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洋, 丰涵, 何建国, 宋志刚, 郑文杰, 朱玉亮
对典型成分的S32750双相不锈钢进行了一次固溶+冷变形+二次固溶处理,获得了不同组织形态的样品,对其进行组织演变、力学性能和耐点蚀性能表征与测试,并利用EBSD、EPMA手段对试验钢的晶体学信息、元素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上述处理后试验钢的相比例和晶粒尺寸差异明显,二次固溶后,相比于冷变形状态,二次固溶后两相晶粒尺寸变化情况不一致。由于两相再结晶能力和晶粒长大速度存在差异,1 100 ℃+50%+1 100 ℃和1 150 ℃+50%+1 100 ℃工艺下,二次固溶后试验钢组织以铁素体晶粒长大为主,约为22 μm,奥氏体晶粒尺寸变化不明显,在10 μm附近;1 050 ℃+50%+1 100 ℃工艺二次固溶后奥氏体晶粒得到进一步细化,降低至5 μm;1 250 ℃+50%+1 100 ℃工艺下,二次固溶后两相晶粒均进一步细化,铁素体和奥氏体晶粒尺寸分别降低至11和4 μm。相比于一次固溶状态,二次固溶后所有晶粒均得到细化。前后2次固溶温度差异较大时,在前期冷变形储能作用下,在二次固溶时促进了新的固态相变行为,并获得更为细化的晶粒组织。二次固溶后,试验钢强度与冷变形态相比整体降低,但断后伸长率升高,与一次固溶相比整体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上升。1 050 ℃+50%+1 100 ℃工艺下屈服强度达到641 MPa,断后伸长率为39%,1 250 ℃+50%+1 100 ℃工艺下,屈服强度为619 MPa,断后伸长率达到44%。加权平均PREN值可反应出试验钢的整体耐点蚀性能。二次固溶后,试验钢点蚀电位提高,达到1 056~1 075 mV,钝化膜的稳定性增强,与一次固溶态和冷轧态相比,回扫阳极曲线无滞回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