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欢迎访问《连铸》官方网站!今天是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来源期刊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期刊在线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网络首发
热点文章
虚拟专辑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业务合作
广告
理事会
视频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2015年, 第3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5-01-15
全选
|
连铸工艺
Select
中国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已进入世界前列
毛斌 ,肖红,易兵
连铸. 2015, 34(1): 1-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5-4006.20150004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简要回顾中国连续铸钢用电磁搅拌技术发展历程,以方坯连铸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器维修、板坯连铸用高推力辊式电磁搅拌器和多极宽板坯结晶器电磁搅拌器的创新研发等3个实例佐证中国连铸用电磁搅拌技术已进入世界前列。
Select
连铸过程中电磁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现状及发展趋势
刘和平
连铸. 2015, 34(1): 7-1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5-4006.20150012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对连铸过程中电磁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介绍了一种应用于连铸过程中的低频电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的新方法,并给出了其在圆坯旋转搅拌、CSP薄板坯电磁制动和板坯二冷辊式行波搅拌中的应用实例。该方法特点是分别建立电磁场模型和流场模型,并采用磁感应方程实现电磁场和流场模型之间的耦合。结果表明,目前的方法可较为准确地描述连铸过程中的电磁场分布和电磁流体力学特点,并能够对电磁搅拌参数和连铸工艺过程进行优化。最后,提出了连铸过程中电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Select
辊式二冷区电磁搅拌频率对板坯质量影响试验研究
丁贺,张桂芳,杨春雷,李金柱,张瑜
连铸. 2015, 34(1): 17-21.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5-4006.20140145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进行了辊式二冷区电磁搅拌不同频率对板坯质量影响的研究,试验选择搅拌频率分别是5、6、7、8、9 Hz。试验结果表明:在板坯电磁搅拌过程中,其它工艺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当频率由5 Hz增加到8 Hz时,板坯中心等轴晶率随着频率增大而增大;当频率由8 Hz增加到9 Hz,板坯中心等轴晶率随着频率增大而减小;当频率为8 Hz时板坯等轴晶率达到最大值,板坯的中心疏松全部控制在0.5级,中心偏析评级全部控制在C1.5级以下,铸坯凝固组织的致密性和均匀性增强。板坯二冷区电磁搅拌中电磁力随频率的变化不是单调的,而是有个最大值,最佳频率的位置与板坯厚度、钢水电导率、液芯大小、搅拌器参数等有关。
Select
旋转电磁搅拌对1Cr13不锈钢铸态组织的影响
徐宇,徐荣军,陈家昶,范正洁,李成斌,王恩刚
连铸. 2015, 34(1): 22-2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5-4006.20140147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实验研究了旋转电磁搅拌对1Cr13不锈钢铸态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电磁搅拌时,铸锭的凝固组织以柱状晶为主,在中心部位形成晶间搭桥,且存在中心缩孔、疏松缺陷;合理的电磁搅拌参数能促进凝固补缩,实验条件下,在铸锭浇注完成90 s后,施加电流为250 A,频率为12 Hz,持续时间为60 s的旋转电磁搅拌能促进凝固补缩,提高铸锭的等轴晶率,显著提高铸锭的质量;电磁搅拌使C、Cr元素分布得更均匀,偏析程度减小。
Select
板坯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参数优化数值模拟研究
金小礼, 周月明
连铸. 2015, 34(1): 27-30.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5-4006.20140068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电磁搅拌下板坯结晶器内的流场进行了计算,考察了不同连铸工艺和搅拌电流作用下的流场结构和分布特征,提出了自由液面的卷渣指数(MFEI)和结晶器内流场均匀性指数(VUI),介绍了上述指数对板坯结晶器内流场电磁搅拌效果的判定方法,进而提出了搅拌参数的综合优化方法。
Select
高推力辊式电磁搅拌器在电工钢板上的应用及优化
肖红,张亚,易兵,李广
