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20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08-07-15
  

  • 全选
    |
    综合论述
  • 戴晓天;齐渊洪;张春霞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8, 20(7):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钢铁熔渣显热回收的技术难点,因为硅酸盐类炉渣导热系数低而处理温度高,所以换热效果难以保证。介绍了连铸连轧法、滚筒法、搅拌法、风淬法、Merotec法等各种熔渣干式粒化物理法显热回收工艺和气体重整、煤气化、直接生产产品等化学法显热回收的技术方案。指出效率不高是各种物理法热回收工艺不能工业化的原因。熔渣显热回收技术对中国钢铁工业的节能降耗很有意义。经过分析,离心粒化和化学法回收热能很有发展前途。
  • 冶炼与加工
  • 李士琦;宋建新;朱荣;刘润藻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8, 20(7): 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钢铁生产的节能减排问题可以通过能量消耗的减量化、能量的回收利用和清洁能源替代等途径解决。提出了“太阳能光伏炼钢”概念,其重要特点一是光电转化,二是“脱网”,即不与常规的输供电电网相搭接,尝试完全以清洁能源替代炼钢过程所需的传统涉碳能源。研究工作包括太阳能光伏炼钢概念实验的工艺设计、概念炉的系统设计和技术设计。第一台容量为1 kg的光伏炼钢概念炉于2006年12月26日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成功地完成了首次炼钢实验,实现了“无碳”炼钢从理念到实践的跨越。
  • 陈永;张长利;沈厚发;柳百成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8, 20(7): 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大方坯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条件下电磁场及钢液流场数学模型,开发了相应的Visual Cast仿真软件,并应用软件模拟分析了大方坯连铸结晶器内磁场、电磁力分布及双侧孔浸入式水口条件下结晶器内钢液流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结晶器内磁场分布均匀,并沿横断面水平旋转,电磁力的旋转周期为磁场旋转周期的一半。电磁搅拌改变了结晶器内流场形态,减小回流区和冲击深度,有利于促进钢液中非金属夹杂物上浮排除,提高大方坯洁净度。
  • 陈淑英;常国威;吴春京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8, 20(7): 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铸坯中一次枝晶间距的变化规律及其“鼓肚”量对枝晶间距的影响。通过确定凝固速度的表达式,定量计算了连铸过程中一次枝晶间距。结果表明,“鼓肚”的存在,使柱状晶生长初期一次枝晶间距出现增大、减小、再增大的周期性变化趋势,当固液界面向正弦波的波峰处运动的过程中,一次枝晶间距逐渐增大,当固液界面向正弦波的波谷处运动的过程中,一次枝晶间距逐渐减小。“鼓肚”量增加时,一次枝晶间距变化的幅度增大。在凝固的中后期,波峰和波谷处的一次枝晶间距基本相等,表明枝晶进入稳定生长的阶段,此时“鼓肚”对枝晶间距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 刘刚;李长生;刘相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8, 20(7): 1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有限元方法求解瞬态温度场时产生的时间和空间上解的振荡问题,分析了温度振荡现象产生的原因。以中厚板生产过程为背景,通过采用集中热容矩阵的向后差分格式的方法解决了振荡问题。利用该方法得到的中厚板生产过程中瞬态温度场的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比较,结果吻合良好。
  • 崔苗;陈海耿;吴彬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8, 20(7): 2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加热炉内炉气的非灰辐射特性,指出三元辐射体系(炉气炉壁钢坯表面)中炉气存在2种发射率和6种吸收率。应用射线跟踪方法推导钢坯表面热流表达式,解除了Τимофеев公式中炉壁为零热流和炉气为灰体的限制。以某轧钢厂的一座步进梁式加热炉为例,对其钢坯表面热流进行了模拟计算。推导的钢坯表面热流表达式为加热炉在线控制数学模型中钢坯表面热流的简化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给出了炉气为非灰时的辐射全交换面积的一种计算方法,为准确求解加热炉炉膛内的辐射热交换创造了条件。
  • 王郢;李宏;陈志钦;郭佳;周红霞;王新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8, 20(7): 2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控制60Si2Mn弹簧钢中TiN夹杂物的析出,对TiN生成反应进行了热力学讨论。计算了N和Ti在1 873 K时的活度系数和其它温度下活度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式。计算表明TiN的生成反应只能在固相中进行,但在两相区内结晶前沿,TiN的生成反应可能进行,认为减少TiN析出的最好办法是控制钢中N和Ti同时快速通过两相区。
  • 李兴东;刘宏民;李俊洪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8, 20(7): 2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冷轧钢卷边包缺陷严重影响带钢的板形和表面质量。在攀钢大量现场边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探索边包根源的实验方案并现场跟踪测量。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钢卷的边包虽然出现在冷轧,但不是由冷轧带钢的板形不良引起,而主要是由热轧带钢的边部局部高点厚度大于中间厚度引起,并且热轧带钢的楔形又加剧了冷轧钢卷边包。为冷轧钢卷边包缺陷的治理指明了方向。
