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22卷, 第08期 刊出日期:2010-08-15
  

  • 全选
    |
    综合论述
  • 余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08): 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厚板生产的控制轧制、控制冷却及其相结合的TMCP技术,以及直接淬火和离线热处理技术是控制钢板组织和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近些年新发展新型的性能控制技术还有IC、RPC、HOP和NCC技术,本文介绍了这些新技术的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对钢板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控制效果,并对各技术在生产中应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扼要的分析。
  • 冶炼与加工
  • 孙文权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08): 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建立了单机架可逆冷轧机全干扰耦合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板形、板厚、张力的控制量和干扰量,首次提出分步解耦设计策略,相对于常规解耦设计方法可明显简化解耦过程,并给出各解耦环节的简化方案以利于实际工程应用。最后,基于某1420mm六辊单机架UCM冷轧机的实际参数,采用Matlab/Simulink工具对简化后的分步解耦系统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消除单机架可逆冷轧机轧制过程中板形、板厚和张力控制之间的耦合影响关系,为单机架可逆冷轧机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全解耦控制方案,同时为抗干扰设计提供了便利。
  • 曹光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08): 13-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板带热连轧过程中表面氧化铁皮的结构和演变规律,通过实验室氧化增重实验建立了氧化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热连轧过程钢板的温度变化趋势,对汽车大梁钢(510L)在热连轧过程中氧化铁皮的厚度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吻合较好。这为掌握热连轧过程中氧化铁皮厚度演变规律,调整生产工艺参数、抑制氧化铁皮生长提供了参考。
  • 王欢 唐萍 文光华 林小琴 任广平 赵凡领 彭可雕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08): 17-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连铸过程通常采用调节配炭量和配炭方式来调节保护渣的熔化速度和熔融层状结构。本文通过单向加热炉模拟保护渣在结晶器内的熔化过程,研究了六种炭质材料对保护渣熔化速度和熔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量相同时对保护渣熔化速度的控制作用最强的是500目超细石墨,而后依次是:半补强炭黑、390石墨、中超炭黑、土状石墨、增碳剂;配炭方式相同时,保护渣的熔化温度越高,其熔化速度越慢;采用炭黑加石墨的配炭方式时保护渣的烧结层厚度随炭含量增加而减薄,且若炭黑量小于2%时形成多层熔融结构,否则将形成不含半熔层的三层结构。
  • 杨文远 王明林 王维兴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08): 22-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转炉煤气回收首先要保证回收煤气中CO含量,不应降低CO含量来增加煤气回收量。转炉的设备大型化和高生产率是提高转炉炼钢热效率的关键。降低铁水比和少渣炼钢可以有效地减少能耗。优化转炉供氧技术,实现高效吹氧是合理用氧的重要内容。提高转炉钢厂计算仪表对节能有重要意义。
  • 栗春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08): 27-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实现高满意度轧后冷却控制目标必须依赖于轧后冷却过程控制系统高精度的温度场计算模型。本文以钢板内部热传导、空冷及水冷换热系数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了轧后冷却数学模型,回归了空冷和水冷换热系数,采用Crank-Nicolson有限差分法求解钢板温度场。将该模型嵌入到国内某中厚板厂轧后冷却控制系统,对不同钢种不同厚度钢板进行轧后冷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实际终冷温度和目标终冷温度偏差 ℃的命中率在90%以上,很好地实现了冷却过程温度控制。
  • 材料研究
  • 刘海涛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08): 31-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终轧温度对铌、钛双稳定化超纯Cr17铁素体不锈钢的组织演变、织构演变及成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降低终轧温度能有效细化、均匀化热轧及退火组织。降低终轧温度能增强冷轧退火板的γ纤维再结晶织构、减轻偏离 组分的程度。降低终轧温度是提高 值、降低 值、改善冷轧退火板成形性能的有效手段。
  • 米丰毅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08): 36-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在江津地区暴晒2年低碳钢和稀土钢的大气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稀土可以有效提高低碳钢耐工业大气腐蚀性,试验钢的腐蚀数据符合动力学模型D=Atn。采用扫描电镜、极化曲线、XRD及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等手段对腐蚀产物进行研究。发现稀土能促进稳定的保护性腐蚀产物α-FeOOH生成,降低锈层中具有反应活性的Fe3O4含量;并可以增加锈层致密性。从锈层反应的角度阐述了稀土提高低碳钢耐蚀性的机理。
  • 郑东升 朱伏先 李艳梅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08): 41-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热轧试验研究了两阶段轧制+层流冷却、空冷、超快冷的TMCP工艺对A、B、C三种含Nb微合金化试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轧控冷后的试验钢含有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以及少量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在控轧控冷工艺参数相近的情况下,A、B、C钢的抗拉强度依次减小,其延伸率和强塑积依次增大。C钢的延伸率和强塑积分别达到了41%、25256 MPa•%的最大值。
  • 秦焰锋 江来珠 宋红梅 张伟 胡锦程 金学军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08): 45-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工业连铸双相不锈钢2205在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的热变形过程。通过单道次热模拟压缩实验分析了铸态2205流变应力与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关系,计算出铸态2205的热变形激活能Q=599kJ/mol,说明铸态2205热加工性能较差。组织分析显示,两相之间变形不协调是相界微裂纹产生的根本原因。
  • 孙卫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08): 50-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采用热模拟技术研究了不同终轧工艺和不同回火温度对石油储备罐体用高强度钢板JGR610E显微组织的影响,并利用金相和萃取复型等分析方法对不同工艺下的显微结构和碳化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JGR610E钢在860℃左右终轧温度、20℃/s冷却速度下可以获得板条状低碳贝氏体组织,经过620℃回火后得到具有良好强韧性能的板条贝氏体和针状铁素体混合组织,其析出相主要有两类,尺寸在300nm左右的为含有Fe和Mn的MxCy型碳化物,尺寸范围在50~100nm的为含有Ti和Nb的MC型碳化物,且在该回火温度下,有大量的尺寸范围在几个纳米至十几个纳米尺寸的Ti(CN)析出。
  • 李亚欣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08): 55-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降低P110级石油套管淬火冷却过程中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为目的,提出了水淬+空冷和水淬+空冷+水淬两种冷却方式。利用逐层钻孔法测试了不同工艺下的残余应力,分析了淬火组织特征和残余应力对裂纹产生和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淬火工艺的淬火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和孪晶马氏体共存,且孪晶马氏体的含量较多。水淬+空冷和水淬+空冷+水淬两种工艺的淬火组织为板条马氏体、下贝氏体和不同程度的残余奥氏体,水淬+空冷+水淬工艺中还有少量孪晶马氏体。水淬+空冷、水淬+空冷+水淬两种冷却方式和直接淬火工艺相比,钢管内的切向和轴向残余应力均减小,从而易减小钢管的变形,以及降低和缓解了钢管内微裂纹的产生和扩展趋势。
  • 测试与控制
  • 卜建荣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08): 60-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有效地解决当前加热炉能源消耗高、控制精度差、控制滞后等问题,针对步进式加热炉的工艺特点,提出了加热炉燃烧过程的智能控制策略,即模糊RBF网络自学习和自寻优功能,并结合动态PID反馈补偿策略。经试验表明,该系统不仅保证了在工况波动下的炉温控制精度,提高升降温速度,减少吨钢燃耗、电耗和钢坯烧损,而且提高了加热炉的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