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21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09-08-15
  

  • 全选
    |
    综合论述
  • 肖丽俊;岳尔斌;仇圣桃;干勇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8):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双辊薄带连铸工艺具有流程短、单位投资低、能耗低、劳动生产率高等特点,而取向硅钢被认为是双辊法连铸工艺中最具有发展前途的钢种之一。针对此介绍了双辊薄带连铸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国外双辊薄带连铸生产取向硅钢相关方面的专利,并分析了双辊薄带连铸生产取向硅钢与传统工艺在组织、织构以及抑制剂控制方面的差异性,指出该流程在生产取向硅钢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工业化应用将会对取向硅钢的生产和发展起到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 冶炼与加工
  • 王朝阳;王恩刚;赫冀成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8): 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圆坯中频电磁软接触连铸结晶器内磁场分布,讨论改变结晶器结构参数、工艺参数和电参数等因素对结晶器内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晶器内磁场强度在结晶器高度方向上先增大再减小,在感应线圈中心偏下处,磁感应强度达最大;综合考虑结晶器结构和透磁性,切缝宽度选为05 mm,切缝数为8;当自由液面位于感应线圈的中心位置时能获得最大的磁感应强度;随着电流和频率的增加,结晶器内磁感应强度也随着增加。
  • 黎先浩;康永林;吴光亮;肖爱达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8): 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冷轧冲压用钢薄板坯为研究对象,观察了低倍组织,用原位分析仪研究了铸坯的宏观偏析、致密度和夹杂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夹杂物的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铸坯心部有2~3个蚀孔,细密树枝晶占74%,柱状晶凝固末端向上倾斜10~20°。碳、硫、铝元素最大偏析度大于3,偏析位置并非分析面的中心对称点。碳、硫元素在厚度中心处有较严重的岛状偏析,铝为多点状偏析,硫、铝元素偏析重合处为CaSMnSAl2O3复合夹杂物,其余元素偏析不明显。横截面板厚中心疏松存在硫和铝的富集。
  • 支颖;刘相华;周晓光;谢英杰;邹天来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8): 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热轧钢卷冷却中的温度场进行解析,求解过程中考虑了钢卷径向各层之间接触对传热的影响以及卷心热辐射的自持作用,得到了钢卷不同部位的温度分布和在50 h冷却过程的温降曲线。在钢卷表面取代表点,现场实测了冷却50 h后的钢卷温度变化过程,并与有限元计算值进行了对比,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同时模拟研究了钢卷强制冷却条件下的温度演变,指出钢卷强制冷却可以大大加快成品库的周转。
  • 材料研究
  • 董毅;许云波;肖宝亮;吴迪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8): 1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两道次压缩变形实验对含Nb微合金钢静态软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Nb微合金钢静态再结晶临界温度随应变量增大而降低;随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加而升高。温度高于静态再结晶临界温度时,含Nb微合金钢的静态再结晶激活能为常数(170589 kJ/mol);温度低于静态再结晶临界温度时,由于Nb的碳氮化物应变诱导析出,含Nb微合金钢的静态再结晶激活能为温度的函数,静态再结晶临界温度可通过再结晶激活能与温度倒数的关系曲线来确定。
  • 黄全伟;宋仁伯;周乐育;方圆;刘雅政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8): 2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热模拟并借助光学显微镜、SEM技术研究了双相钢的相变规律及不同工艺参数下的组织演变规律。根据热模拟结果在实验室试制出700 MPa级热轧双相钢,优化了轧制和冷却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热轧双相钢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马氏体岛,抗拉强度730 MPa,屈强比062,伸长率236%,达到了DP700级双相钢的性能要求,并讨论了热轧卷取温度对双相钢最终力学性能的影响。
  • 胡正飞;王春旭;莫德峰;张斌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8): 2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840 ℃ 1 h固溶退火+480 ℃ 4 h时效处理条件下,不同晶粒度的T250马氏体时效钢力学性能比较试验表明,材料的性能和晶粒尺寸关系并不表现出明显的依存关系。相应的XRD和显微结构比较研究显示,马氏体时效钢的时效行为和晶粒尺寸相关。晶粒细小的马氏体钢时效时形成更多体积分数的逆转奥氏体,以膜状分布在晶界和亚晶界起到软化作用而有利于材料塑韧性的提高;同时产生更为细小弥散的沉淀相起到更为明显的强化作用。这可能是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晶粒尺寸关系不明显的组织结构原因。
