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2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9-06-15
  

  • 全选
    |
    综合论述
  • 孙永庆;杨志勇;梁剑雄;宋为顺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6):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国内高强度不锈钢发展及分类的角度介绍了各类高强度不锈钢的主要牌号、强度级别、主要优缺点以及应用领域;从商用飞机典型件选材的角度介绍了几种高强度不锈钢的实际应用;展望了国内高强度不锈钢的发展,指出了限制不锈钢发展的因素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 黎兴刚;燕青芝;葛昌纯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6): 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国内外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RAFM)钢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分析了RAFM钢中可能出现的合金元素的作用以及辐照前后RAFM钢的组织结构、辐照硬化及辐照脆性现象。认为通过沉淀强化与弥散强化手段可以提高现有RAFM钢的高温力学性能;12Cr3W RAFM钢与氧化物弥散强化RAFM钢是很有希望的超临界水堆包壳管用候选结构材料。
  • 冶炼与加工
  • 李家新;王平;周莉英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6): 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全氧混合喷吹煤粉和富氢燃气高炉炼铁新工艺,并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实验证明新工艺的可行性。理论计算证明,在新工艺条件下,理论燃烧温度控制在1 800~1 850 ℃时可同时满足高炉上下部热平衡;实验结果证明,在焦炭气化反应激烈开始温度前,铁矿石金属化率可达95%,焦炭在高炉内参与直接还原而气化程度很低,吨铁焦比可降到190 kg。煤气氮含量低于07%,有利于CO2回收,可实现CO2零排放。煤气热值达到8 200 kJ/m3。这种煤气不仅适合钢铁联合企业和传统燃气用户使用,也可直接用于高效的电热冷三联产系统,间接实现了燃煤高效洁净化利用。
  • 杨春光;李强;陈韧;邹宗树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6): 1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图像处理方法获得了分散相粒径和分散相几何特征,建立了一个用几何特征计算分散相分布分形维数的数学模型。数据图像的提取来源于模拟转炉吹炼过程的二维水模型,主要利用高分辨率数码相机采集数据,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对得到图像中分散相进行提取与粒度计算,应用粒度分布分形维数模型,研究了在硬吹和软吹条件下顶吹转炉钢滴分散相粒度分布与边界条件的关系,证明了粒度分布分形维数数学模型的合理性。
  • 刘阳春;傅杰;吴华杰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6): 2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热处理和化学相分析对薄板坯连铸连轧低碳铝镇静钢中AlN的沉淀析出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薄板坯连铸连轧的低碳铝镇静钢中仅有很少量的氮被固定为AlN,大部分氮仍为自由氮,其原因是在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中的连铸出坯、均热、连轧和层流冷却等阶段,AlN在钢中很少沉淀析出。在热轧钢板卷取后的缓慢空冷过程中可以沉淀析出少量的AlN,这些AlN不能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
  • 孔平;徐李军;倪满森;干勇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6): 2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结晶器振动对初生坯壳应力状态的影响,利用Marc软件建立了结晶器内初生凝壳的应力计算模型,分析了振动过程中凝壳上应力和应变的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横向上最大应力和应变出现在振动的波峰时刻,宽面中部比边部的应力略高;而纵向最大拉应力和应变出现在振动的波谷时刻,纵向拉应力在凸弧位置出现拉压应力的交变边界,在振动波谷和振动的半周期时,边界内铸坯受压应力,边界外铸坯受拉应力作用。
  • 张晨;项利;岳尔斌;仇圣桃;赵沛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6): 2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实验室模拟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试制取向硅钢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透射电镜观察和分析检测,得到了脱碳退火后钢中形成的析出物的情况,确定了钢中的主抑制剂为Cu2S,同时还存在少量的辅助抑制剂AlN以及以复合析出物形式存在的微量的MnS。研究了Cu2S主抑制剂在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生产取向硅钢的析出特点,分析了实验用钢中Cu2S抑制力。结果表明,Cu2S作为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生产普通取向硅钢的主抑制剂有足够的抑制能力,能够满足CGO钢二次再结晶的要求。
