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22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10-04-15
  

  • 全选
    |
    冶炼与加工
  • 孙群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04): 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鞍钢ASP铸机均采用奥钢联SMART扇形段并配有动态轻压下技术。为了充分发挥该铸机动态轻压下技术在提升铸坯内部质量方面的作用,本文进行了应用管线钢连铸轻压下技术的试验研究。通过分析中心偏析的形成机理,研究连铸轻压下工艺的设计原则。利用枝晶检验和化学成分分析等手段,研究不同轻压下位置对于连铸坯中C、Mn、P元素偏析的影响作用,从而对现行的动态轻压下位置进行了优化调整,进一步提高了管线钢连铸坯的内部质量。
  • 吴复忠 蔡九菊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04): 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国内某钢铁公司的炼铁原料为基础,进行了高炉喷吹煤与废塑料条件下的矿石低温还原粉化性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炉料低温还原粉化的主要因素,在500℃时粉化最为严重,在900℃时炉料的低温还原粉化基本结束,在500℃~900℃,炉料粉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相同温度条件下,炉料的低温还原粉化率随煤气中H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CO2含量的增加而减少。
  • 陈伟鹏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04): 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NOx的控制是燃气炉燃烧过程洁净优化的重点,其关键问题就在于湍流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机理。本文采用燃气试验炉和综合烟气分析仪等设备,研究了燃气管插入深度对平焰燃气炉内火焰特性、温度场和烟气中NOx生成特性的影响规律。准确测量了不同燃气管插入深度下炉内中心垂直剖面温度和烟气中NOx含量,并分析了不同燃气管插入深度条件下炉内火焰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当降低插入深度可以使燃烧区和炉膛顶部温度更加均匀,进而有效降低烟气中NOx的含量。
  • 孟华栋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04): 12-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钢渣在蒸压条件下的膨胀粉化是改善其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EDXA),并结合X射线衍射(XRD),光学显微镜(OM)等检测手段对不同温度下钢渣的微观结构特征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微观结构和钢渣蒸压粉化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对钢渣的蒸压粉化性能影响明显,从而为钢渣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 张金柱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04): 16-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炉渣半球点测定法,测定了高Al2O3含量低钛炉渣的熔化温度,研究了TiO2、Al2O3、MgO含量和碱度(CaO/SiO2)对炉渣熔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渣中碱度和Al2O3含量增加,可使炉渣熔化性温度升高;TiO2含量的增加可使炉渣的熔化性温度明显下降;适当提高渣中TiO2和MgO含量可避免因Al2O3含量升高而引起的熔化性温度上升;炉渣的熔化性温度为1320~1400℃之间,熔化性良好。
  • 佟强 常安 吴辉 李昌明 刘相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04): 20-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首钢特钢冷轧厂6H3C冷轧单机架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台采用中间辊交叉设计思想的轧机。在轧制过程中,中间辊交叉带来极大的轴向力。基于首钢特钢6H3C轧机,采用影响函数法建立轧辊的弹性变形解析模型,分析了交叉角对于辊间压力分布、横向厚度分布以及轴向力的影响规律,解释了过大交叉角产生轴向力无法正常使用的原因,同时也为后续的板形控制手段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 姚书芳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04): 24-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天钢4#板坯连铸机生产铸坯生产纵裂纹缺陷进行了检测分析,揭示了纵裂纹产生的原因和机理,采取了有效措施,大幅度降低了天钢4#板坯连铸机生产的铸坯纵裂纹缺陷。
  • 材料研究
  • 金晓鸥 王正君 金晓男 何世禹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04): 27-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万能拉伸试验机上对室温大气环境下峰时效态3J21合金的拉伸性能进行研究,并采用金相显微镜对峰时效态金相组织及物相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SEM)对拉伸断口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室温大气环境下,峰时效态3J21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较高,延伸率较低;峰时效态3J21合金的拉伸断口为韧窝断口,断口附近显微组织中滑移线之间的距离大。