连铸. 2015, 34(1): 31-3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5-4006.20140080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针对某钢厂生产电工钢板项目的实际案例,通过有限元分析与实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推力辊式电磁搅拌器在230 mm铸坯上的最佳搅拌参数、搅拌参数随铸坯厚度变化规律及冶金效果。结果表明,电流为500 A,频率7 Hz,对230 mm铸坯能起到良好的搅拌效果。同设备高推力辊式电磁搅拌器搅拌不同铸坯,为获得较好冶金效果,随铸坯厚度的增加,电流强度和频率分别呈线性增加和逐渐递减趋势进行调整。产品使用后的冶金效果表明:优化应用高推力辊式电磁搅拌器可以明显改善铸坯的凝固组织,提高等轴晶率。
Select
圆坯连铸机电磁搅拌磁场特性研究
熊洪进,阴树标,马忠存,李彬
连铸. 2015, 34(1): 36-40.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5-4006.20140100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采用CST-11A型数字特斯拉计、扭矩仪测量对某圆坯连铸机结晶器与末端电磁搅拌的磁场、电磁扭矩进行测试研究,研究了磁感应强度和扭矩与电流、频率的变化规律及磁场的空间分布特点。研究表明:电磁力与磁感应强度的平方成正比关系,频率和磁感应强度成反比关系。结晶器内磁感应强度轴向最大位置在距结晶器上口900 mm位置,向两侧陡降;径向分布不均匀,由搅拌器内表面向中心逐渐减小;高频率的磁场经结晶器铜管后衰减更大。结晶器、末端电磁搅拌的电磁扭矩随着电流强度和频率的增加而增大,频率对结晶器电磁扭矩影响较电流影响更为平缓,而末端电磁扭矩与频率的变化趋势受频率范围影响,研究结果对合理制定及优化电磁搅拌工艺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连铸设备
Select
小方坯连铸机一冷、二冷系统有关设计理念
李万国, 汤 锴
连铸. 2015, 34(1): 41-4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5-4006.20140046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高拉速小方坯连铸机,对一冷、二冷设备精度的要求更高,稍有偏差,就很容易产生铸坯跑偏、脱方等问题,对连铸机正常生产和铸坯质量都有不利影响。介绍如何提高小方坯连铸机一冷、二冷设备的精度,并就有关设计理念进行分析。
Select
挡渣出钢过程中挡渣器使用浅见
王 昱
连铸. 2015, 34(1): 46-48.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5-4006.20140091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转炉在出钢时减少下渣量,通过对比各厂现有挡渣出钢技术的分析研究,结合本厂现有的技术装备,对挡渣出钢所使用的挡渣器提出了改进建议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行应用。
Select
1 800 mm双流板坯连铸机设计特点及生产实践
占贤辉,阎建武,罗利华,王庆
连铸. 2015, 34(1): 48-52.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5-4006.20140058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某钢铁生产基地1号1 800 mm双流板坯连铸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工艺流程和液压振动、结晶器在线调宽、连续矫直与连续弯曲、二冷动态配水及喷嘴幅切、动态轻压下、铸流电磁搅拌等关键技术及设备设计特点。生产实践表明,设备运行良好,铸坯表面无缺陷、内部质量优良,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铸坯质量
Select
圆坯连铸热坯压力设计方法及实践
韩占光
连铸. 2015, 34(1): 53-5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5-4006.20140007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因机械变形而产生的圆坯表面压痕和不圆度控制等难点,基于下滑力与拉坯阻力平衡设计,提出了圆坯连铸热坯压力的计算模型和设计依据。生产实践表明,应用提出的热坯压力计算与设计依据,可有效控制圆坯因较大机械压痕产生的不圆度缺陷。
Select
304不锈钢冷轧板表面短线状剥落缺陷分析
李岩,李聚宝,王建泽
连铸. 2015, 34(1): 57-60.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5-4006.20140041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304不锈钢冷轧板表面出现的短线状剥落缺陷,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貌,利用能谱仪对局部成分进行了点扫描和面扫描检测。结果表明,304冷轧板表面短线状剥落缺陷微观形貌呈“凹槽”状,凹槽边部与正常表面结合部位呈分层台阶式结构,凹槽边缘存在铁和铬的氧化物。结合试验结果和相关研究分析推断,短线状剥落缺陷主要是由于铸坯三角区中铬偏析造成局部铁素体含量过高,热轧变形过程中产生局部微裂纹发生氧化,氧化膜在冷轧过程中被压延变形,经酸洗后部分覆盖在氧化膜上的基体剥落而形成。
Select
连铸板坯角横裂纹的形成机理及控制措施
汪洪峰
连铸. 2015, 34(1): 61-6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5-4006.20140044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板坯角横裂纹是在钢的第Ⅲ脆性区产生的一种沿晶开裂。在第Ⅲ脆性区温度范围内,在奥氏体晶界铁素体薄膜的析出(晶界析出)弱化了晶界,或由于碳氮化物等的析出,在奥氏体晶界附近形成无析出区(晶界滑移)导致的晶界脆性,当铸坯在该温度区间受到弯曲、矫直或0号段错位等拉应力作用后产生的裂纹。奥氏体晶粒越粗大和奥氏体晶界越弥散细小的析出,越容易产生裂纹。保证连铸机设备精度和制定合适的连铸生产工艺参数是消除铸坯角横裂纹的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