  • 梁丰瑞;苏航;王卓;杨才福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8): 3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30CrMnSiNi2A专用螺栓连接件振动摩擦过程的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热力耦合分析技术对大载荷及不同散热条件下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并结合材料的相变特征判断了螺栓材料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绝热条件下,螺栓结构温度持续升高,直至接近熔点;考虑散热后,螺栓结构仍有部分区域的温度超过了材料的可用温度范围。计算结果对该螺栓结构的设计改型和材料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 汪兵;刘清友;王向东;文小明;毛新平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8): 3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浸泡、电化学方法研究了Ce/La混和稀土对碳素钢在腐蚀介质中的缓蚀作用,采用相分析、周浸、锈层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稀土对碳素钢耐工业性大气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工业性大气腐蚀环境的酸性NaHSO3溶液中,稀土丝分解后生成的稀土离子是一种混合型缓蚀剂;在对碳素钢的缓蚀过程中,Ce/La离子沉积于同一区域;随钢中稀土含量增加,钢中相界固溶稀土和稀土/铁金属间化合物总量增加,钢的耐蚀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另外,还对稀土减缓钢铁腐蚀过程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稀土对碳素钢的缓蚀机理。
  • 王玮;罗明;张启富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8): 4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超低碳CrNi奥氏体不锈钢在含强氧化性离子的硝酸溶液中会发生过钝化腐蚀和晶间腐蚀,而高硅不锈钢在强氧化性浓硝酸中具有优良的耐蚀性。笔者以高纯级000Cr25Ni20和00Cr14Ni14Si4钢作为对比材料,发现在纯稀硝酸中000Cr25Ni20钢具有更优良的耐蚀性,在不同含量的40%沸腾硝酸溶液中,00Cr14Ni14Si4钢可有效抑制过钝化腐蚀,而且不发生晶间腐蚀。
  • 贺智勇;李林;张岩;杨凯森;廖政中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8): 4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旋转抗渣法研究了试样转速、钙处理钢液温度对铝锆碳材料在钙处理钢液中平均溶解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铝锆碳材料的平均溶解速率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它在钙处理钢液中的溶解过程不与扩散控制过程类似;铝锆碳材料的平均溶解速率随钙处理钢液温度的提高而迅速增加。铝锆碳材料的侵蚀机理为钙处理钢液中CaO侵入铝锆碳试样内部,使得试样中Al2O3、SiO2与之发生反应,形成低熔物,低熔物进入钢液中导致溶损。
  • 李帅华;柳光祖;杨峥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8): 4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应用热拉伸方法来研究MGH754合金的热等静压和热挤压状态组织在800 ℃~1 200 ℃范围内的热塑性行为。结果表明:热挤压态组织的塑性峰值出现在1 100 ℃左右,而热等静压态的则是在1 200 ℃甚至更高。同时还发现,由于原始颗粒边界的原因,MGH754合金热等静压态的塑性要比热挤压态的低很多。
  • 测试与控制
  • 孟令启;雷明杰;王建勋;吴浩亮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8): 5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中厚板轧机控制模型中的轧制温度精度的提高问题,以4200轧机轧制的大量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Matlab人工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了中厚板轧制温度的GRN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分析影响钢板温度变化的各种因素,调整神经网络的光滑因子,确定了最佳的网络结构形式,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并与传统的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较。结果表明,GRNN网络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好的泛化能力。该神经网络模型可应用于中厚板轧制温度的预测,也可为人工神经网络在其它自动控制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 潘川;喻萍;徐永华;邓枝生;田志凌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8): 5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FCB法对船板钢进行焊接试验,发现在焊缝中存在内埋裂纹。通过CTOD试验对焊接试样进行测试,利用试验数据对船板的侧板和底板进行脆断分析和疲劳分析,考察在船板钢中存在的6 mm×2 mm的内埋裂纹的安全性。脆断评定结果表明等效裂纹尺寸a值小于侧板和底板的容许裂纹尺寸am值,这种缺陷可以接受。疲劳评定是假设在侧板和底板承受最大应力幅度条件下进行的,计算结果表明,经过40年,裂纹扩展甚微。
  • 企业之窗
  • 陈冠军;赵民革;丁汝才;马金芳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8): 5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简述国内外热风炉高风温和首钢热风炉技术开发历史基础上,从仿真、冷态试验和投产应用等方面比较、研究了首秦引进的俄罗斯卡卢金顶燃式热风炉、迁钢2号高炉上应用的自研制预热炉和首钢原顶燃式热风炉技术性能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原顶燃式热风炉不能适应高风温使用,卡卢金顶燃式热风炉和自研制预热炉具有炉顶炉墙温度低、中心温度高、结构紧凑、燃烧完全等优点,而且自研制预热炉性能更好,两者均在生产应用中实现了高风温,满足了高炉炼铁生产需要,可为国内外热风炉进一步提高风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