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22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0-12-15
  

  • 全选
    |
    综合论述
  • wangxuelun 宋介中 王巍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12): 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形成相应的理论算起,关于二相粒子与晶界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本文主要从晶界方程和钉扎力模型两个方面阐述二相粒子/析出相钉扎晶界的模型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每个物理模型的推导基础以及不足。文章最后对模型研究的发展做了展望。
  • 冶炼与加工
  • 张金柱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12): 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拉伸试验机测定烧结试样的强度,应用半球点法测定试样的熔化性温度,研究了SiO2、Al2O3和MgO含量对阳春铁矿粉熔化性及其烧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熔化性温度相应降低,当SiO2含量为5.6%时抗压强度较大;随Al2O3含量增加熔化性温度略有升高,烧结矿强度略有降低;MgO含量增加,阳春粉的熔化性温度相应升高,烧结式样的抗压强度相应升高。
  • 陈艳梅 赵俊学 路晓涛 李小明 崔雅茹 樊君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12): 1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CaF2—CaO—Al2O3—SiO2—MgO渣系,通过测定渣池的失重量,建立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模型,借此研究了含氟化钙熔渣的失重率与CaF2含量的关系以及渣系中其它氧化物对渣池失重的影响。研究发现:渣系中氧化物与氟化物反应造成了熔渣的失重,而且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干燥的SiO2、Al2O3和MgO均可提高氟化钙渣系的失重率,但随着CaO含量的增加,熔渣的失重率降低。另外,渣池温度、氧化物组元在熔渣中的活度对渣系的失重都有影响。
  • 吴龙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12): 14-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论文研究在生产条件下测取承钢100t转炉提钒冶炼的过程数据21炉,获得2718项宝贵的第一手实际生产数据。经统计分析,得到对熔池内元素成分变化的定量描述;进而对冶炼过程中钒元素和碳元素的选择性氧化进行了讨论。论文研究得到承钢100t转炉提钒的过程特征:(1)转炉提钒冶炼过程中熔池内各元素的变化曲线;(2)钒渣中V2O3的活度系数约为2.1410-4;(3)脱钒保碳临界温度在提钒冶炼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对比转炉熔池实际温度的变化对承钢提钒冶炼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转炉提钒,活度系数,脱钒保碳
  • 胡兵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12): 17-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镜铁矿作为铁原料,通过改变天然气流量和氧气过剩系数以及氧气和空气的配比,在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点火烧结试验研究,重点考查富氧对烧结点火的影响。研究表明,富氧烧结点火能够降低烧结点火能耗和减少CO2的排放量,同时点火温度上升,烧结料层表面固体燃料的利用率提高,并可获得良好的烧结矿产质量指标。当天然气流量为2m3•h-1,点火时间1.5min,助燃风为50%氧气50%空气,氧气过剩系数1.9的情况下,烧结点火能耗为30.32 MJ•m-2,点火烟气中氧含量14.28%,所获得的烧结矿成品率和转鼓强度分别为72.32%和65.30%。与助燃风为100%空气,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比较,烟气中氧含量提高了5.17%,烧结矿成品率和转鼓强度分别提高了10.59%和1.97%。
  • 材料研究
  • 喇培清 李玉峰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12): 22-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通过铝热反应熔化制备的含10 wt. % Cr和10 wt. % Ni的块体纳米晶Fe3Al材料在不同温度、不同次数下进行了热压加工。利用XRD研究了热压加工前后纳米晶粒尺寸的变化,并测试了硬度变化和压缩率。结果显示,含10 wt. % Cr的纳米晶Fe3Al在600℃表现出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材料在热压加工前后都是由无序bcc结构的Fe3Al相组成;含10 wt. % Ni的纳米晶Fe3Al在800℃和1000℃表现出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材料在热压加工前为无序bcc结构的Fe3Al相,在1000℃热加工后,已转变为DO3有序结构;两种材料的压缩率都随着热压加工次数的增加逐渐增大。含10 wt. % Cr的纳米晶Fe3Al在600℃和含10 wt. % Ni的纳米晶Fe3Al在1000℃随着热压加工次数的增加,晶粒尺寸都发生了增大,但材料硬度变化不大。
