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25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3-08-15
  

  • 全选
    |
    综合论述
  • 宋志刚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8):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了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几种压水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用材料的选材、研制和国产化。通过一系列研究和工艺突破,积累了大量的材料使用性能数据,成功开发了耐应力腐蚀和点腐蚀性能优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蒸汽发生器用传热管材料,并形成了国产Inconel690TT等材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的产业化能力,在国内得到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核电关键材料的国产化进程。
  • 冶炼与加工
  • 郭靖 程树森 赵宏博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8): 6-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炉渣结构的离子理论,假设熔渣的黏性活化能与熔渣质点间距离(键长)成反比,考虑了熔渣中各种离子质点相对纯SiO2的移动能力,基于Arrhenius 公式推导了一个由熔渣中质点浓度预报硅酸盐熔渣黏度的理论模型。并根据离子理论按炉渣成分分段计算各质点浓度,通过SiO2-Al2O3-CaO-MgO四元系炉渣黏度试验数据确定了模型中的各个参数,并且通过其他文献的试验数据验证了这些参数适用于相应的二元及三元渣系。预报结果与国内外文献中大量的试验数据(二、三、四元系)基本相符,与试验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在20%左右,与其他模型相比准确度较高。
  • 矫志杰 张青,何纯玉,张宏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8): 12-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中厚板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ERP、MES和过程控制系统协调配合实现中厚板轧线的信息化管理。稳定可靠的信息交换是信息化管理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根据中厚板生产线特点设计过程控制系统和MES之间数据交换的具体内容和时刻;通过中介数据库采用数据库串联方式具体实现信息化数据串联功能。设计开发的MES与过程控制系统的信息化数据串联技术在国内多条中厚板生产线得到成功应用,实现了中厚板生产线物流、信息流的顺畅运转,可以为同类生产线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 曹春磊 ,张兴中,周俐,钟海林,葛允宗 ,仇圣桃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8): 16-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喷吹氮气和添加氮化铬铁合金对钢液的增氮效果,在50kg真空感应熔炼炉上通过改变氮气分压、温度和添加氮化铬铁合金熔炼高氮无镍不锈钢(17Cr12Mn2Mo),并将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试验表明,通过改变氮气分压、温度能够冶炼含有一定氮含量的不锈钢,增加氮气分压的增氮效果较改变温度更明显,当氮气分压达到065MPa时,实测氮含量可达到理论值;添加含氮合金熔炼高氮不锈钢,其增氮效果比调节温度、氮气分压明显,且实际氮含量比理论值高。
  • 李具仓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8): 19-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300系列不锈钢除尘灰的循环利用进行了研究,并解决了工业化处理300系列不锈钢除尘灰生产过程中的造球、粉化、还原和冶炼中出现的问题,使镍的收得率达到933%,铬的收得率达926%,铁的收得率达901%,产品符合不锈钢厂使用标准要求。
  • 范晋平,谭诏,彭可武,郑溪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8): 24-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V2O5和V2O3混合物料为原料,铝钙铁为精炼剂,采用电铝热法制备了高钒铁,并对其相关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得到的较佳的工艺条件为:铝用量为理论量的103%(质量分数,下同),以铝钙铁为精炼剂,精炼剂加入量为100g,精炼时间30min,高钒铁的回收率可达98%;精炼剂铝钙铁加入量以100g为宜,加入过多易使钒铁中铝含量偏高,影响合金的质量。
  • 材料研究
