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19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07-08-15
  

  • 全选
    |
    综合论述
  • 江海涛;唐荻;米振莉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8):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先进的高强度钢在汽车减重、节能、提高安全性、降低排放等方面展现出了广阔的前景,在新一代汽车伙伴计划、超轻钢车身——先进概念车等项目上得到了应用和推广。简述了先进高强度汽车用钢板的最新开发和应用进展情况。
  • 冶炼与加工
  • 吕庆;亢立明;孙丽芬;刘曙光;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8): 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冀东磁铁矿球团焙烧的氧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温度对球团氧化有重要的影响,氧化温度以900 ℃左右为宜。由于冀东磁铁矿自身的特点,氧首先吸附在颗粒表面的解理缝周围,并与解理缝周围的磁铁矿反应形成针状或片状赤铁矿;然后氧化过程沿磁铁矿的八面体或解理缝继续发展,形成条状或网状结构的赤铁矿,最终完全氧化。脉石成分对球团氧化过程没有影响。
  • 王世俊;周云;章华兵;王海川;黄小东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8): 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熔渣中BaO和TiO2含量对钢液氮含量的影响,选用CaOSiO2Al2O3系碱性渣作为基本成分,在此基础上添加BaO和TiO2,观察它们对钢液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渣中添加BaO和TiO2可促进钢液脱氮,且钢液中氮含量随渣中BaO和TiO2含量的增加呈线性下降。
  • 崔小朝;晋艳娟;张柱;刘才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8): 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1 240 mm×200 mm板坯连铸提出了一种钢水内外复合冷却技术,即在结晶器内设置内冷却器U形管,起到提高传热效率改善铸坯内部组织之目的。运用流体力学分析软件,就内外复合冷却结晶器内钢水在流场温度场耦合作用下的凝固状况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内冷却器可以使钢水的流动状态均匀和加快连铸坯的凝固速度。
  • 李士琦;张汉东;陈煜;郝经伟;魏雪晴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8): 1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太钢第三炼钢厂的板坯连铸为原型,使用CFX软件建立结晶器内流场流动的虚拟模型对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改变结晶器的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进行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流体流动的反应工程学研究,得出拉坯速度、水口浸入深度和倾角对结晶器内流股冲击深度、自由液面最大湍动能、窄面最大剪切力的定量影响。
  • 杜鹃;韩传基;蔡开科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8): 2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连铸过程的结晶器液面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技术的预测模型的预测控制方法。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非线性过程建立预测模型,采用非线性预测控制方法进行控制。以结晶器液面控制过程为控制对象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建模方法可以有效地建立预测模型并且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基于这种预测模型的预测控制具有很好的控制性能。
  • 韩启彪;杨武;岳尔斌;仇圣桃;颜慧成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8): 2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低过热度浇注,开发了一种冷却水口。在不同长度和出口直径的条件下分别进行了多组浇钢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比较了2种长度、3种不同出口直径水口的浇注结果和计算结果。得到实现低过热度浇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口长190 mm,出口直径为20 mm,在浇注平衡时热流为1224 MW/m2。
  • 李海军;王国栋;徐建忠;刘相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8): 3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将变尺度BFGS优化算法嵌入到遗传算法中,提出了变尺度混合遗传算法,并将其应用于1780 mm热连轧精轧机组的压下规程优化计算。与目前现场使用的压下规程相比,变尺度混合遗传算法优化效果明显,为后续的板形控制打下了良好基础。按层别选取代表性产品进行了负荷分配系数的优化计算,分析表明,当产品在层别内变化时,轧制力和功率两种负荷分配模式优于压下量负荷分配模式,更能保持最优特性。
  • 材料研究
  • 郭艳辉;王昭东;孙大庆;刘相华;王国栋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8): 3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铁素体区热轧高温卷取条件下,2种不同成分的IF钢的织构特征。结果表明,高温卷取后,普通TiIF钢发生了完全再结晶,中心面和1/4面上形成了很强的<111>∥ND再结晶织构;高强TiIF钢大部分晶粒仍处于轧制状态,只有极少部分晶粒发生了再结晶,中心面和1/4面上形成的织构组分以<110>∥RD为主,<111>∥ND再结晶织构较弱。织构分析表明,2种钢的表面织构均较弱,普通TiIF钢表面上<001>∥ND组分占优,高强TiIF钢表面上<110>∥ND组分强度最高。
  • 刘海昌;汪建春;刘抗强;张红月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8): 4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进行了钢铜、钢铝冷轧复合实验,即表面处理+复合轧制+轧后热处理。结果表明,复合轧制前,必须对基材和复合材料进行表面清洗,基材钢需进行表面毛化处理,要求表面粗糙度为Rz=81~101 μm,较薄的复合材料如铜、铝可不经毛化处理直接复合轧制。钢铝无张力复合轧制所需总相对压下量为40%≤ε≤60%,钢铜无张力复合轧制所需的总相对压下量为ε≥70%。应严格控制热处理的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保温时间过长,会削弱复合面的强度;钢铝退火温度控制在320 ℃左右,保温时间约1 h;钢铜退火温度在550~600 ℃范围内,保温时间约15 h。研究认为复合轧制过程中,带材之间的相对跑偏、厚度比控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邓永清;朱丽慧;王起江;邹凤鸣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8): 4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国产T23钢550 ℃、600 ℃和650 ℃的持久试样显微组织的分析,研究了T23钢高温蠕变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及其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蠕变过程中,T23钢贝氏体铁素体基体和小岛中的马氏体将发生回复和再结晶,位错密度下降,M23C6碳化物不断粗化,并且有少量M23C6转变为M6C。蠕变断裂时间较短时,M23C6碳化物粗化对性能下降起主要作用,随蠕变断裂时间延长,贝氏体铁素体基体和小岛中马氏体的回复、再结晶对性能下降的影响增大。温度较高时,回复及再结晶开始较早,对性能下降的影响提前。650 ℃时,T23钢的组织演变和性能下降过快,应尽量避免在此温度下使用。
  • 刘国勇;李谋渭;张少军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8): 5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高密度管流冲击钢板表面时的对流换热边界为基础,采用ANSYS三维有限元对中厚板淬火中的钢板温度场、应力场及应变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模拟得到的温度与时间、应力以及塑性应变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到了淬火冷却过程中保持钢板平直状态下应力、应变及变形的特点,为采用适当工艺措施使中厚板淬火获得平直板形提供了理论依据。
  • 唐玮;朱华;王勇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8): 5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形图像的原始图像一般为灰度图像,针对灰度图像的特点,采用像素点覆盖法,研究了应力腐蚀断口形貌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像素点覆盖法所采用的测量尺度是构成图像的最小尺寸——像素点的尺寸。因此,用此方法计算得到的维数可较准确地描述断口的分形行为;对该方法进行改进,针对特征部位取边界,可使所计算的分形维数更有针对性;分形维数与应力腐蚀断口形貌有一定的关系,断口分形维数与断口粗糙度和复杂度呈正相关关系。
  • 测试与控制
  • 李方方;赵英凯;俞辉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8): 5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神经网络应用于系统建模时要考虑两个关键问题:一是采用的神经网络类型;二是当神经网络类型确定以后,确定网络的输入向量,这两个问题是紧密关联的。相对于BP神经网络收敛太慢,具有泛化能力的缺点,DRNN网络(对角递归神经网络)能实现动态非线性映射,具有记忆功能,可以追踪模型的变化,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首先用关联规则方法挖掘出一些与质量指标有关的工艺条件,再结合现场工人的实际经验,找到模型的输入输出,再运用DRNN对82B钢进行建模和优化,取得了很好的预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