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连铸》官方网站!今天是

2009年, 第2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9-06-15
  

  • 全选
    |
    连铸工艺
  • 周海滨 郑淑国 朱苗勇 张青学 夏政海 肖大恒
    连铸. 2009, 28(3): 1-1.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物理模拟研究了2200×280mm2宽厚板坯结晶器吹氩时其内界面波动行为,考察了吹气量、拉速对结晶器内液面波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结晶器吹氩后,各气量下液面平均波高均增加了1.2倍以上,且液面影响的区域集中在距水口2/3断面宽度范围内,弯月面附近的波动影响则较小。与常规板坯结晶器内液面平均波高随吹气量、拉速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不同,本实验中随这两个工艺参数的增加液面平均波高均先增大后减小。本文从实验条件下得出了控制液面波动的最佳气量。
  • 刘纲
    连铸. 2009, 28(3): 4-4.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水平连铸40Cr圆坯结晶器内温度场分布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凝固传热模型并结合射钉试验共同研究了管坯在不同拉坯工艺条件下,结晶器内40Cr钢液温度场分布及凝固传热过程,并对不同拉坯参数下铸坯试样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发现:水平连铸拉坯工艺参数:拉速V=2.35(m/min),浇注温度T=1540℃,中间包过热度ΔT=36℃的拉坯参数下,结晶器内的温度场分布均匀稳定,铸坯质量好,产量高。研究表明,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凝固传热模型并结合射钉试验可以有效分析在不同拉坯工艺条件下水平连铸结晶器内的温度场分布及凝固传热过程,并进一步制定合理的拉坯工艺参数,降低管坯质量缺陷的发生,提高铸坯质量。
  • 孙玉霞
    连铸. 2009, 28(3): 8-12.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计算机模拟作为一种参数优化的工具,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冶金领域。本文用流体商业软件对某厂四流T型中间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从钢液流动的速度矢量图、流线图来分析有、无控流装置的中间包的流动特征。通过模拟分析,确定了合理的中间包控流装置,指导生产实践。
  • 霍贞蓉 岳峰 崔衡 包燕平
    连铸. 2009, 28(3): 13-16.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以某钢厂板坯结晶器为原型,采用1∶1水模型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连铸工艺操作参数下,结晶器边部保护渣卷入同结晶器液面波动和表面流速之间的关系,结果得出临界边部卷渣液面波动值和临界边部卷渣表面流速值。
  • 钟玉玲
    连铸. 2009, 28(3): 17-20.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数字电动缸非正弦振动系统的技术特点,提出了影响铸坯振痕的弯月面形状必须依靠优化非正弦振动来实现的观点。但铸坯与结晶器之间摩擦力的存在,造成了非正弦振动曲线的失真与变形,采用摩擦力补偿模型,可以实现对非正弦振动曲线的修正,达到优化弯月面形状的目的,从而改善铸坯质量。
  • 阮晓明 阎朝红 梅峰 张炯明
    连铸. 2009, 28(3): 21-25.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宝钢3#板坯连铸的具体条件,建立了连铸板坯凝固传热数学模型,模型不仅具备对辊列设备、喷嘴布置的仿真,而且可以根据各种不同工艺条件计算铸坯温度场和凝固终点,经过现场测温与射钉试验,以及与引进日方的在线模型对比,其结果与该模型结果相当吻合。
  • 叶凡新
    连铸. 2009, 28(3): 26-28.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建立了板坯一维凝固传热数学模型且采取坯龄模型实现了动态配水;对二冷水计算模型计算的动态配水和静态配水进行比较得出拉速变化时,动态水量变化较缓和,从而保证铸坯表面温度不发生大的波动;进行了连续测温,结果表明:测量温度和计算温度误差保持在2%左右。
  • 连铸设备
  • 王志政
    连铸. 2009, 28(3): 29-32.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介绍马钢第四钢轧总厂所应用西马克-德马克公司漏钢预报系统的组成结构、原理及其应用情况,提出降低其误报率对生产有更重要的意义。
  • 铸坯质量
  • 周英明
    连铸. 2009, 28(3): 33-35.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45钢铸坯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45钢的工艺优化提供了借鉴。
  • 刘德富
    连铸. 2009, 28(3): 36-38.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有关文献的评述,讨论了连铸板坯皮下气泡的形成原因和分布特点,说明连铸过程中组合式结晶器角缝中上升气流吹入钢水可造成连铸坯皮下气泡。降低钢水过热度、降低拉速以促使结晶器内钢水尽快形成稳定坯壳,从而可以抵抗气流吹入,减轻皮下气泡的形成。由于在组合式结晶器内连铸坯皮下气泡的产生是难以避免的,所以棒材生产线的方坯连铸机不宜采用组合式结晶器,采用管式结晶器是当前的发展趋势。
  • 控制与检测
  • 杜波
    连铸. 2009, 28(3): 39-41.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现有奥钢联板坯连铸机系统的技术消化与吸收,提出了对连铸机各自动化检测系统的升级及优化措施,对现有连铸机系统的功能进行完善及扩展增强。
  • 相关技术
  • 廖志强
    连铸. 2009, 28(3): 42-46.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全弧形铸机的结晶器电磁搅拌中心线,其实是与铸坯中心线不重合的,其产生的冶金效果也存在偏差。通过对连铸结晶器电磁偏心搅拌过程机理的研究,建立准确的数学控制模型,为制定正确的连铸操作工艺制度提供技术指导,提升铸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