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18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06-10-15
  

  • 全选
    |
    综合论述
  • 姜周华;李花兵;董艳伍;李阳;曹阳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6, 18(10):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氮钢,尤其是高氮不锈钢,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和诱人的应用前景受到国内外钢铁材料界的广泛关注。在理论计算分析氮在钢中溶解行为的基础上,指出了高氮钢制备的主要技术难点;概述了目前高氮钢的主要制备方法,重点讨论了常压和高压电渣重熔高氮钢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用电弧渣重熔(ASR)法生产高氮钢的技术优势,认为用ASR法生产高氮钢是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案。
  • 冶炼与加工
  • 袁平;王福利;毛志忠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6, 18(10): 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电弧炉(EAF)冶炼生产过程中,出钢温度、碳含量和磷含量等终点参数直接关系到后续生产工艺,甚至影响产品质量。准确预报电弧炉的终点参数对降低冶炼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电弧炉终点参数既受定量因素的影响,又受非定量因素的影响,将GM与LSSVM结合,建立了GSVM预报模型。GM反映炉体自身变化等非定量因素对系统的影响,LSSVM反映各种定量因素的影响,提高了预报精度。该方法具有模型结构简单,建模所需样本数据少,速度快等优点。实践证明,预报结果接近实际值,该方法是切实可行并有效的,可以用于电弧炉炼钢终点预报。
  • 刘金刚;刘浏;颜慧成;王新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6, 18(10): 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水模型实验,对同一容器内相同比搅拌功率条件下,超声搅拌和气体搅拌对去除夹杂物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搅拌的空化作用可产生的大量小气泡增大了吸附面积,延长了气泡的上浮时间,有利于夹杂物的去除,可以充分发挥容器器壁粘附夹杂物的作用,保护液体不受外界污染;气体搅拌时,夹杂物去除速率快、效率高。两种搅拌方式去除夹杂物的效率均随比搅拌功率的提高而增大,但比搅拌功率对气体搅拌的影响更加显著。
  • 姚曼;吴翔宇;尹合壁;王旭东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6, 18(10): 1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圆坯连铸结晶器平均热流和局部热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拉速、电磁搅拌电流和弯月面波动等工艺参数对结晶器局部热流(高热流区热流)和平均热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拉速为14~26 m/min,搅拌电流在200~320 A时,局部热流与平均热流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局部热流对工艺参数反应敏感,传热极不均匀;平均热流不能完全反映局部热流的变化,局部热流能更及时地反映坯壳的凝固情况。
  • 苗胜田;文光华;唐萍;张明熹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6, 18(10): 2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结晶器与连铸坯间的保护渣膜直接影响着连铸坯的润滑及传热,而保护渣的结晶性能是影响润滑和传热的重要因素。通过测定保护渣的结晶温度、结晶率和结晶体几何尺寸,研究了碱度和TiO2含量对含钛无氟保护渣结晶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大碱度和增加TiO2含量都能明显提高保护渣的结晶倾向性。
  • 田勇;胡贤磊;王昭东;赵忠;王国栋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6, 18(10): 2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国内中厚板轧机多采用平辊轧制的现状,根据国内某2500 mm中厚板轧机机型特点,建立了支承辊辊型优化目标函数,采用4次曲线作为四辊轧机支承辊最优辊型曲线形式,提出了辊型优化的设计方法,提高了板形控制效果和成材率。
  • 江潇;胡贤磊;刘相华;王国栋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6, 18(10): 2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带钢热连轧粗轧区的特点,提出了复用等储备负荷法。该方法运用多层迭代算法进行粗轧机组负荷分配,外层对总轧制道次进行递增迭代,内层通过交替迭代确定带钢厚度和宽度轧制方向的综合负荷函数值,逐步优化平立辊轧制规程。基于该方法设计了带钢热连轧粗轧过程设定系统软件,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很强,可适用于实时粗轧轧制过程中的设定计算。
  • 材料研究
  • 付书红;惠卫军;刘中华;董瀚;翁宇庆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6, 18(10): 3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一种2 000 MPa级中碳高强度弹簧钢的疲劳破坏行为。升降法得出实验钢的旋转弯曲疲劳极限σ-1为810 MPa,此值明显高于传统弹簧钢;这主要得益于实验钢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塑韧性配合及均匀细小的奥氏体晶粒。用SEM对疲劳断口的分析表明,实验钢的疲劳破坏均起源于试样表层的非金属夹杂物,其主要成分为含Ti和V的碳氮化物,平均尺寸为(50±10)μm,且呈“鱼眼”断裂。相对于试样心部的夹杂物,表层夹杂物对实验钢的疲劳性能的危害性更大。
  • 宋广胜;刘相华;王国栋;徐香秋;李国臣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6, 18(10): 3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描述渗碳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对22CrMo钢圆柱体试样渗碳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渗碳层中碳浓度分布。基于渗碳模拟结果,根据描述淬火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对试样淬火过程的温度场、组织场及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淬火过程中组织和内应力变化,及渗碳过程对淬火过程组织及应力变化的影响。对渗碳淬火后试样的组织进行了金相分析,并测量了表面和内部各点残余应力,计算值和测量值相吻合。
  • 高永亮;杨钢;王立民;雍岐龙;刘中华;钟海林;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6, 18(10): 4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采用700 ℃等通道挤压法(ECAP法)对00Cr19Ni10奥氏体不锈钢实施变形,制备出晶粒尺寸在200~300 nm的超细晶组织,由此可使其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显著增加。同时探讨了ECAP细化机理,对试验钢在等通道挤压变形中的微观组织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其组织演变与滑移、孪晶以及动态再结晶有关。
  • 王慧敏;杨忠民;车彦民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6, 18(10): 4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Gleeble热模拟实验机对2种不同成分的普通碳素钢进行实验,实验的过程为:以10 ℃/s加热到950 ℃,保温2 min,再以10 ℃/s的冷速降到变形温度(900~600 ℃),以10 s-1或30 s-1的变形速率进行了变形量为80%的变形,变形后立即水淬。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分析,确定了普通碳素钢利用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获得的超细晶组织及两相区变形获得的超细晶组织的典型形貌特征。
  • 龚维幂;杨才福;张永权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6, 18(10): 4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对比研究了钒氮钢、钒钢以及碳锰钢的晶粒细化效果。结果表明,钒氮钢的晶粒细化效果最显著,铁素体的晶粒尺寸可达61 μm,这主要与在奥氏体区中析出的V(C,N)有关。奥氏体区析出的V(C,N),不但可抑制奥氏体晶粒长大,同时还可以作为铁素体的形核核心,诱导晶内铁素体形成,大大增加铁素体形核率,从而提高了相变细化的比率。
  • 吴红艳;沈开照;杜林秀;刘相华;王国栋;董俊华;董杰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6, 18(10): 5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在MMS100SIMULATOR热/力模拟实验机上的热压缩实验,研究了不同热变形条件下耐候钢的变形抗力,考察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及变形程度与变形抗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耐候钢变形抗力的影响最强烈;耐候钢的变形抗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应变速率的提高而增大。用实测值回归出了耐候钢的新型变形抗力模型,而且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
  • 测试与控制
  • 李玉贵;庞思勤;黄庆学;王建梅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6, 18(10): 5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高速线材轧机油膜轴承烧损原因,对国内某高速线材精轧机F15机架油膜轴承载荷工况及工作温度进行了在线测试,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试验数据。实验结果对研究高速线材轧机油膜轴承损伤机理、提高寿命和实现在线测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