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23卷, 第09期 刊出日期:2011-09-15
  

  • 全选
    |
    综合论述
  • 李实,池和冰,江来珠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3(09):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因碳、氮含量极低,较普通铁素体不锈钢拥有更优越的耐腐蚀性、韧性及焊接性,近半个世纪得到了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于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冶炼的核心环节—?恍飧志叮紫炔隽顺烤换⒏呓嗑换⒏咝榷ɑ刂频纫幌盗芯都际跄训悖浯未泳吨魈迳璞赣牍ひ占际跻约案ㄖ际醯确矫嫦低辰樯芰顺刻靥宀恍飧志都际醯慕胶头⒄梗詈蠖猿刻靥宀恍飧志都际醯奈蠢锤镄潞头⒄狗较蚪辛艘恍┱雇?
  • 冶炼与加工
  • 王强,仇圣桃,赵沛,朱果灵,徐李军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3(09): 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计算了连铸过程中保护渣Al2O3含量的变化,讨论了拉速、保护渣消耗量对保护渣吸收Al2O3的影响,并用现场取样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计算模型与实际检测结果相吻合,保护渣浇注前后Al2O3含量增加小于3.0%(质量分数,余同),其变化趋势为浇注开始后约15min迅速增加,然后缓慢增加,至40min左右达到稳定状态。
  • 倪冰,刘浏,姚同路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3(09): 8-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复合脱氧后钢液的最终氧含量优于单独脱氧的效果,同时复合脱氧可产生低熔点、易聚合长大的复合夹杂物,实现最佳的脱氧效果。用热力学方法计算了铝-硅-锰复合脱氧的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硅锰比下,复合脱氧均比单独用铝脱氧的最终氧含量要低;根据脱氧产物为锰铝榴石的原则得出了合金脱氧剂的组成成分。热态试验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
  • 胡长庆,韩伟刚,姚少巍,张志霞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3(09): 12-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升温速率分别为5、10、15K·min-1的条件下,采用综合热分析仪,对含钛高炉渣中的TiO2还原动力学进行研究,分别采用Starink法和Bosswell法计算TiO2还原反应的活化能,并探讨了氩气氛中含钛高炉渣中的TiO2的还原机理。结果表明:渣中TiO2的还原分两阶段进行,反应活化能分别为619.86~624.374kJ·mol-1和423.308~436.723kJ·mol-1;两阶段的反应机理分别符合Aevrami-Erofeev方程和一维相界反应机理函数。
  • 倪红卫,刘吉刚,张华,何环宇,徐斌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3(09): 16-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铁水镁脱硫喷枪结构单一及使用中枪体振动易引起气体逸出不均匀、喷溅较大等问题,通过水模型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设计了一种汽化室带侧孔的新型脱硫喷枪。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喷枪喷吹时,气体从汽化室逸出连续均匀,气泡在液相中分布均匀弥散,且停留时间与原喷枪相当,液面波动较平稳均匀。工业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新型喷枪可降低镁耗23.3%,显著提高脱硫剂的利用率和脱硫效率。喷枪使用时喷溅较小,寿命与原喷枪相当。
  • 杨双平,段玉娴,倪洋,韦武强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3(09): 21-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氧化镍矿球团试验,分析了碱度对氧化镍矿球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氧化镍矿中添加生石灰提高球团碱度,当将氧化镍矿球团的初始碱度从0.6提高到1.10时,球团的强度和冶金性能均有所提高。
  • 材料研究
  • 胥聪敏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3(09): 25-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电化学测试、SEM及EDS微观分析等方法,对X80管线钢在西南地区水饱和土壤中的腐蚀电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饱和西南土壤中,随腐蚀时间延长,X80钢腐蚀速率缓慢增大,腐蚀速度主要受氧扩散过程控制;EIS图谱具有双容抗弧与Warburg阻抗特征,电荷传递电阻和结合层电阻随时间而减小,腐蚀产物主要为铁的氧化物和土壤中盐类的混合物。
