO2供气强度为3.0 m3/(t·min)时,钢液温降速率为15.1 ℃/min;通过喷吹O2+CO2混合气体可实现温度平衡,但CO2配比的最大理论比例为79.1%;随着混合气体中CO2比例增大,吹炼终点钢液碳氧积降低,当[φ(CO2)∶][φ(O2)=1][∶]1时可控碳氧积为(25~32)×10-8。
2015 Vol. 50 (5): 30-33 [摘要] ( 1120 ) [HTML 0KB] [PDF 0KB] ( 53 )
34 包仁人,张 杰,李洪波,贾生晖,刘海军,李先杰
非对称板形对连续退火炉内带钢跑偏的影响
带有非对称板形缺陷的冷轧带钢在连续退火炉内运行时极易出现跑偏现象,尤其是单边浪的影响更为明显。为评价板形缺陷的非对称性,提出了板形不对称度评价指标,并通过对实际跑偏数据与不对称度的对比分析,发现当某段带钢的板形不对称度平均值超过0.5时,带钢极易跑偏,据此制定了连续退火生产线来料板形控制标准,实际应用后,因板形缺陷问题导致的连续退火炉内带钢跑偏断带事故次数由每年8次降至3次。
2015 Vol. 50 (5): 34-37 [摘要] ( 1237 ) [HTML 0KB] [PDF 0KB] ( 64 )
38 金贺荣,周永强,耿永祥,蒋金水
宽厚不锈钢复合板轧制力计算与参数影响分析
对宽厚不锈钢复合板层间真空热轧制变形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将热轧变形区分成I、II两个区间,运用主应力法建立各个区间的力平衡方程,根据边界条件和屈服准则求出各变形区的长度和各变形区所受压力,建立轧制力计算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轧制工艺参数对宽厚不锈钢复合板轧制区间内不同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将实际参数代入轧制模型计算公式,应用Matlab编程求得理论计算值,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轧制力模型可用于预测轧制力的大小,满足工程要求,轧制复合过程研究有助于优化成形工艺、预测产品性能,为今后此类材料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5 Vol. 50 (5): 38-43 [摘要] ( 1382 ) [HTML 0KB] [PDF 0KB] ( 60 )
44 罗衍昭,焦会立,庞在刚,李海波,倪有金,赵 林
热轧工艺对超低碳IF钢卷渣和面翘皮缺陷的影响
从热轧工艺角度对超低碳IF钢热轧卷表面卷渣、面翘皮缺陷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热轧工艺参数对该类缺陷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卷渣、面翘皮缺陷发生率随入炉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在炉时间加长,缺陷发生率降低。卷渣及面翘皮缺陷随出炉温度的增加基本呈现发生率下降的趋势,但从Minitab数据分析显示出炉温度影响不大。入炉温度和在炉时间对卷渣、面翘皮缺陷影响更大。
2015 Vol. 50 (5): 44-48 [摘要] ( 1508 ) [HTML 0KB] [PDF 0KB] ( 60 )
49 郑旭涛,张 杰,李洪波,程方武,胡伟东,石 磊
宽带钢热连轧机工作辊不均匀磨损计算模型
某2 250 mm热连轧机工作辊普遍存在严重的不均匀磨损现象,以往基于压力不均匀分布函数或磨损不均匀函数的工作辊磨损计算模型无法准确计算轧辊磨损形状,严重影响了带钢横向断面的轮廓质量。根据辊形与断面形状的相似性以及工作辊局部的不均匀磨损对板廓局部高点的遗传作用,提出且实现了基于带钢板廓特征的工作辊不均匀磨损计算模型,并采用Matlab遗传算法优化工具箱计算了模型参数。通过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模型能够实现对工作辊不均匀磨损的准确计算,这对宽带钢板廓形状缺陷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2015 Vol. 50 (5): 49-53 [摘要] ( 1634 ) [HTML 0KB] [PDF 0KB] ( 73 )
钢铁材料
54 梁 旭,周清跃,张银花,李 闯
钢轨中大尺寸外来夹杂物分析
钢轨中大尺寸外来夹杂物的存在危及行车安全。通过统计近几年钢轨批检验工作中检出大尺寸夹杂物案例,采用能谱分析化学成分,对夹杂物的来源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中国钢轨生产厂技术改造后,尤其是铁路钢轨标准的技术要求提高之后,钢轨内部夹杂物的形态与特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钢轨内的大尺寸外来夹杂物多由连铸系统引入;耐火材料卷入对钢轨疲劳性能影响较大;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卷入钢坯的情况需要引起钢厂的足够重视。
2015 Vol. 50 (5): 54-58 [摘要] ( 1162 ) [HTML 0KB] [PDF 0KB] ( 54 )
59 周 鹏,惠 恺,臧 涛,靳塞特
双相不锈钢2205热轧钢带氧化铁皮显微分析
应用OM、SEM、XRD技术,分析研究了双相不锈钢2205热轧钢带氧化铁皮显微结构特征,这是决定钢带酸洗效果的本质因素之一。结果表明:热轧后钢带表面氧化铁皮存在大量的裂纹以及局部伴有氧化铁皮部分脱落,有利于酸洗;氧化铁皮厚度一般为10 μm左右,但是存在局部区域氧化层增厚以及氧化铁皮向基体内部的嵌入;氧化铁皮中含有难以酸洗的铁橄榄石(Fe2SiO4)和尖晶石结构的Cr2O3·FeO等物相,增加了钢带表面氧化铁皮酸洗去除的难度。
2015 Vol. 50 (5): 59-62 [摘要] ( 1332 ) [HTML 0KB] [PDF 0KB] ( 40 )
63 马江南,杨才福,王瑞珍
回温变形温度对微合金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通过单道次压缩变形热模拟试验,研究微合金钢加热到两相区变形时的组织演变规律,并分析加热温度对其的影响。使用OM、SEM和EBSD分析试验钢的微观组织和取向分布。结果表明,加热后奥氏体相变在晶界上发生,740~800 ℃时奥氏体体积分数为20%左右,830 ℃时奥氏体体积分数大幅增加到50%。加热到两相区变形时,形变铁素体发生动态回复或动态再结晶,随变形温度增加,形变铁素体由动态回复向动态再结晶发展,亚晶界减少,830 ℃时大角度晶界比例达到91.2%,冷却后得到均匀的细晶组织,平均有效晶粒直径3.9 μm。
