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欢迎访问《连铸》官方网站!今天是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来源期刊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期刊在线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网络首发
热点文章
虚拟专辑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业务合作
广告
理事会
视频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2019年, 第3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9-12-30
全选
|
连铸设备
Select
DANIELI2150连铸机浇筑状态自动更换中间包侵入式水口设计
闫凡熙 肖华生
连铸. 2019, 38(6): 0-0.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本设计是连铸机在浇注状态时自动更换中间包侵入式水口工艺。通过自动化程序的优化控制,根据初始拉速与水口快换过程中目标拉速差值,依据一定的斜率变化规则,精准计算出板坯接痕位置,并与液压自动控制相结合,实现塞棒的以一定的压力与速度进行关闭与打开操作,实现结晶器液面平稳控制,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接痕位置的精确控制、液位波动的明显减小,大大提高了板坯质量。
Select
板坯连铸机扇形段结构形式探讨与研究
李新强
连铸. 2019, 38(6): 0-0.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板坯连铸机扇形段结构形式合理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点讨论了目前主流的导柱式液压夹紧扇形段和导板式液压夹紧扇形段结构的优缺点,研究了扇形段的受力机理,为钢铁企业新建板坯连铸机、扇形段改造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和指导。
Select
红钢1号连铸机出坯系统的优化改造
金安林
连铸. 2019, 38(6): 0-0.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红钢炼钢厂1号连铸机出坯系统改造前后使用情况;分析了出坯系统故障频繁,满足不了目前生产节奏的原因;通过改造出坯系统的改造,有效解决了出坯系统故障频繁,满足不了目前生产节奏的问题,达到了初始设计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红钢的提量降本奠定了基础。
铸柸质量
Select
400mm特厚板坯中心偏析控制的研究
王臻明 赵晶 王玉龙 张虎成 甄新刚 胡显堂
连铸. 2019, 38(6): 0-0.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板坯宽度方向1/4,1/2和3/4处的C、S化学分析对比和射钉试验结果,发现400mm特厚板坯凝固末端为“W”型凝固方式。通过分析二级控制模型中动态轻压下重要参数Fs对中心偏析控制的影响,认为利用板坯宽度方向1/4处固相率F1/4代替中心固相率Fs,更有利于改善特厚板坯的中心偏析
Select
304不锈钢热轧带钢黑带缺陷分析
陆海飞 蒋发立 徐佳林 田伟光
连铸. 2019, 38(6): 0-0.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304不锈钢热轧带钢退洗后白皮卷上发生的黑带缺陷,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对缺陷处的形貌及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4不锈钢白皮卷黑带缺陷是由连铸保护渣卷入经轧制后变形引起的。在连铸生产过程中,通过调整保护渣中碳含量、降低拉速、对板坯上下表面进行全修磨等措施均能有效减少黑带缺陷的发生率。
Select
奥氏体不锈钢CMT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分析
刘效云 程玉君 张明博
连铸. 2019, 38(6): 0-0.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采用交流CMT对3mm厚奥氏体不锈钢板进行焊接,研究不同的焊接参数对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影响,根据焊接接头的组织特征将其分为熔合区、熔合线区、热影响区和母材,结果表明:焊缝表面成形良好,没有飞溅、未焊透等缺陷产生;焊缝区存在细小的铁素体树枝晶,熔合区附近有柱状晶的形成,热影响区的奥氏体晶粒回复再结晶,晶粒发生长大;硬度值呈现“w”形状分布,热影响区的硬度最低为164HV,硬度最高的是焊缝区,约为186HV;随着电流增加,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大,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最佳的焊接参数为:焊接电流为120A、焊接速度为80mm/min。
Select
氮化钒铁强化高强钢翘皮缺陷分析
张文涛 程玉君 张明博
连铸. 2019, 38(6): 0-0.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河钢承钢采用氮化钒铁生产的高强度合金钢在轧制过程中经常出现翘皮缺陷问题,因此对连铸和轧钢中容易引起这一缺陷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善措施。通过对工艺参数的优化和控制使得实际生产中轧制翘皮现象得到有效控制,缺陷明显减少。
连铸工艺
Select
海洋工程用420MPa级热轧H型钢热压缩行为及热加工图
赵培林
