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2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9-01-15
  

  • 全选
    |
    综合论述
  • 王成善;郑少波;蒋国昌;肖兴国;王文忠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1):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炉内液体流动现象的研究对控制高炉工艺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目前可描述高炉内液体流动规律各模型的内容、局限性和在高炉工艺上的应用特点。通过对比可知,在填充床层区域大小尺度上,笔者前期建立的模型更全面地描述了填充床层对运动液体的作用。并以此认识为基础,给出了确定该模型参数的实验方法。另外,在填充颗粒大小尺度上,给出了计算机模拟床层内非润湿液流分布的做法,进而据此给出了该模型参数的预测方法。
  • 冶炼与加工
  • 陈彦广;郭占成;王志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1): 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考察烧结过程中烧结矿各主要组分对NO脱除反应的影响,研究了有O2和无O2条件下CO还原NO的反应规律,并在还原性气氛下对烧结矿催化还原NO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在500~1 000 ℃,分别以CaO、MgO、Fe2O3和烧结矿为填料层,在固定床石英反应器中研究NO的脱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填料对CO还原NO反应催化作用的强弱顺序为CaO>烧结矿>Fe2O3>MgO。烧结矿作用下,CO体积分数为12%时,NO的转化率可达90%以上,CO还原NO反应的Arrhenius曲线以780 ℃为界分为两段,两段的反应机理不同。反应体系中O2存在时不利于NO还原反应的进行。
  • 李培松;杨武;颜慧成;仇圣桃;王忠英;谢植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1): 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降低钢水的浇注过热度是提高连铸坯等轴晶率的有效措施。利用浸入水口冷却装置的导热平衡,设计气雾冷却水口装置和在线冷却介质检测与控制系统,在淮钢150 mm×150 mm方坯连铸机上进行冷却水口降低钢水过热度的初步工业试验,结果表明气雾冷却装置可以实现稳定操作,冷却介质在线调控系统可以满足浇注参数波动的需要,冷却芯导热系数与冷却芯/铜壁的界面热阻是影响传热的关键,降低浇注过热度约4 ℃。
  • 王现辉;王新华;张炯明;柴毅忠;洪兵雄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1): 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阳极泥法对CSP流程不同工艺参数下生产的汽车大梁板ZJ510L、集装箱板SPAH、普板ZJ330B三个钢种铸坯中的大型夹杂物进行了研究。发现尺寸350 μm以下的大多为圆球形状的SiAlCa类夹杂物,常规拉速47~50 m/min夹杂物尺寸一般在390 μm以下。连铸稳态生产情况下铸坯纵向大型夹杂物数量分布差异较大,水模型研究发现其原因是由于结晶器内“液面动态失稳”现象造成的。拉速越大夹杂物容易上浮的临界直径越大。
  • 满媛;李宪奎;杨拉道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1): 1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笔者开发并于目前广泛应用的连铸坯固定辊连续矫直技术,采用曲梁理论对矫直应变进行了研究。针对某钢厂直弧形板坯连铸机的连续弯曲、矫直改造,计算了矫直曲线曲率以及坯壳固液相界面处的矫直应变,并与原来使用的多点矫直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表明采用曲梁理论计算矫直应变的方法是合理的,现场实际应用效果表明通过采用连续矫直技术降低矫直应变的速率对提高连铸坯质量以及产量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 孙艳坤;吴迪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1): 2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GCr15轴承钢高温终轧后进行冷却速度大于100 ℃/s的超快速冷却试验,研究了轧后不同冷却工艺制度对组织形态和网状碳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终轧后进行超快速冷却可抑制网状碳化物析出,发生伪共析转变而得到细片层间距的珠光体型组织——索氏体,并促进珠光体形核和减小碳原子扩散能力,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得到利于球化退火的预备组织。
  • 张殿华;赵旭亮;徐建忠;陈继林;陆正宏;安雯筠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1): 2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港陆1 250 mm热带轧机,通过对带钢凸度在机架间进行合理分配确定各机架的带钢入出口凸度范围,采用一种基于影响函数法的辊型曲线优化设计算法优化了现场辊型曲线,对优化后的辊型曲线进行了模拟计算和现场实际生产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辊型曲线改善了辊间压力的分布情况,降低了轧制末期工作辊边部对支撑辊的磨损,提高了支撑辊轧制质量。现场生产实验的带钢凸度介于40~60 μm,满足生产要求。
