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22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0-11-15
  

  • 全选
    |
    综合论述
  • 上官方钦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11): 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目前国际上主要的几种钢铁行业CO2排放计算方法,详细分析了各种方法之间的区别,为我国钢铁行业/企业开展CO2排放计算提供一定的参考。
  • 冶炼与加工
  • 丁敬国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11): 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在中厚板轧制展宽阶段和精轧阶段不同的展宽比和延伸率对宽度偏差及切头尾长度的影响,提出了针对不同的展宽比和延伸率条件下的立辊压下量优化方法,以 为临界点确定得到一个最小切损量的最优立辊压下量。通过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可将产品的切损率降低15%以上,大大提高了中厚板产品的成材率。
  • 赵军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11): 1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郝刚刚 邵健 何安瑞 张树山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11): 15-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CSP热连轧F7机架支持辊辊形高、窜辊分布不合理、轧制薄规格时出口板形易出现中间浪、下机磨损不均匀、磨损严重且CVC趋势比较明显等问题,提出与CSP热连轧工作辊辊形相匹配的支持辊新辊形VCR+,采用二维变厚度有限元模型对新辊形的板形控制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且在F7机架上进行工业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新辊形VCR+使用后工作辊窜辊分布更加合理,使得出口板形中间浪问题有了明显的改善;轧辊的自保持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从而延长了轧制公里数,降低了生产成本。
  • 材料研究
  • 伦建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11): 19-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热连轧403Nb钢进行了蠕变实验,并对其蠕变前后的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3Nb钢在轧制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回复及动态再结晶,组成相中,Cr23C6主要为二次碳化物,而NbC则主要源于一次碳化物。在连轧过程中,一次碳化物通过阻碍位错滑移制约动态回复,其分布影响回复后的组织结构。蠕变期间,晶内碳化物阻碍位错运动,晶界碳化物“钉扎”晶界,阻碍晶界滑动,由此提高钢的蠕变抗力。
  • 王彦彬 王毛球 马莉 黎振华 董瀚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11): 23-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利用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方法,研究微合金化渗碳钢的晶粒尺寸与其疲劳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晶粒尺寸越小,渗碳钢的疲劳极限越高。疲劳试样断口观察发现,疲劳裂纹起源于渗碳层,然后沿原奥氏体晶界扩展,因此细化渗碳层晶粒有利于提高疲劳强度。
  • 郑淮北 叶晓宁 王宝森 江来珠 刘振宇 王国栋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11): 28-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四种不同成分的12%Cr铁素体不锈钢做了焊接性实验。分析焊接接头的组织,测量了焊接接头的低温冲击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碳含量的增加,焊接粗晶区组织由单相铁素体逐渐转变成以马氏体为主,粗晶区宽度变窄,晶粒尺寸变小。细晶区组织以马氏体为主,组织细小均匀。熔合线处和热影响区的低温冲击功相比母材均显著降低。断裂路径分析结果表明,窄的粗晶区宽度和小的晶粒尺寸使断裂路径经过更多的奥氏体焊缝区,提高了整体的冲击韧性。
  • 林奔 王晓辉 郑磊 董建新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11): 34-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SEM、EDS和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等方法,分析了镍基高温合金GH4133B在不同时效时间和时效温度下的组织演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和时效温度的升高,晶粒尺寸无变化,碳化物种类、分布和数量变化均不明显;长期时效后的γ'强化相的尺寸较时效前都有所增加,尤其800℃时长大最明显,形状也由球形颗粒变为方形颗粒并出现一定的取向性; 800℃时效500小时以上或更长时间后,合金中开始出现少量针状的η相在晶界及一次碳化物附近析出。
  • 柴锋 苏航 杨才福 陈雪慧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11): 39-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V-N微合金化技术,在16Mn钢基础上进行铁塔用角钢的合金设计,并结合角钢的孔型轧制要求,考察了V/N合金元素以及板坯加热和轧制工艺参数对角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钢中V/N含量的增加,钢中弥散析出的第二相粒子数量显著增加,屈服强度显著提高,其中0.01%的V含量对强度贡献为23MPa。采用V-N合金设计后,V(C,N)粒子的溶解温度低于1150℃,控制低的板坯加热温度有利于提高角钢的低温冲击韧性。终轧温度对低V钢的屈服强度和韧性存在显著影响,但对高V钢的组织性能影响不大。采用V-N微合金化设计后,角钢的综合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对轧制工艺参数变化不敏感,V-N微合金化技术适用于角钢的生产应用。
  • 郑晓飞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11): 45-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Cr 元素对X 80抗大变形管线钢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准静态拉伸实验,对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进行测试;采用热膨胀法,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测定了两种试验钢的动态CCT曲线。结果表明:Cr元素的添加提高了C的化学位,显著抑制了先共析铁素体的形成,提高了贝氏体转变温度,使钢的抗拉强度提高约40MPa,屈服强度基本不变,但使伸长率由19%降低到15%,-20℃冲击功由92J降低到52J。
  • 静永娟 张建伟 王新英 张继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11): 50-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TiAl合金的标准拉伸试样分别进行700℃×100h和750℃×100h的热暴露处理,对比热暴露前后试样表面性质的变化、讨论其对室温强度和塑性的影响。观察发现,机械抛光试样的表面具有规则的抛光痕迹,经700℃×100h热暴露后试样表面生成絮状氧化物,但表面仍可见机械抛光痕迹,而经750℃×100h热暴露后,试样表面生成较厚的、均匀分布的氧化层,该氧化层的显微硬度显著高于基体的显微硬度。由于合金的层片组织存在取向性,因而在氧化层与基体之间存在富Al的过渡层,有利于阻止基体的进一步氧化。测试发现热暴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原抛光试样表面的残余压应力水平。拉伸结果表明,热暴露后试样的室温拉伸塑性普遍明显下降。分析认为,热暴露后合金塑性的下降主要归因于试样表面残余压应力水平的降低弱化了表面压应力对拉伸中表面裂纹萌生的抑制作用,而750℃×100h热暴露试样承载能力的明显降低与拉伸中氧化层与基体的界面处出现的连续裂纹有关。
  • 李建军 岳尓斌 王立涛 朱涛 仇圣桃 赵沛 干勇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11): 55-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常化、退火工艺对CSP流程生产低碳低硅高效电机用无取向硅钢组织、析出物的影响,从而分析其对磁性能的作用。结果表明:适度提高常化温度、退火温度和时间,使晶粒尺寸增大,组织更均匀;析出物主要为粗大的AlN以及MnS与其它析出物的复合物。这些均利于晶粒长大,提高磁性能。
  • 测试与控制
  • 王海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11): 60-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观察法、岩相法和X射线衍射法定量分析了某钢厂高炉渣中非晶态含量,得到该高炉渣中非晶态含量大于95%的结论。三种方法中,观察法最简单,但易受人主观因素影响;岩相法需要一定的经验来判断;利用X射线衍射法可以较客观定量高炉渣中非晶态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