连铸. 2019, 38(6): 0-0.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420MPa级别海洋工程用热轧H型钢,在800~1100℃、变形速率为0.01~5s-1条件下进行了等温单道次轴向热压缩试验研究。根据Gleeble3800热模拟实验机试验结果,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并获得峰值应力,建立了该级别钢的热压缩变形抗力本构方程及热加工图并对其通过观察形变组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0.01~1s-1较低应变速率下主要以发生动态再结晶为主,第二相粒子沉淀析出使得5s-1条件下发生加工硬化现象,呈现动态回复;综合分析热加工图与变形后组织得到真应变0.4时的适合热加工工艺区间为温度范围1000~1080℃,应变速率0.01~0.5s-1;真应变0.6时的适合热加工的工艺区间为温度范围1000~1060℃,应变速率0.05~0.3s-1,为后续热加工工艺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Select
大方坯连铸中间包快换工艺开发与应用
叶德新
连铸. 2019, 38(6): 0-0.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通过对韶钢大方坯连铸机性能的研究,结合韶钢特钢生产工艺控制以及其他钢厂中间包快换生产实践。对韶钢大方坯连铸中间包快换工艺分析,确认关键影响因素与实施流程,通过对关键影响因素的控制与研究,成功开发大方坯连铸中间包快换工艺。实践表明,采用中间包快换工艺可以有效减少换浇次时间提高连铸的作业率、提升产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Select
大圆坯连铸机水口结瘤原因分析及对策
黄国俊
连铸. 2019, 38(6): 0-0.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大圆坯连铸机存在的水口结瘤易造成铸坯质量恶化,本文对其结瘤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提高转炉出钢温度、优化精炼操作及炉渣碱度、提高中包烘烤温度、优化连铸开浇操作等相关措施,有效的解决了水口结瘤问题,连浇炉次无结瘤,铸坯质量无明显缩孔、裂纹及气泡,同时耐材机物料综合降本3.54元/吨。
Select
非对称三流中间包结构优化的水模型研究
李四军 李萍
连铸. 2019, 38(6): 0-0.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相似比为1:2的水模型,对非对称三流中间包流场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原型中间包存在明显的短路流、死区体积比例较大以及各流水口的流动一致性较差等问题。通过对其结构进行优化,各流响应时间一致性较强,分散度降低至5.10,死区体积比例降低至13.15%,使中间包流场得到明显改善。
Select
常规板坯连铸提拉速的研究和实践
周军军
连铸. 2019, 38(6): 0-0.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高效连铸的核心就是高拉速,但在提拉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质量和生产问题,从而限制了拉速的提升。本文就企业在提拉速的实践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解决了在提拉速过程中存在的板坯低倍、宽度不受控以及热装工艺和卷渣导致的表面质量问题,达到了提速增产的目的,可创效900万元/月。
Select
板坯全铸流三维流动、传热凝固行为研究
张壮 王璞 董延楠 李亮 兰鹏 张家泉
连铸. 2019, 38(6): 0-0.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基于工业射钉实验,建立了研究板坯连铸过程流动、传热与凝固行为的三维耦合数值模型,利用分段计算模型获得整个板坯连铸过程的凝固进程。以直上钢Q235B中厚板坯连铸为例,指出侧孔出流高温钢液对窄面初凝坯壳有强烈的冲刷作用,易引发铸坯质量缺陷或漏钢事故的发生。距离弯月面10.13m和12.08m处射钉样的坯壳厚度分别为67mm和77mm,与模型预测结果基本吻合。当前工况下凝固末端液芯呈现“W”状,这与结晶器内过热耗散的不均匀分布有关,其凝固终点为16.8m。
Select
东北特钢小方坯连铸中间包自动开浇技术研究与应用
胡永才
连铸. 2019, 38(6): 0-0.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采用三阶段自动开浇程序模型,PLC全程控制塞棒自动动作,前期在钢水未到达测程范围前模拟人工手动开浇压棒;进入液面计检测范围内后,根据现场工艺环境及塞棒开浇相关特性,结合小断面铸机开浇难点,先起拉起振,预压塞棒,降低液位上窜趋势,使液位进入自动控制状态前按照预设液位爬坡;后期进入塞棒自动控制状态,PID开始调节,自适应当前系统环境,使结晶器内钢水平稳的跟着设定液位上涨至目标设定液位,完成自动开浇动作。
Select
低铝脱氧不锈钢夹杂物演变规律分析
刘纲 干勇 刘崇 马鸣图 朱荣 马浩冉
连铸. 2019, 38(6): 0-0.
摘要
(
)
XML
相关文章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2205双相不锈钢的洁净度,在不影响连铸可浇性前提下,通过尝试低铝脱氧工艺,即将成品铝含量控制在0.0045%左右,使钢液中的夹杂物向镁铝尖晶石、钙铝酸盐等类型演变。实验结果表明:精炼结束后钢液全氧含量为15ppm,钢液中的夹杂物固液比例为1,呈半固半液结构;LF精炼阶段夹杂物按“MgO·Al2O3→MgO/MgO·Al2O3→CaO-MgO-Al2O3”的路径进行转变,LF出站得到的CaO-MgO-Al2O3夹杂物与常规铝脱氧得到的CaO-MgO-Al2O3夹杂物在结构组成存在差异:核心为纯MgO,中间层MgO·Al2O3,外层3CaO·Al2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