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23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11-01-15
  

  • 全选
    |
    综合论述
  • 张小伟 邓康 雷作胜 任忠鸣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3(01): 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板坯连铸结晶器和浸入式水口内部瞬态流动、非对称流动和过渡流动等三种典型的非稳定流动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非稳定流动的研究方向。
  • 冶炼与加工
  • 罗志国 孙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3(01): 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风口回旋区对高炉及COREX熔化气化炉冶炼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对风口回旋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模拟研究。目前通过实验方法得到的风口回旋区仅仅是由若干个测量点确定。物理参数场可以用来准确确定回旋区边界,但是目前为止所有的研究风口回旋区的物理参数场都是由数值模拟确定,并且没有明确的回旋区的定义标准。在本研究中利用COREX熔化气化炉半周冷态模型,通过跟踪示踪颗粒的运动信息,得到观察面板处风口回旋区域的颗粒速度场。通过与目测结果的对比,确定超过0.15ms-1的颗粒速度标量场确定为风口回旋区域。通过本实验得到的回旋区边界可为回旋区的理论或数学模拟提供参考和依据。
  • 李朋欢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3(01): 1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IF钢需求量的快速增长,以及目标碳低于15ppm的苛刻要求,研究RH深脱碳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理论和实践,对RH脱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250t~300t的RH最佳的初始碳含量为250~300×10-6;发现吹氧时机对RH脱碳速率的影响很明显,吹氧时间滞后,造成RH前期脱碳速率过低,吹氧时已经进入低碳区域,消弱了吹氧对提高脱碳速率的作用,而且造成RH终点钢水活度氧过高。
  • 张伟 赵凯 饶家庭 付卫国 储满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3(01): 16-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炉渣的熔化性温度是炉渣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鉴于其在冶金科学中未实现规范定义及当前学术研究的需要,本研究以Visual Basic.NET 2008为平台,经计算机模拟实验对熔化性温度计算模型作出合理的标准化设计。据此提出,炉渣熔化性温度合理定义的关键在于合理斜率准数的确定,当K=50时得出的熔化性温度值符合行业的经验总结,证明了新定义的合理性。本研究可为冶金新工艺的发展提供基础研究支撑。
  • 材料研究
  • 裴英豪 彭云 陈其安 唐广波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3(01): 20-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取向硅钢热轧板中织构梯度对发展完善的二次再结晶十分关键,通过添加Cu可以显著降低取向硅钢板坯加热温度,从而影响热轧板织构分布。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实验室模拟薄板坯连铸连轧(TSCR)工艺的3种不同Cu含量的取向硅钢热轧板织构。结果表明:不同Cu含量热轧板表面到厚度1/4处均为弱的热轧织构,热轧板心部主要为{100}面织构;Cu含量约在0.4%时,热轧板次表层的{110}<001>织构比例最高,而热轧板心部的{100}<110>织构比例最低;Cu含量对热轧织构中{114}<110>和{001}<100>织构发展有显著影响。
  • 史美霞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3(01): 26-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表面机械研磨的方法对低碳钢板材进行表面处理。经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分析表明处理后的试样形成了一定厚度的具有纳米晶粒结构的表层。用立式万能摩擦实验机研究处理后试样的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分析其磨损表面形貌,探讨表面纳米化对低碳钢磨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载荷为15~75 N条件下,其摩擦系数较未处理样品明显降低,当载荷为15~55 N时,其磨损量也较未处理样品降低。磨损表面形貌观察结果表明:表面纳米化处理能减弱低碳钢的疲劳磨损效应,提高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 王立涛 邓陈虹 董梅 岳尔斌 张建平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3(01): 31-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开发高效电机用冷轧无取向电工钢,借助实验室薄板坯连铸连轧模拟设备及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检验手段研究了成分、组织、织构和析出物等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u元素易产生晶界偏聚现象,不利于磁性的提高;常化处理使组织均匀化并增加有利于磁性提高的织构组分;采用CSP流程开发的高效电机用无取向电工钢铁损平均值3.40w/kg,磁感≥1.68T。
  • 周国平 陈俊 邱以清 王国栋 刘振宇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3(01): 36-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双辊薄带铸轧机制备出P含量为0.15 mass%的新型高磷耐候钢薄带。对比研究了常规薄带和铸轧薄带冷轧退火后的组织、深拉伸性能,并通过对常规薄带和铸轧薄带中心层织构演变规律的分析探讨了冷轧退火后的铸轧薄带深拉伸性能较好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本文设定的工艺条件下冷轧退火后,铸轧薄带和常规薄带的组织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的平衡态组织,铸轧薄带纵断面上晶粒取向分布更均匀;常规薄带和铸轧薄带而中取向线强度相当,导致塑性应变比 值相当,而铸轧薄带中{111}<110>织构强度比常规薄带降低50%导致△r大幅减小,提高了深拉伸性能。
  • 程杰锋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3(01): 42-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选取了现有典型的C-Mn钢相变过程的物理冶金模型,包括5组孕育期模型、7组相变动力学方程模型、5组相变后铁素体晶粒尺寸模型。利用自行开发的组织性能预报系统软件模拟计算了在3组实际冷却工艺条件下各模型的奥氏体转变过程,并对各模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对于所设定的成分和工艺条件,适用性较好的孕育期模型是Kwon所提出的模型;适用性较好的动力学方程模型是Liu、Donnay和Sun所提出的模型;适用性较好的铁素体晶粒尺寸模型是Hodgson所提出的模型。
  • 胡超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3(01): 47-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ECAP方法对TWIP钢(30Mn-3Si-3Al)试样进行一道次等径角挤压(ECAP)变形,对比研究原始态、一道次挤压态、ECAP1P+850℃×1h/A.C和ECAP1P+1000℃×1h/A.C处理后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变形过程中,由于形变孪晶的相互变形阻力和位错在形变孪晶界的大量塞积,使得TWIP钢表现出很高的加工硬化率。ECAP1P+1000℃×1h空冷处理,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塑性较初始态有一定提高。同时,晶粒的长大增加了位错沿孪晶界方向的剪切通道长度,增强了位错储存能力,从而表现出更高的塑性和加工硬化能力。ECAP1P+850℃×1h空冷处理,由于晶粒尺寸较小,增加了阻碍位错运动的有效界面,从而提高了加工硬化能力。
  • 陈斌锴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3(01): 52-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在CAG-2000模拟机上对汽车用高强度IF440热镀锌钢板进行退火,采用OM研究退火后的显微组织;采用拉伸试验研究其力学性能;采用EBSD分析其退火织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790℃~850℃范围内钢板都充分再结晶;延伸率和n值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r值则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升高退火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有利于深冲织构的发展。
  • 测试与控制
  • 李培玉 郝明金 王团结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3(01): 58-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现有大包下渣检测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特征的嵌入式下渣检测方法,阐述了系统嵌入式架构及具体实现方法。该方法以DSP为下位机系统的核心硬件平台,由FPGA与DSP组成的下位机系统将摄像头采集到的模拟图像转换成数字图像,同时进行平均灰度变化与结构相似度的图像特征提取与分析,再经HPI通信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由ARM组成的上位机系统,最后采用MiniGUI设计了嵌入式环境下的图形用户界面,实现对大包浇注过程中长水口附近液面状态及下渣检测情况的实时监控。现场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非接触式检测、成本低等特点,能够协助现场工作人员检测和判断下渣,有效地减少连铸过程中大包到中间包的下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