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19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07-09-15
  

  • 全选
    |
    综合论述
  • 赵成志;魏双胜;高亚龙;王艳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9):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汽轮机耐热钢的发展、组织结构、强化机理、性能、热处理和应用等方面阐述了该耐热钢的研究、发展和应用等方面的概况和发展趋势。指出了超超临界汽轮机耐热钢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未来超超临界汽轮机技术的发展,对超超临界汽轮机耐热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冶炼与加工
  • 郭振中;张力;李大纲;娄太平;隋智通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9): 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改变含钛高炉渣中矿相组成的研究是含钛高炉渣综合利用的关键;通过背散射电子形貌像、X射线能谱分析和X射线物相分析等手段,对氧化前的含钛高炉渣及其氧化改性后的渣样进行分析,表明氧化后渣中含钛相的形貌、成分和相结构等发生变化;钛的赋存状态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 罗果萍;孙国龙;张学锋;孙丽霞;安胜利;陈建军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9): 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包钢特殊高炉渣脱硫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实验研究,揭示了炉渣成分对硫分配比的影响规律,确定了脱硫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当渣中w(CaF2)低于22%时,对硫分配比的影响很小。保持炉渣碱度在110左右、将渣中w(MgO)由8%左右提高到11%~12%是提高炉渣脱硫能力、解决炉渣脱硫与排碱之间矛盾的有效措施。在本实验条件下,脱硫速率与时间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渣中硫的表观传质系数为109×10-3 cm/min(1 400 ℃)、123×10-3 cm/min(1 450 ℃)和145×10-3 cm/min(1 500 ℃),扩散活化能为682 kJ/mol。
  • 周建安;朱苗勇;潘时松;沙骏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9): 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狭缝式透气砖底喷粉对铁水脱硫效果的影响,以氮气为载体,通过狭缝式透气砖从底部向装有100 kg铁水的感应炉中喷吹石灰粉。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操作简单,稳定可靠,脱硫率高,无喷溅现象,铁损少,温降小,无污染,处理周期短,投资省,是比较理想的脱硫新工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颜慧成;仇圣桃;刘家琪;郭亚东;白连臣;刘建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9): 1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唐钢FTSC流程生产冷轧用SPHC钢进行硼微合金化工艺的开发研究,揭示了LF精炼过程硼微合金化的反应热力学特征与机制。通过硼微合金化若干工艺问题的解决和工艺优化,明确了钢水硫含量、增硅、铝控制之间的内在关系;使SPHC钢成分合格的同时,实现硼收得率达到64%,硼的质量分数波动±5×10-6;钙处理达到钢水中w(Ca)∶w(Alin)为126∶1时,确保水口浇注顺利,同时节省钙线用量。
  • 崔青玲;赵民;袁国;刘相华;王国栋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9): 2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钢板冷却发生翘曲变形的问题,利用热弹塑性有限元法对中厚板冷却过程的温度场及应力应变场进行数值模拟。采用分步循环加载的方法精确模拟不同换热边界条件,温度场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将热分析得到的温度场作为载荷进行钢板冷却过程应力应变的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塑性应变差出现在水冷的开始阶段。因此为了获得平直的板形,必须调整上下集管水量比,尽量减小水冷开始时上下表面的应力和塑性应变差。
  • 万飞;王勇勤;严兴春;崔永刚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9): 2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的目的是根据卷取带钢规格的要求,力图从理论上确定地下卷取机夹送辊与卷筒的相互位置。研究过程采用弹塑性弯曲变形理论和工程应用的方法,得出了与实例相符的计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方法和公式的正确性,为地下卷取机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材料研究
