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27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7-09-15
  

  • 全选
    |
    技术综述
  • 耿明山,曹建宁,刘艳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大型扁钢锭主要用于生产特厚钢板,随着钢锭吨位增加,钢锭上部缩孔较深,影响成材率,疏松等级高,偏析严重,大型扁钢锭的质量成为特厚板轧机能力的瓶颈。在查阅大量外文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水冷模铸造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水冷模铸造技术的相关专利,详细阐述了水冷模铸造技术对钢锭凝固速度、凝固坯壳均匀程度、凝固组织和疏松缩孔、钢锭内部偏析的影响。介绍了水冷模铸造技术生产钢锭和轧制的工业试验,同时介绍了轧制后钢板的性能情况。大型扁钢锭水冷模铸造技术具备为高品质特厚钢板提供坯料的能力。
  • 专题研究
  • 亢庆锋,张建良,刘征建,刘东辉,张亚鹏,闫杰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好地利用各种烧结熔剂,使用“座滴法”研究了6种烧结熔剂的同化行为。结果表明,活性度高的生石灰比活性度低的生石灰同化行为好;活性度相同的生石灰MgO质量分数低的同化行为好;石灰石与Fe2O3纯试剂反应的同化行为较好,这主要是由于高温下生成了高活性的CaO;白云石的同化行为较差,这主要是由于白云石中的MgO形成了MgO·Fe2O3高熔点物质。6种烧结熔剂的同化行为中生石灰A的同化行为好于生石灰B,生石灰B、石灰石A和石灰石B的同化行为非常接近,生石灰B的同化行为好于生石灰C,白云石的同化行为最差。
  • 分析谢洪恩 秦兴国 郑魁 蒋胜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增加钒钛磁铁矿使用比例渣中TiO2质量分数提高后,对二元碱度以及MgO、TiO2和Al2O3质量分数等对高钛型高炉渣熔化性温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二元碱度为0.9~1.3、MgO质量分数为7.00%~13.00%、TiO2质量分数为21.00%~25.00%、Al2O3质量分数为13.00%~16.00%、其他组? 槐涞奶跫拢孀哦疃取gO质量分数升高,熔化性温度升高;随着TiO2质量分数升高,熔化性温度先升高后降低;随着Al2O3质量分数升高,炉渣熔化性温度降低。二元碱度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变化,对炉渣熔化性温度的调控作用最明显;MgO、TiO2和Al2O3的质量分数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化,对炉渣熔化性影响不显著。在渣中TiO2质量分数为21.00%~25.00%的条件下,炉渣二元碱度不宜超过1.15,三元碱度不宜超过1.60,否则炉渣熔化性温度将显著升高。
  • 解丹,陈固军,何生平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首先简述了现有炉渣硫容量的预测模型,包括光学碱度模型和皇家工学院(kungliga tekniska hgskolan,简称KTH)模型等,同时提出利用FactSage软件计算炉渣的硫容量,并与前两种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这3种模型都能较好地预测RH顶渣的硫容量;利用FactSage软件对超低碳钢钢- 渣间的硫分配比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检测结果非常接近。因此,FactSage软件可以用来预测超低碳弱脱氧钢RH(Ruhrstahl- Hereaeus)顶渣的硫容量和钢- 渣间的硫分配比,并指导生产实践。同时指出,对于超低碳钢的生产,增大RH顶渣中w(CaO)/w(Al2O3)比值,降低渣中(FeO+MnO)和SiO2的质量分数,可以将钢液中硫质量分数控制在较低水平。
  • 史亚鸣,李志敏,曹占元,张立元,张清东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利用现有带钢连续退火线生产冷轧钛带产品,基于ABAQUS仿真平台,针对国内某带钢连续退火炉设备条件,建立钛带在退火炉内弹塑性变形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并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炉辊辊形、钛带初始板形缺陷及钛带工艺张力大小是钛带张应力横向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钛带的张应力横向分布不均度在凸度辊、单锥度辊和双锥度辊上依次趋于严重;钛带的初始板形缺陷使其张应力横向分布更不均匀,初始有边浪和中浪的钛带都会出现张应力分布不均匀现象;工艺张力对于钛带张应力横向分布均匀性影响不大。针对钛带张应力横向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的研究结果,对于设计炉辊辊形和确定对来料钛带实际板形的要求都具有参考价值。
  • 生产技术
  • 刘明春,赵艳红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西姆双膛窑粉煤燃烧技术是一种新型粉煤燃烧技术,其技术核心是采用数个计量阀加分流器以及“Y”分配器的组合模式进行供应煤粉量的控制及分配,其中计量阀为变频控制,可实现供应煤粉量的区域调节,而“Y”分配器可实现单支管煤粉量调节,而通过分流器及阀门控制能够实现煤粉在两个炉膛间进行有效切换。该技术通过粉煤供应时间与双膛窑周期时间合理匹配,并执行一定的操作步骤,可实现双膛窑的正常生产。