2015 Vol. 50 (5): 63-68 [摘要] ( 1514 ) [HTML 0KB] [PDF 0KB] ( 39 )
69 贾国翔,王存宇,宋文英,时 捷,马 杰, 董 瀚
一次淬火马氏体对Q&P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一次淬火马氏体对低合金钢经淬火和配分(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Q&P)工艺后微观组织和单轴拉伸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进行微观组织表征,用X射线法测量残留奥氏体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一次淬火马氏体比例的增加,二次淬火马氏体的尺寸和数量逐渐减少,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一次淬火马氏体体积分数为40%时获得最大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16.92%。一次淬火马氏体体积分数为30%~70%时试验钢获得了较高的塑性和强塑积,马氏体基体为钢提供了高强度,残留奥氏体在变形过程中的TRIP效应提高了钢的塑性。
2015 Vol. 50 (5): 69-74 [摘要] ( 1222 ) [HTML 0KB] [PDF 0KB] ( 66 )
75 薛丞丞,王立民,蒋业华,刘正东,杨 钢
钛质量分数对LF2合金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采用热力学计算软件对LF2合金中的析出相进行计算,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微细相分析以及拉伸试验,对不同钛质量分数的LF2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F2合金中γ′相以近球形在晶内弥散析出,尺寸约为20 nm,Laves相在晶界以纤维状和块状析出;随钛质量分数增加,γ′相数量增加,钛质量分数增加了0.92%,γ′相的质量分数是原来的1.35倍;Laves相数量增多,由纤维状变为短棒状。随钛质量分数增加,LF2强度增加,γ′相强化效果相对减弱,但γ′相仍然是最主要的强化相。
2015 Vol. 50 (5): 75-80 [摘要] ( 1323 ) [HTML 0KB] [PDF 0KB] ( 69 )
环保与能源
81 张慧宁,赖朝彬,芦永明,徐安军,贺东风,田乃媛
基于Gamma粒度分布的电炉渣钙浸出动力学模型
为了研究电炉渣吸收CO2时电炉渣粒度分布对钙浸出率及过程控速的影响,以平均颗粒尺寸为20 μm,不同偏离系数(CV)的电炉渣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电炉渣在0.05 mol/L醋酸溶液中的浸出动力学模型,并利用Mathematica8.0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电炉渣在浸出70 min时,钙浸出率基本稳定,在浸出前70 min,浸出反应速率随着偏离系数的增大而增大,70 min后则随着偏离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电炉渣偏离系数的增大,电炉渣浸出过程受到化学反应控速越来越弱,而受到扩散控速先变强后变弱,在[CV=0.7]时扩散控速最强。通过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对比,证明所建立的基于Gamma粒度分布的电炉渣钙浸出率动力学模型能较好的反映电炉渣在醋酸溶液中的浸出过程。
2015 Vol. 50 (5): 81-87 [摘要] ( 1357 ) [HTML 0KB] [PDF 0KB] ( 64 )
技术交流
88 黄培正,董亚峰,侯全师,沙永志
高炉渣铁排放在线监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要实现渣铁流量的检测,必须分别对渣铁流速、流股直径变化和铁水罐增重速率3个参数进行监测,由于高温液态渣铁理化特性,对其直接准确测量是非常困难的,经过研究和生产现场实地考察,提出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渣铁流量的方法。依据多普勒效应在线测量首钢京唐5 500 m3高炉出铁时渣铁排放的速率,并同步视屏摄像仪监测铁口截面,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实时观测记录铁口直径的变化,结合铁水罐称重系统中的铁水增重速率,分析计算高炉出渣出铁速率及高炉渣比,对比实际理论值验证了监测系统的可靠性。
2015 Vol. 50 (5): 88-92 [摘要] ( 1195 ) [HTML 0KB] [PDF 0KB] ( 40 )
钢铁
 

编辑部公告

 
 
· 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学术出版道德公约
· 公告:《钢铁》2018—2019年论文电子版已全文上网(附下载方式)
· 《钢铁》杂志2019年“先进炼钢-连铸工艺与装备”专刊征稿通知
· 热烈庆祝《钢铁》杂志被评为“2014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 《钢铁》创刊60周年纪念特刊征订
                  更多 
 

作者指南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作者校对排版清样须知
   著作权转让协议
 

读者会员登录

 
 

友 情 链 接

 
·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钢铁》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邮政编码: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