  • 刘靖;韩静涛;符定梅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9): 2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瞬间液相扩散复合原理生产钢质蜂窝夹芯减振板的关键问题之一是中间夹层助复剂的选择和配制。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以铜为基体元素、锌为主要合金元素,再添加微量元素和稀土铈,以降低熔点,提高润湿性和塑性,并可在中低温下使用的助复剂。利用瞬间液相扩散复合原理及特点,使用这种自制的助复剂对蜂窝夹芯减振板进行了复合,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和减振性能。结果表明,设计的蜂窝夹芯减振板可满足力学性能要求并提高了减振性能。
  • 陆曹卫;卢志超;郭峰;王峻;李德仁;周少雄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9): 3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Fe69Ni5Al4Sn2P10C2B4Si4合金具有强的非晶形成能力,可以通过水雾化方法获得粒度小于75 μm的非晶态合金粉末。用粒度45~75 μm的水雾化粉末制备的磁粉芯具有优异的磁性能,磁导率大于60,良好的频率特性、高的品质因数和低的损耗。该磁粉芯与磁导率相等的韩国MPP磁粉芯产品相比,其综合性能更优越。
  • 田耘;柳光祖;杨峥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9): 3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氧化物弥散强化MGH 956合金板材加工的热等静压、热锻、热轧、温轧、到最终再结晶退火的整个工艺过程和组织控制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对于不同厚度的成品板材,在最后一轮次退火后的温轧过程中,必须选用不同的工艺参数,通过控制温轧工艺参数,成功轧制出厚40~05 mm板材,该板材在随后相应的高温退火条件下,均可实现充分的再结晶,生成希望得到的盘状粗晶组织。
  • 王成全;于艳;方园;李廷举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9): 4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原位观察薄带连铸304不锈钢高温下碳化物的析出及溶解过程。结果表明,薄带连铸304不锈钢在600 ℃开始析出碳化物,首先从晶内析出,而后从晶界析出,碳化物析出量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加,到900 ℃时,析出量最大;1 006 ℃时,碳化物开始溶解,1 049 ℃时,大部分碳化物迅速溶解,1 155 ℃时,碳化物完全分解溶入基体,其溶解过程为δ→M23C6+δ′→γ。碳化物析出与薄带连铸铸带凝固组织及后续冷却过程有关。
  • 付斌;安涛;沈晓辉;章静;阎军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9): 4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火车车轮淬火过程中车轮内部温度变化情况,利用MSC/MARC商用有限元软件结合用户子程序开发对车轮淬火过程中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温度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对车轮淬火工艺的制订和车轮的生产工艺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 王家庆;杜晓东;丁厚福;王凯;孙国栋;满达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9): 5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改造的MLD10型冲击磨损实验机,在铁矿石酸性矿浆中,冲击功分别为07 J,12 J,17 J条件下,研究了锰的质量分数为2%的以锰代镍低碳高合金钢的冲击腐蚀磨损行为。通过对试样表面磨损形貌的扫描电镜观察和垂直于磨损表面的亚表层的光学金相分析可知,随冲击功的加大,该钢的冲击腐蚀磨损机制由单一的冲击载荷下的显微切削机制逐渐转变为腐蚀条件下的微观冲击剥落机制,最终演化为疲劳腐蚀磨损机制。
  • 测试与控制
  • 程学建;石琳;孙玉琴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9): 5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冷却壁热态试验中,钻孔对测点温度场会产生干扰。利用ANSYS软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钻孔的深度、钻孔的直径、冷却壁壁体导热系数以及冷却壁热流密度对钻孔偏差的影响,分析了测量误差、钻孔偏差、试验偏差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由于钻孔的存在,使得测点温度高于没有钻孔的实际温度,且在相同条件下,铜冷却壁的热电偶总体误差远远小于铸铁冷却壁,提出降低总体误差的有效方法。
  • 刘文红;谢植;纪振平;王彪;赖兆奕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9): 5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保证铸坯基本质量的二冷配水模型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铸坯质量的二冷配水先进控制策略:基于中间包连续测温的前馈配水策略、基于二冷出口表面测温的反馈配水策略和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的二冷水调节控制策略。前两种控制策略投入实际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第3种策略经过测试表明性能优于常规控制方法,为下一步应用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