  • 材料研究
  • 吴艳阳;程世长;刘正东;富晓阳;李谦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8, 20(7): 3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Nb含量的LF9合金经固溶+二次时效处理后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Nb含量增加,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强度提高,塑性及韧性下降。经960 ℃固溶+二次时效后,合金中的主要强化相为η相,随着Nb含量增加,η相数量增多,形态由短片状变为长片层状。经1 020 ℃固溶+二次时效后,合金中的主要强化相为(γ′+γ″),随着Nb含量增加,η相形态从微量的颗粒状变为大量的短片状,对提高合金强度起到了重要作用。经(960~1 020 ℃)固溶+二次时效后,合金中(γ′+γ″)相的尺寸主要为10~100 nm。
  • 杨颖;侯华兴;马玉璞;谷春阳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8, 20(7): 3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热力学计算和萃取复型分析技术,对高Ti含Nb钢中第二相粒子在不同加热温度下的固溶情况和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再加热温度低于1 180 ℃时,钢中Nb、Ti含量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加。Nb、Ti固溶量分别在1 210 ℃和1 180 ℃以上趋于稳定;再加热温度在800~1 100 ℃时,以尺寸小于30 nm、分布较均匀的小粒子为主,呈球形,奥氏体晶粒尺寸在30 μm以下。再加热温度在1 180~1 210 ℃时,第二相粒子数量减少,尺寸多在100~200 nm之间,形态多为立方形和球形,奥氏体晶粒尺寸略微增加。随着再加热温度的进一步升高,析出粒子数量迅速下降,尺寸多为大于200 nm的方形粒子,此时奥氏体晶粒迅速长大至100 μm以上;析出粒子组成均为Nb、Ti复合的碳氮化物,其Nb/Ti原子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试验钢的晶粒粗化温度为1 210 ℃,确定实际加热温度为1 180~1 210 ℃。
  • 许光明;孙荣生;李英红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8, 20(7): 4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电流条件下退火冷轧无取向硅钢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电流对硅钢组织有显著影响。在施加直流电流退火条件下,再结晶速度比不施加电流退火时快得多,但施加交流电退火时的再结晶速度比施加直流电流退火时慢。
  • 王苗苗;曾燕屏;王习术;谢锡善;范红妹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8, 20(7): 4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扫描电镜原位观测法,跟踪观察了航空用超高强度钢中长方型夹杂物导致裂纹萌生与扩展的微观行为。结果表明,拉伸载荷作用下,航空用超高强度钢中裂纹萌生的方式与夹杂物尺寸及夹杂物周围孔洞的大小有关。当夹杂物面积小于一定值时,无论夹杂物周围有无孔洞,裂纹均以夹杂物/基体界面开裂的方式萌生;当夹杂物面积大于一定值后,若夹杂物/基体界面基本完好,则裂纹易以夹杂物自身开裂的方式萌生;若夹杂物周围孔洞面积较大,则裂纹易以夹杂物/基体界面开裂的方式萌生。
  • 任玉森;沈建国;张宏伟;疏达;董安平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8, 20(7): 5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锌液中的锌渣是影响热镀锌钢板表面质量的重要因素。从电磁净化理论分析和电磁分离实验研究两个角度出发,对解决热镀锌液中锌渣的去除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磁场频率175 kHz、磁感应强度均方根值005 T时,电磁作用10 s,可有效去除粒度大于10 μm的锌渣;通过对锌液的连续净化处理,粒度小于15 μm的锌渣去除效率可达到825%。
  • 测试与控制
  • 邓定文;聂松辉;邱爱红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8, 20(7): 5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大高炉布料溜槽的使用寿命,探讨了溜槽设计的原则和结构参数对布料规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大高炉布料溜槽CAD系统的基本实现原理与方法。引入同级变量与关键变量的思想,解决了零件、装配之间的关系问题,使整个参数化系统能够协同变化。应用ADO技术,建立程序与数据库之间的链接,利用整体参数表和零件参数表,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存取、管理以及显示的方法。以VB作为开发语言,研制了一套实用的基于Solid Edge平台的高炉布料溜槽CAD系统。
  • 企业之窗
  • 冯燕波;杨双平;石自新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8, 20(7): 6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酒钢集团山西翼城钢铁公司2005年6月份以来2座高炉的生产数据,分析了原燃料成分变化与高炉冶炼的关系。指出高炉生产应继续采取精料措施、稳定原燃料成分、控制合理的炉温,才能维持高炉的稳定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