  • 喻同信,马星火,何腾,葛允宗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由于降低KR脱硫剂单耗可有效降低铁水脱硫的成本,故针对现有KR脱硫装置的缺陷,研究了一种降低KR脱硫剂单耗的方法。通过改进脱硫剂的输送方式,使脱硫剂与铁水面充分接触,提高脱硫剂的使用率。按照这些措施对180 t转炉的KR脱硫装置进行7个月改进试验。结果表明,KR脱硫装置改进后,脱硫剂的单耗下降了约20%,铁水温降也有所减少,铁水脱硫成本降低约1.35元/t,同时炼钢能耗也有所降低。
  • 刘南,赵保国,辛广胜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炼钢和连铸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含铁尘泥、连铸切割渣、渣钢等含铁物质,为了减少这些含铁物质的外排和污染,在转炉中加入这些含铁物质,但是转炉工艺操作出现了波动,部分炉次钢铁料消耗较高。通过采用“留渣+双渣”工艺,在留渣的基础上将转炉吹炼分为两个阶段;同时在吹炼过程中对底吹进行控制,显著地降低喷溅发生。现有操作工艺进行优化后,钢铁料、渣料消耗大幅减少,显著地降低了转炉炼钢的生产成本。
  • 张云锦,邵健,姚驰寰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硅钢产品板形质量要求日趋严苛,冷轧工序对热轧带钢板形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边降是硅钢板形中的一项重要指标。针对CSP同宽轧制引起带钢边部减薄严重、成材率低等问题,开发了边部带锥度的非对称工作辊边降控制新技术。分析了CSP辊形配置的板形控制特点,并在下游机架引入了锥度工作辊辊型,介绍了锥辊边降控制原理以及主要特征参数的设计方法。结果表明,新辊型配置方案投入现场连续应用后,明显改善了带钢边降控制效果。
  • 崔利民 ,张欣杰 ,才丽娟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超级双相不锈钢S32760生产工艺流程为20 t EAFAODLF30 cm模铸。由于S32760成分设计中高铬、低磷、低硫、超低碳这一特点,冶炼后期钢水过氧化程度严重。为改善钢水洁净度、降低钢中氧质量分数,通过采取合理的脱氧造渣工艺,采用Al- Si- Ca复合脱氧,使钢中气体、夹杂物得到了有效控制,改善了钢水洁净度,成品钢中硫质量分数控制在0.002%以下,氧质量分数控制在0.004%以下。
  • 张丹,叶校瑛,任秋红,周欢,张阳阳,刘丽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双传感器表面检测系统的功能与组成,以及在首钢京唐公司冷轧2 230镀锌产线的使用现状,并详述了双传感器表面检测系统的技术优势、检测特点和应用价值。根据产品表面状态和质量要求对镀锌产品细分材料组和分类器优化,使表检仪的检测能力和分类水平大大提高。分析了几种典型缺陷在线阵相机和面阵相机拍摄下的各自特点及差异原因,增强了对于重要缺陷如翘皮、孔洞、夹杂、锌渣、硌痕、划伤等在表检仪下的认识和检出率,大大提高了镀锌带钢表面质量判定的准确性,也对促进镀锌产线的工艺改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郭辉,马静超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中厚板表面片状开裂缺陷,采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等设备对缺陷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开裂的原因是扇形段辊子上铜制的轴承保持架破损压入铸坯,在轧制过程中造成开裂并扩散;而轴承破损主要是由于高温环境下设备冷却及润滑不良,通过更改轴承材质、改善轴承润滑油路、冷却水路等措施,片状开裂缺陷得到有效控制。
  • 装备技术
  • 汪庆国 郭雷,王权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350 t转炉炼钢车间主体工艺流程和以该工艺流程为基础的工艺布置设计情况,包括炼钢生产工艺路线、基本设施配置、主体工艺流程和炼钢车间平面布置。通过分析总结了该炼钢车间工艺布置的特点。同时还介绍了炼钢主体设备的工艺参数,如转炉炉型、顶吹和底吹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参数等。结合生产运行情况对该炼钢车间工艺设计作出了适当评价。
  • 张洁露,章亚青,陈振国,甘晓琴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冷轧板材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艺设备拉矫机的电气控制原理。在详细分析拉矫机伸长率和张力两种控制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前馈控制解决了张力模式下机组升降速时张力的不稳定性和滞后性问题,采用张力设定值的处理解决伸长率模式切换到张力模式时张力的大超调问题。结果表明, 该系统运行稳定,具有较高的控制速度和精度。
  • 铁合金
  • 庞建明,赵沛,郭培民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红土镍矿的低温还原热力学和低温还原动力学研究表明,在1 350 ℃左右半熔融状态下可以得到镍铁合金颗粒。利用微波内加热和选择性加热的特点,能够明显改善加热效率和渗碳效果,促进弥散在炉渣中的镍铁粉聚集长大成镍铁颗粒。在此基础上研发出红土镍矿低温还原+微波冶炼镍铁新技术,并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新技术示范生产线。与RK- EF工艺相比,新技术取消了后续的电炉熔炼工艺,使冶炼温度降低了250 ℃左右,电耗降低45%以上。新技术实现了高效率、低能耗、环保及低成本生产镍铁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