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连铸》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5年, 第3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5-05-15
  

  • 全选
    |
    连铸设备
  • 庞在刚,刘柏松,陈 斌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结合IF钢连铸工艺过程,对影响增碳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间包覆盖剂对增碳量有很大的影响,必须控制中间包覆盖剂碳质量分数小于1%;控制中间包耐材碳质量分数和加覆盖剂操作,可以大大减少增碳量,降低成品碳质量分数。
  • 崔 衡,刘 洋,李东侠,王 征,陈 斌,庞在刚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异断面浇注,即同一板坯双流中间包内浇铸时,各流拉速和断面不同,生产不同规格铸坯的问题,采用用粒子成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研究了钢液在中间包、结晶器水模型中的流场行为。根据PIV流场测速结果表明:断面尺寸差为200 mm时,中间包两流浇铸区平均流动速度相差约5.83%、最大速度相差约1.22%,结晶器流场差异不大,可进行异断面浇铸;断面尺寸差为1 100 mm时,中间包两流浇铸区流场速度差异最大约为50%,两流结晶器射流区平均速度、钢液冲击深度、涡心高度差异较大,不利于两流浇铸一致性,不建议进行异断面浇铸。
  • 阮 飞,赵凤光,揭 畅,富晓阳,杨吉春,张捷宇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以异型坯连铸中间包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软件模拟研究了长水口浸入深度对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长水口浸入深度的增加,中间包死区及活塞区体积有减小趋势,而混合区体积则相反;此外长水口浸入深度对中间包内夹杂物去除率有一定影响。
  • 常正昇,金 焱,程常桂,金业磊,冯学武,李 洋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水模型实验初步研究了在湍流抑制器中加过滤体对中间包钢液流场和夹杂物去除率的影响。采用染色剂显示了中间包中的流动状态,用聚乙烯颗粒测定去除率。结果表明,由于过滤体的阻碍作用,延长了示踪剂到达挡墙导流孔的时间;加过滤体后不同粒径夹杂物的去除率都得到提高,将近5%。
  • 张立强 ,包燕平,王建军,谢文新,王 敏,李 睿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理论推导中间包的表观不对称度,建立了表观不对称度的通用公式,并进行了计算;通过中间包内型结构优化实现了对滞止时间、峰值时间、平均停留时间等参数的表观不对称度优化;通过实验与分析找出表观不对称度的优化方案,为生产提供了指导方案。
  • 连铸工艺
  • 李鸿亮, 李具仓, 叶红刚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能谱分析、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321生产过程中连铸水口结瘤物进行了成分分析、形貌观察和组成物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研究了水口结瘤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水口结瘤物中主要存在MgO-Al2O3-CaO系氧化夹杂物和TiN、Ti2O3。消除结瘤要通过改进AOD、LF炉脱氧及LF炉钢水钙处理工艺、加强连铸过程控制等措施来实现。
  • 周国强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电动缸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冶金行业中也广泛应用于塞棒控制机构、中间包加热装置中。在连铸振动装置中应用电动缸是近十来年的事,由于其工作环境恶劣,不同场合负载差异较大,电动缸在实现使用中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对影响电动缸使用因素进行研究,通过模拟钢厂负载冷态试验,分析影响电动缸使用关健环节及其选型依据,发挥电动缸的最佳工作状态。
  • 张瑞增,刘 霞,李艳琴,刘喜双,刘 江,姜 岩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保证铁路货车重载车轴的制造质量,现场对重载车轴实施径向探伤检测;结合超声波探伤原理,针对车轴径向探伤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对材质为LZ45CrV的RF2型重载车轴,进行径向超声波探伤检测时,检测过程中存在的技术和操作上的主要技术难点等问题,以及如何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现场检测控制方法及主要事项等工艺手段。