文中对室温大气环境下峰时效状态对3J21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 王玉镯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04): 31-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为了得到高温后冷轧带肋钢筋的材料特性,本文对该钢筋(CRB550)在高温后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高温后的加载拉伸试验,得到了不同温度下冷轧带肋钢筋的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延伸率、面缩率和应力应变曲线,并测定高温后冷轧带肋钢筋的弹性模量。试验表明:冷轧带肋钢筋在400℃以内极限强度有小幅回升。随后随着经历温度的升高极限强度逐渐下降。并且该钢筋逐渐有硬钢特性变为软钢特性。同时考虑不同的灭火条件对钢筋的力学性能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拟合得到冷轧带肋钢筋高温后的力学性能随经历温度变化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可用于结构抗火计算或火灾后结构的加固分析与设计。
  • 高振 郭金花 倪晓俊 卢志超 李德仁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04): 35-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铜模吸铸法制备了尺寸不小于2 mm的块体非晶合金Fe45Co7Cr14Mo10Y2B6C15,采用热处理的方式实现非晶合金的结构转变过程,通过组织形貌观察及热力学分析表征非晶合金的结构变化,并且就非晶合金的结构转变对压缩强度及硬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非晶合金的结构转变受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共同影响;而晶化相的存在会对力学性能产生影响,含部分晶化相的非晶合金硬度升高,压缩强度下降。
  • 时晓光 韩斌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04): 39-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本文选择添加Cr、Mo合金元素的C、Mn、Si系的高强双相钢DP600为研究对象,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DP600动态CCT曲线,并模拟DP600双相钢热轧过程。采用金相组织观察、织构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分析了不同工艺制度下双相钢组织及织构变化规律以及对性能的影响,从中获得最佳组织配比及优化的热轧工艺参数。根据优化的中试结果,进行了热轧双相钢DP600的工业试制。结果表明,试制样品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及马氏体;屈强比均小于0.65,抗拉强度均在600 N/mm2以上;延伸率在24%以上;其拉伸曲线均为连续曲线,无屈服点伸长,具有典型的双相钢特征。
  • 肖稳 储 双 杰 李 国 保 孙 宝 德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04): 45-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通过对Fe-3%Si合金脱碳板进行三个水平氮含量的渗氮并高温退火,用TC-436AR氧氮分析仪考察了高温退火过程中板厚方向上氮的分布,采用扩散理论讨论了氮的扩散过程。研究结果显示:高温退火过程中氮的总量发生变化;氮从750℃开始接近均匀;氮的扩散分为二部分:在550℃保温一小时,铁基体中的游离氮先扩散;在650℃以上,氮化物先分解,氮再扩散。
  • 肖丽俊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04): 48-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生产具有低温加热(<1200℃)抑制剂成分取向硅钢的开发,研究了薄板坯连铸、均热以及热连轧过程中MnS和Cu2S的析出特征,研究发现在连铸过程形成的MnS在1180℃下难以完全固溶,并形成尺寸为200~600nm的粗大MnS粒子,而Cu2S可以在此温度下完全固溶并在热连轧过程中细小弥散析出,平均粒子尺寸约为30nm,可以做为取向硅钢中的有效抑制剂。
  • 吕庆功 李成明 倪爱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04): 52-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微碳深冲钢板ST15形变加工中出现了以非{111}为主的织构特征,这一特征与常规的{111}织构明显不同,主要体现为两条螺旋取向线和三条直取向线;其中,两条螺旋取向线分别从(ψ≈0°,θ≈54.7°,φ≈62.7°)和(ψ≈0°,θ≈54.7°,φ≈27.3°)围绕γ<111>//ND取向线螺旋旋转到(ψ≈90°,θ≈40°,φ≈45°)和(ψ≈90°,θ≈70°,φ≈45°),均代表从{221}<110>至{335}<110>的织构群;三条直取向线的欧拉角为(ψ=0~90°,θ≈19°,φ≈45°)、(ψ=0~90°,θ≈75°,φ≈15°)和(ψ=0~90°,θ≈75°,φ≈75°),均代表{114}织构,而且以{114}<110>织构为主要组分。
  • 测试与控制
  • 田野 胡贤磊 刘相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04): 55-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热轧带钢粗轧头尾宽度尺寸精度低的现状,分析了带钢头尾宽度超差的原因。针对短行程控制(SSC)模型,开发了短行程控制在线自学习功能。利用轧后实测宽度数据对短行程控制参数进行学习。结合国内某热轧厂现场实际应用表明:自学习后的短行程控制模型,能够将带钢头尾与稳定段宽度超差控制在2mm之内,金属收得率提高到98%以上。
  • 企业之窗
  • 周云 陈祖强 李辽沙 金俊 傅元坤 李小静 武杏荣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2(04): 59-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马钢新区A高炉入炉原燃料、炉渣、粉尘,污泥等方面进行取样分析,测定了样品的w(Zn),并结合高炉实际生产数据对A高炉做了锌平衡计算。结果表明:在高炉正常的冶炼条件下,进出高炉的锌的总量基本上保持平衡;入炉原燃料中,以烧结矿带入的锌最多,可以达到50%以上,而在锌的支出方面则主要通过污泥,几乎可达到支出总量的70%左右。为了控制高炉锌负荷、合理的减少由于锌的循环富集而对高炉生产造成的各种危害,文章将从入炉原燃料的选用、高炉操作制度以及耐火材料的选择等方面给出合理的建议,使其更好的为高炉生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