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褐铁矿型红土镍矿的更大规模利用,本文通过烧结杯实验与热力学、烧结矿化学成分及矿物学特征等机理分析,研究了不同种类褐铁矿型红土镍矿烧结性能的差异。当褐铁矿型红土镍矿由高脉石型转变为低脉石型时,烧结矿转鼓强度和利用系数分别由45.87%和0.97 t m−2 h−1增至50.16%和1.05 t m−2 h−1,固体燃耗由140.52 kg/t降至131.3 kg/t,低脉石型褐铁矿型红土镍矿烧结性能更优。这主要是因为其MgO和Al2O3含量相对更低,烧结过程中有利于液相生成能力与流动性的改善,最终使得烧结矿微观结构相对更加紧密,孔隙率相对更低,复合铁酸钙生成量相对更多,铁尖晶石与液相间的粘结效果相对更好。此外,当这两种不同种类褐铁矿型红土镍矿配矿烧结时,烧结矿冶金性能和镍含量并不会恶化与减少。基于此,通过相关的烧结强化技术,实现褐铁矿红土镍矿更为广泛的利用,同时制备出质量更好的含镍烧结矿是完全可行的。
本文对热轧过程中轧辊装配精度偏差所致结构间隙引起的轧机非线性动态系统振动失稳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首先,基于A. И. Цeликов模型建立了在轧辊磨削偏差与轧制变形区稳定性影响下的轧制力模型;而后,考虑辊系装配结构间隙影响,建立了轧机水平-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并使用龙格-库塔法求解非线性动力学方程。仿真结果表明:轧机辊系动力学系统在结构间隙和轧制界面动态载荷条件下呈非线性振动特征,其失稳过程是一个具有自激振动与受迫振动双重特征的慢变响应过程。最后,通过现场生产实际振动测试数据分析,验证了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具有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