  • 刘 谦,夏冬冬,陈 斌,董 娟,蔡丰伟,谭 亮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说明连铸大圆坯在环锻领域的使用效果,通过对江阴兴澄连铸大圆坯的生产工艺、质量水平、在该领域的实际使用数据的统计分析,尤其是与模铸钢锭的对比分析,总结出连铸圆坯用于环锻具有质量优良、节材降耗及效率高的优势。
  • 宋胜德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攀钢对原有2号方连铸机进行了改造,新增410 mm×320 mm断面,产品以生产百米高速重轨钢为主。通过对结晶器、扇形段、二冷区、二级系统等进行优化设计和设备改造,所生产的铸坯质量基本满足了百米重轨的轧制需求。目前,正在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以提高最终高速重轨产品质量。
  • 刘振宝,梁剑雄,杨志勇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以其具有高强、高韧和不锈性等良好的综合性能成为了航空、航天、海洋等高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原材料。为了得到优异的性能,在这类钢的合金设计时钼是首先考虑添加的强化元素之一,叙述了Mo在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中的作用与具体的应用实例,为这类钢的强化设计提供参考和技术信息。
  • 高建伟,刘 军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降低转炉生产齿轮钢夹杂物水平,本钢采用转炉→炉外精炼(LF+RH)→矩形坯连铸的生产工艺流程。对转炉复吹、精炼LF白渣操作、RH真空循环及钙处理来降低钢中[w(T.O)]及夹杂物的过程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工艺优化控制,本钢转炉生产齿轮钢[w(T.O)]平均为10×10-6以下,小于15×10-6以下的占95%以上。
  • 铸坯质量
  • 刘洪波,张晓峰,钱 亮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在铸机辊列计算中,鼓肚量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铸坯产生鼓肚后会增加拉坯阻力,严重时无法通过扇形段,使生产被迫中断,也容易损坏设备。鼓肚的铸坯,中心偏析加重,容易形成中心一字形的裂纹等铸坯质量问题。准确的计算鼓肚对铸机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工程实际中,板坯有鼓肚计算的经验公式,但是在计算大方坯鼓肚时误差较大。为解决大方坯鼓肚量计算问题,采用粘弹性蠕变模型,考虑了蠕变在时间上的影响,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开发了相应的鼓肚计算系统。在营销、工程设计中,给出鼓肚量计算结果,指导密排辊列夹持长度设计,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 徐 斌,王建泽,李具仓,陈兴润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金相、扫描电镜对409L连铸坯的夹杂物数量、分布、类型进行实验研究,热力学分析连铸坯中夹杂物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连铸坯上表面夹杂物数量较多,连铸坯边部三角区域的堆状复合夹杂物数量较多;夹杂物类型以TiN、TiN包裹MgO·Al2O3的复合夹杂物为主;当钢中[N]质量分数0.01%、钢液温度1 580~1 600 ℃,生成TiN夹杂所需要平衡[Ti]质量分数为0.124%~0.154%;钢中[Al]质量分数为0.01%,若钢中[Mg]质量分数不小于7.5×10-5%,则钢液中易生成MgO·A12O3,当[Mg]质量分数不小于0.000 7%后,MgO·A12O3转变为MgO。
  • 王一成,范 倚,王明林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试验,钢锭试验和铸坯冷却试验,结合低碳中锰钢连铸坯夹杂物特性的研究,得到内部裂纹的形成机理:铸坯在空冷条件下,由于马氏体相变应力作用未得到有效释放,铸坯中Al2O3夹杂物附近形成应力集中,内部裂纹沿着大颗粒夹杂物形成和扩展。
  • 何 飞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结晶器漏钢预报系统是结晶器过程监控的主要手段,可有效避免粘结漏钢等异常事故,对提高铸坯质量和实现高拉速连铸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板坯连铸过程,通过漏钢过程热电偶温度历史数据的分析,提出了一种粘结漏钢预报的新逻辑判断模型,并开发结晶器漏钢预报系统,在H炼钢厂进行了应用实践,结果显示,该系统对粘结漏钢报出率为100%,预报准确率为78.26%,误报频率为0.15%次/炉,达到了较好的漏钢预报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