  • 张驰 刘振宇 王国栋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12): 27-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热力模拟实验机对超纯21%Cr铁素体不锈钢进行了单道次压缩实验。研究了在650℃-1000℃范围内铁素体不锈钢的热变形行为,确定了流变应力与变形温度和变形速率的关系及组织演变规律,建立了变形抗力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的热变形软化机制以动态回复为主。在800℃以下变形时,铁素体晶粒内部出现剪切变形带。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压下量的增加试样中亚晶粒得到细化,位错密度增加。
  • 江社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12): 33-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合金化工艺是决定合金化镀层组织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镀层组织结构又决定其性能的重要因素。获得理想镀层组织和性能的合金化工艺的控制是复杂的,需要对退火过程中Fe-Zn合金反应过程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精确的控制。本文以三十六种不同的合金化工艺制度系统研究含钛超低碳钢合金化工艺对其镀层组织、镀层Fe含量及镀层抗粉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化工艺为510~525℃、15~20s时,镀层抗粉化性能为最佳(镀层粉化量约7mg),镀层由薄的Г相、绝大部分的δ相和较少量的ζ相组成,其铁含量约9.4wt%。
  • 熊继春 李嘉荣 刘世忠 韩梅 曲士昱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12): 39-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单垂蔼温DD6进︽渗阂处瞶ノSEMTEM╯DD6渗阂层组织运ノEDS蒓SADだ猂渗阂层内阂て类结狦渗阂处瞶渗阂层内猂秖细MC阂て蒓义Θだゑㄤて学Θだ碔NbTa㎝MoτAl㎝Ni秖较该阂て块状猂へ约为0.1m弥床だガ渗阂层区办内パ阂て猂渗阂层区办内ˇぃ玂Ч俱ミよて态MC阂て蒓膀蔨ぇ间[001]MC // [001](200)MC // (200)垂蔨学关╰
  • 董廷亮 岳尔斌 仇圣桃 赵沛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12): 44-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第二相相关理论计算分析薄板坯连铸连轧3%取向硅钢中MnS沉淀析出的动力学行为。沉淀析出计算结果显示在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工艺中以铁素体位错线上形核为主导,MnS在铁素体中的析出量最大,其有效沉淀温度范围约为700~900℃,临界形核尺寸约为0.7~1.5nm;相变完成时MnS颗粒的半径约为30nm,可以起到抑制剂的作用。终轧温度应在800℃以上。
  • 任尚坤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12): 48-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力磁效应检测技术是一种新颖的、方便的、具有极大应用潜能和广阔应用前景的无损检测方法—金属磁记忆检测方法。然而,很少有人进行如何定量测量与评价的研究。铁磁试件应力磁化过程中的磁化反转现象对金属磁记忆定量检测评价至关重要。本文在反复加载-卸载条件下,测量了35号冷轧钢试件在不同的最大拉应力作用下试件表面某确定点漏磁场随拉应力的对应关系。测定了30CrMnSiNi2A钢中心小孔平板试样在不同应力作用下表面漏磁场的分布特征。建立和分析了两种应力磁效应的数学模型,即是应力磁化反转效应的应力等效磁场模型和应力磁化反转效应的磁导率模型。理论模型都能很好地反映应力磁化耦合的反转现象,和试验数据基本相一致。理论模型的建立进一步证明了金属磁记忆定量检测的可能性,并为其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 陈文 刘清友 孙新军 曹建春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12): 53-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利用Taylor模型分析了某种工业用热轧钢板轧制中出现的几种主要织构与材料拉伸性能各向异性的关系,发现了{112}<110>织构是引起板材性能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112}<110>织构组分,降低板材的各向异性,有必要研究影响织构演化的热轧工艺。本文通过设定不同的轧制温度、压下量等热轧工艺,得出几种主要织构组分的变化趋势。通过对热轧工艺与织构演化趋势及相应机理的分析,发现在保持良好组织性能的基础上,适当的升高精轧开轧温度、减小些压下量,可以减少热轧中产生的{112}<110>织构,从而有利于减少板材拉伸性能的各向异性,提高钢板的成形性。
  • 测试与控制
  • 张晓明 王东红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12): 58-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梅钢1420酸洗-冷轧联合机组是国内第一条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自主集成的冷连轧生产线,其工艺和设备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尤其是其三电控制系统(EIC)的集成具有自己的特点,该系统采用了先进、成熟、可靠的三电系统配置和控制技术,该三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由二级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L2)、一级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L1)、操作监控系统(HMI)、网络设备以及现场检测元件和电气执行设备(L0)组成。本文重点阐述三电控制系统构成特点,网络系统和L2及L1的控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