  • 张光亮;张士宏;刘劲松;张海渠;李长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6): 3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满足板材轧制过程在线控制快速计算的要求,首先建立了板材轧制平面应变刚塑性有限元能量泛函。其次,通过合理的简化建立了只考虑变形区的快速有限元模型,且对有限元建模的关键问题包括中性点、第一类速度奇异点和刚性区等进行了处理。最后,开发了板材轧制快速计算有限元程序,并且利用现场轧制数据测试了快速有限元程序的计算速度和精度,结果表明计算速度和精度满足在线快速计算的要求。
  •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000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6): 3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热轧过程中轧件内部裂纹的愈合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裂纹愈合经历了表面贴合、间断性局部愈合、愈合区扩展及完全愈合4个阶段,以此为依据提出了轧件内部裂纹愈合的机理。其要点是提出裂纹贴合深度新概念,指出随轧制过程进行裂纹贴合深度逐步减小,当局部的贴合深度小于某临界值时,裂纹两侧原子互相作用形成统一晶格,使裂纹出现局部愈合及愈合区扩展。热轧变形中位错运动能促进裂纹愈合。
  • 材料研究
  • 张钱珍;程世长;刘正东;刘荣佩;傅万堂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6): 4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相分析研究了3种不同钛含量的Inconel 690合金经不同固溶温度+715 ℃×15 h,TT处理后的析出相。结果表明:合金经TT处理后,均有M23C6析出,并含有一定量的Ti(C,N);钛含量为110%的合金中有γ′相析出,γ′相在晶内弥散分布;M23C6大多在晶界上析出,而且在孪晶界和晶内位错线处也均有析出,M23C6与界面一侧基体保持立方立方的平行位向关系;钛含量增加,析出的M23C6尺寸变小,间距增大,晶界附近的铬含量明显提高,有利于改善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 张明亚;黄贞益;张兴国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6): 4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IF冷轧带钢制作6组90°热模拟试样,经不同加热退火处理后,比较其平均晶粒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不同加热退火处理后,带钢平均晶粒度和物理性能呈规律性变化。在不影响产品使用性能的情况下,保持相同退火速度,适当降低加热退火温度可节能降耗。
  • 王卫卫;丁桦;唐正友;商艳;丁昊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6): 4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力学拉伸实验和扩孔实验对铌、钛复合微合金化低碳热轧铁素体贝氏体钢板的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进行了研究,以了解控轧控冷工艺参数和微观组织对其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扩孔率的因素以及铁素体贝氏体钢的裂纹扩展机制。研究结果可为开发高强度、高扩孔性能的汽车底盘用钢板提供实验依据。
  • 曾丽;喇培清;刘致远;王维国;阎峰云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6): 5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增重法研究了w(Al)=5%~10%的HP40合金在1 200 ℃×30 h空气中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铝可显著提高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而且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随铝含量增加而提高。1 200 ℃时,合金氧化增重与氧化时间的关系呈抛物线规律,氧化速率随氧化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加入铝,改变了合金氧化膜层的物相组成和致密度,含铝合金的氧化层中含有Al2O3,而且Al2O3量随铝加入量增加而增多。
  • 测试与控制
  • 王爱丽;杨荃;何安瑞;刘华强;杜晓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6): 5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立轧平轧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热轧带钢粗轧阶段不同的立辊侧压量、水平辊压下量、板坯的原始宽度和厚度对轧后中间坯头、尾部失宽量的影响,据此建立了新的控制头尾失宽的短行程控制曲线模型,并成功应用于现场自动宽度控制(AWC)系统中。通过轧件全长宽度与目标宽度的现场实测偏差可知,新的短行程控制模型能够有效减小轧件头尾失宽量,从而减少切除损失。
  • 黄东;罗飞;罗范谊;周辉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9, 21(6): 6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轧钢温度控制有强烈的非线性、时变性和耦合性,经典控制方法很难获得良好的控制精度。设计出规则自寻优模糊控制器,以温度误差及误差变化率为输入并在线调整控制规则的加权因子,当误差较大时,系统以减小误差为主,加权因子值取大些,以保证尽快达到设定温度。当误差较小时,以抑制误差变化率为主,加权因子值取小一些,使系统尽快稳定,从而获得最优的控制规则。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无超调控制,减小反应时间,并且对干扰信号反应不灵敏,从而提高了温度的控制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