  • 刘永锋;刘开琪;张会军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1): 2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制备Al2O3Mo金属陶瓷。预混液中单体丙烯酰胺AM和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质量比为35∶1,总量为干坯质量的539%时,干坯强度相对较高。分散剂加入量在065%~090%时,浆料粘度为35~36 Pa·s,适于凝胶注模。对烧结金属陶瓷试样作体积密度测定及线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凝胶注模成型Al2O3Mo金属陶瓷烧结后体积密度为425 g/cm3,而模压成型、同等条件制备的Al2O3Mo金属陶瓷体积密度仅为372 g/cm3。烧结试样断口各成分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出现明显的偏析现象。制备出的Al2O3Mo金属陶瓷测温套管可成功应用于高温合金测温。
  • 材料研究
  • 谢志翔;刘清友;杨景红;甘国友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1): 3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NbVTi和NbVTiMo两种微合金钢在高温(td=900~1 100 ℃)和不同应变速率(=001~10 s-1)下的单道次压缩模拟试验,研究了热变形参数对两种微合金钢的动态再结晶过程的影响,求出动态再结晶形变激活能及相关参数,建立了热变形方程,并通过对比,分析了钼对微合金钢动态再结晶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钼钢的动态再结晶更困难。这是因为钼的自扩散系数大,致使钢具有更高的动态再结晶激活能。
  • 刘浩;杨琴;郭玉娜;黄青武;胡斌;吴润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1): 3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改善冷轧后铌微合金高强度钢的力学性能需对其进行退火处理。笔者通过此钢在不同再结晶条件下的退火处理试验,研究其在退火过程中的微观组织,并建立了组织演变过程的数学模型,用于预测该钢的退火组织,以控制实际生产中钢的再结晶退火工艺。
  • 刘海涛;刘振宇;邱以清;王国栋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1): 4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Cr17铁素体不锈钢铸轧薄带凝固组织对其冷轧退火带晶粒簇、成形性和皱折特性的影响。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Cr17铁素体不锈钢铸轧薄带及相应的冷轧退火带进行了显微织构分析。结果表明:①Cr17铁素体不锈钢铸轧薄带冷轧退火带的晶粒簇依赖于初始铸轧薄带的凝固组织类型;②柱状晶组织的铸轧薄带具有显著的{001}∥ND晶体取向特征,而等轴晶组织的铸轧薄带晶体取向随机、分散;③等轴晶组织铸轧薄带比柱状晶组织铸轧薄带的冷轧退火带具有更少的{001}<110>晶粒簇和更多的{111}<112>、{111}<110>晶粒簇;④铸轧薄带的等轴晶组织比柱状晶组织有利于提高冷轧退火带的成形和抗皱性能。
  • 王玮;罗明;张启富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1): 4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在稀硝酸中添加不同含量的Cr6+对高纯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r6+在沸腾硝酸中对不锈钢有明显的加速腐蚀作用,当Cr6+超过一定含量时,还伴随着晶间腐蚀。Cr6+浓度与腐蚀速率近似呈线性关系。
  • 马小明;蒋利军;张桢;黄向阳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1): 5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模拟操作工况开停机过程,以加热温度、反复加热冷却次数、冷却方式以及高温停留时间为指标,通过对比钢材的屈服强度、伸长率、抗拉强度、冲击韧性和硬度,分析了不同工艺因素对304H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20~750 ℃范围内,材料晶界上析出大量的相及二次碳化物,冲击韧性及屈服强度分别下降8%和12%,此结果对材料的设计与应用均具有参考意义。
  • 测试与控制
  • 曲蕾;王京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1): 5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压力AGC在提高厚度控制精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利用非线性弹跳方程,提出了基于逆系统方法的内模AGC控制方式。求得AGC系统的逆模型,逆模型与原系统串联为伪线性系统,将AGC系统中参数摄动、建模误差、干扰等不确定因素考虑进去,引入内模控制方案,理论证明逆系统内模控制对AGC系统控制的有效性。仿真结果验证了基于逆系统方法的内模AGC控制策略具有好的抗干扰性能,且系统鲁棒性强,控制算法简单易于现场实现。
  • 企业之窗
  • 王仁贵;张晓军;王新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1): 5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第一炼钢厂采用新技术对原有的厚板坯铸机进行高效化技术改造,开发了连铸二次冷却工艺模拟软件,并针对鞍钢厚板坯连铸机的实际状况,优化二次冷却工艺,改善了季节差异造成的铸坯质量波动。铸机单流年产量达到156万t,超设计能力30%。铸坯质量显著改善,实现了铸坯的热装热送。铸机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明显提高,X60~X80管线用钢和ADB610D三峡右岸蜗壳用钢已大批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