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19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07-10-15
  

  • 全选
    |
    综合论述
  • 吴开明;李自刚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1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和评述了晶内铁素体的发现、发展及其与组织控制的关系。介绍了晶内铁素体的形核机制和影响晶内铁素体形成的因素,讨论了晶内铁素体的三维形态和长大动力学,并从以上几方面分析了晶内铁素体对低碳微合金钢组织细化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 冶炼与加工
  • 沈晓辉;阎军;章静;曹杰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1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有限元法对大变形率的环件径向轧制过程的金属变形进行研究,分析了环件轧制过程中内外径的变化规律、累积等效变形、径向流线分布规律及进给速度对其影响。研究发现内外层金属的累积等效变形相对大小取决于变形程度、坯料原始尺寸及芯辊进给速度;同样尺寸的坯料和成品,芯辊进给速度越大,内层的累积等效变形越大;轧制结束后径向流线呈斜“W”形分布,进给速度越大,径向流线扭曲比越大。还给出了简单实用的环件尺寸计算方法。
  • 材料与研究
  • 蒲健;华斌;杨杰;李箭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1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金属连接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SUS 430铁素体不锈钢和Haynes 230合金在阴极气氛(空气)中模拟SOFC的高温氧化行为。利用薄膜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合金氧化物的相组成及演化过程,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合金氧化物表面的微观形貌和厚度。结果表明,两种合金的表面均形成了多层氧化物,它们依次为基体/Cr2O3/MnCr2O4尖晶石相。两种氧化物相分别形成于不同的氧化动力学阶段。氧化动力学外推和氧化物面比电阻估算结果表明,两种合金的高温氧化和导电性能均可满足作为SOFC金属连接体的使用要求。
  • 李学锋;李正邦;郭海生;宋志刚;郑文杰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1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和测试了00Cr21Mn5Ni1N双相不锈钢在900~1 200 ℃固溶处理时的相组成、力学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00Cr21Mn5Ni1N钢在较宽的温度区间内具有良好的相平衡及组织稳定性,其最佳热处理温度为1 050 ℃。该双相不锈钢比00Cr19Ni9奥氏体不锈钢具有更好的强度及耐腐蚀性能,是一种结构用新型不锈钢材料。
  • 冶炼与加工
  • 王一成;韩金玉;刘大方;仇圣桃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1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水力学模型实验,研究了中间包内流体流动的特性。实验表明,无控流装置中间包5个流的流动特性一致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尤其是近水口流股响应时间极短。设置挡渣堰、V型挡墙及等腰梯形挡墙来控制流体流动的方式,改善流场的分布,尤其是解决了1、5流水口的低温状况。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优化方案。
  • 陈永;杨素波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1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攀钢大方坯连铸机投产初期重轨钢连铸坯中心疏松、中心偏析等内部缺陷较严重的问题,研究应用了提高重轨钢连铸坯内部质量的控制技术,包括凝固末端动态轻压下、结晶器电磁搅拌、二冷动态控制、连铸拉速与钢水温度优化控制等核心工艺技术。生产实践表明,重轨钢连铸坯综合合格率达到9997%,铸坯中心疏松≤10级,中心偏析≤10级,中心缩孔≤10级,中心裂纹≤05级,中间裂纹≤05级,角部内裂≤05级,中心碳偏析指数≤105,由连铸坯轧成重轨的内部质量和力学性能满足时速350 km高速铁路用钢轨的要求。
  • 李兴东;杨利坡;刘宏民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1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边界热交换系数的确定是热轧工作辊高精度温度场计算的关键参数。分析了热轧工作辊的热边界条件,建立了实用的轧辊温度场模型,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新的适应值标定方法对工作辊关键换热参数进行优化。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实用可靠,可用于生产实践中工作辊换热系数的确定。
  • 测试与控制
  • 杨尚玉;王旭东;姚曼;李全育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1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尝试性地将基于主元分析的多变量统计方法应用于连铸结晶器过程的监测。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及其建模步骤。基于板坯连铸结晶器实测数据,利用T2图、Q图进行故障检测,结合实测的结晶器摩擦力及其均方根图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多变量统计方法应用于连铸结晶器过程的监测是可行的。
  • 综合论述
  • 侯福祥;张杰;曹建国;史小路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1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概要回顾了带钢冷轧机振动研究的历程,归纳了轧机上出现的各种振动形式,如轧辊的垂直振动、水平振动、轴向串动,带钢的横向和纵向振动,主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和轴向振动等,重点论述了轧机自激振动现象,讨论了影响轧机自激振动发生的因素、相关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总结了轧机振动控制措施,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 材料与研究
  • 童骏;傅万堂;林刚;周灿栋;宋国斌;宋洪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1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热/力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00Cr25Ni7Mo4N超级双相不锈钢(SDSS)在900~1 200 ℃、应变速率为01~10 s-1条件下的热变形及组织变化,讨论了热变形参数对流变应力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上述变形条件下,00Cr25Ni7Mo4N超级双相不锈钢中铁素体的软化机制与Z参数有关,且随着Z参数减小,铁素体软化机制由动态回复向动态再结晶转变;该钢的表观应力指数为351,热变形表观激活能为492 kJ/mol。
  • 冶炼与加工
  • 徐萌;赵志星;张建良;孔令坛;万天骥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1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高温电阻炉对含碳球团还原熔分的行为进行热态模拟研究,考察温度、配碳比、化学成分等因素对球团还原熔分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温度、配碳比和球团传热方向上的尺寸是控制球团还原熔分的关键;化学成分对还原速率影响不明显,但是通过改变渣的组成可对渣铁熔分起促进或抑制作用。
  • 材料与研究
  • 杨才福;苏航;李丽;张永权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1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加热工艺对含铜钢表面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含铜钢表面氧化程度影响显著。含铜钢液态铜相出现在1 100~1 200 ℃的加热温度范围,而在1 000 ℃和1 300 ℃加热时,基体与氧化层界面处不出现液态铜相。加热温度为1 100 ℃时,液态铜相沿奥氏体晶界向基体的渗透能力比1 200 ℃时更强。高温加热时,随加热时间延长,含铜钢的氧化程度加重,同时也增强了液态铜相向基体的渗透。加镍可有效防止含铜钢在高温过程中形成液态铜相,避免铜发生热脆。
  • 蒙肇斌;王延庆;乔雪璎;张玉锁;吕俊英;杨洪才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19(1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金相和电镜微观组织观察、室温和高温拉伸试验、物理化学相分析等综合试验方法,对经600、700、800、900 ℃和100、200、500、1 000 h长期时效处理的GH4199合金进行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GH4199合金经长期时效后,其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合金的组织稳定性良好,析出相主要为γ′相和碳化物。据相分析结果可知,在700~900 ℃时效1 000 h左右,合金组织中存在极微量的脆性(TCP)相——μ相和σ相,它们对合金的力学性能基本无影响,组织中虽然存在微量TCP相,但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塑性不发生“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