  • 包俊成,赵捷,宁保群,马俊兴,李建平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8): 28-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结合金相分析研究了低碳Nb-V微合金化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规律。结果表明:试验钢的动态CCT曲线和静态CCT曲线相比,整体向左上方移动,随冷却速度的增大,A→α-Fe相变开始温度逐渐降低;高温变形促进铁素体和珠光体相变,缩小了铁素体转变区;当冷速较低时变形促进贝氏体转变,冷速较高时变形抑制贝氏体转变。
  • 王珍传 ,徐乐,刘文忠,韩赟,时捷,杜景红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8): 31-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添加钼和改变氮含量,在实验室条件下熔炼浇注钢锭,采用控轧控冷技术(TMCP)轧制钢板,研究了Mo、N元素对含钛马氏体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钼添加到钛微合金马氏体钢中,经回火+淬火处理后,纳米级TiC析出相增多,原奥氏体晶粒由8μm细化到5μm,屈服强度和韧性值增加;钛钼钢中氮含量增加,微米级TiN增多,对钢的屈服强度影响很小,但低温(-40℃)冲击韧性显著降低。
  • 陈仲强,邰清安,赵兴东,王健妍,李昌永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8): 37-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GH738合金热变形及热处理过程中,MC碳化物和M23C6碳化物的演变行为将对合金性能产生很大影响。对合金进行了1100~1170℃×4h的保温处理试验,研究了碳化物的回溶规律;并于MC碳化物回溶温度TMC以上进行预处理后再经标准热处理,研究了不同阶段碳化物的再析出行为以及预处理温度对碳化物再析出行为的影响。对经1080℃×05h×AC固溶处理的试样在700~1050℃时效不同时间,以观察晶界M23C6碳化物的析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合金中MC碳化物的回溶温度为1150℃左右。在标准热处理前若加热温度超过TMC,获得的晶界碳化物呈连续趋势。而低于TMC温度,晶界碳化物呈现断续分布。经等温时效试验和动力学模拟计算可知,GH738合金中M23C6碳化物的析出峰值温度为900~950℃。
  • 郭冬青,任慧平,金自力,林震,崔瑞婷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8): 46-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实验室采用热模拟技术研究了稀土对低碳微合金钢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成分对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εD影响较明显,稀土量(质量分数,下同)达100×10-6与稀土量达60×10-6的试样其临界应变均高于未加稀土的试样,且当变形温度达到910℃,随着稀土量的增加不再发生再结晶,即加入稀土推迟了动态再结晶的发生,随着稀土加入量的增加推迟作用也越明显;双道次高温轧制时,稀土对静态再结晶软化率的影响要比低温轧制明显,与未加稀土的试样相比,加入100×10-6的稀土变形抗力会有一定的提高,道次间隙时间内再结晶容易发生,而稀土含量略少影响不显著。
  • 罗小兵 柴锋 苏航 杨才福 侯振伟 李超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8): 51-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按照IMO(国际海事组织)规定的《油轮货油舱用耐蚀钢性能标准》模拟了货油舱上甲板的腐蚀环境,研究了两种船用低合金钢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含H2S干湿交替环境下,船体钢腐蚀类型为均匀腐蚀,传统E36船板的腐蚀速率超过04mm/a;在钢中添加一定量的Cu、Ni,促进了锈层中稳定相α-FeOOH的形成,减少了锈层中裂纹等缺陷,锈层更加致密连续,提高了钢的耐蚀性;夹杂物改性处理在钢中获得5~10μm的球状CaO、CaS夹杂物,该夹杂物的溶解在基体表面生成碱性产物,提高了表面液膜的pH值,减缓了酸性环境下基体的腐蚀。
  • 测试与控制
  • 李培玉,张志欣,董月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8): 58-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现有板坯表面裂纹检测方法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特征的板坯表面裂纹检测方法,阐述了运用该方法的系统架构及具体实现过程。该方法以网络摄像机和工控机为系统的核心硬件平台,由网络摄像机采集的数字图像经以太网发送给工控机。在工控机端用VS2008编写软件实现对板坯上表面及侧面状态的实时监视以及对每个板坯的录像,以人工在线标记缺陷为主,自动识别算法为辅,检测出板坯表面的缺陷;工控机端软件还可以对录下的历史板坯录像进行回放,重新进行缺陷的检测。自动识别算法采用与图像亮度信息无关的相位一致性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