  • 孔永华,胡??,李东方,陈国胜,朱世根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3(09): 29-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热连轧GH4169合金在固溶处理过程中晶粒长大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δ相溶解温度在990~1000℃之间,δ相对晶粒长大有显著阻碍作用,在低于δ相溶解温度进行固溶处理时,析出的δ相使得晶粒长大缓慢;在高于δ相溶解温度以上时,晶粒随温度的升高快速长大。晶粒长大动力学表明:在高于δ相固溶线温度以上进行固溶处理时,晶粒生长指数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固溶处理温度为1000和1050℃下的晶粒长大激活能为223.849kJ/mol,晶粒长大机理为自扩散过程控制机理,并建立了相应的晶粒长大动力学方程。
  • 高鲁峰,康永林,吕超,朱国明,刘仁东,林利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3(09): 33-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不同连续退火温度下Ti-IF钢微观取向的演变规律,并对不同退火温度下退火板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当退火温度较低时(780℃)织构分布相对随机,随退火温度升高,ND∥<111>织构比例增加,在860℃退火时得到的r值最高,同时ND∥<111>织构比例最高,但当退火温度继续升高到900℃时,所有取向的晶粒均得到发展,使ND∥<111>织构比例和退火板的r值降低。
  • 谢章龙,刘振宇,陈俊,徐蓉,王国栋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3(09): 37-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对9Ni钢薄板组织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薄板与厚板低温韧性差异的原因。奥氏体化温度高于800℃后,随着奥氏体化温度升高,奥氏体化温度对逆转奥氏体(γ′)的体积分数没有影响;奥氏体化后奥氏体晶粒尺寸减小,晶粒趋于等轴;组织均匀化程度提高;最终组织中取向差大于15°区域尺寸减小,低温韧性增加;板条或亚板条束的平均尺寸增加,强度降低。薄板中较小的平均取向差是其低温韧性较低的主要原因。
  • 武光宗,,王毛球,甘国友,董瀚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3(09): 42-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TDS方法研究了氢在两种马氏体钢中的扩散行为,结果发现氢在高铬低铝的D2钢中的扩散显著低于低铬无铝的D1钢。从充氢试样室温放置时氢体积分数下降规律可知,氢在D1钢和D2钢中的扩散系数分别为1.52×10-7和5.3×10-8 cm2/s。D2钢中存在大量细小的碳化物,既对氢的扩散起到阻碍作用,降低氢的扩散系数,又可作为氢陷阱,使氢含量增加。D2钢的氢脆敏感性低于D1钢。
  • 王佳夫,王月香,花福安,李建平,王国栋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3(09): 46-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MMS-200热模拟试验机上,采用不同道次压缩法研究了00Cr22Ni5Mo3N双相不锈钢的高温热变形行为,从双道次压缩试验数据中得到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软化率曲线,并对变形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400s道次间隔时间内,软化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在100s之内基本完成静态软化。变形温度越高,静态软化行为越明显,在950℃以下时,静态软化不明显;结合试验数据,求出00Cr22Ni5Mo3N 双相不锈钢的静态再结晶激活能Qrex=329kJ/mol;在总变形量0.9,变形温度1000℃的条件下,相对于2,3道次变形,单道次变形后组织中奥氏体含量要少。随着道次间隔时间的增加,奥氏体组织逐渐细化,相界曲线也由尖锐变得圆滑。
  • 郭延明,王桂新,冯建航,陈翠欣,彭会芬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3(09): 50-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的TRIP钢由于Mn、Si含量较低,室温条件下仅保留约10%的残余奥氏体,结果使变形过程中材料产生的相变诱发塑性量有限,不能满足一些要求产生更大相变诱发塑性场合的需要。研究表明:提高钢中Mn、Si含量并辅以适量其它合金元素(如铬和镍)是提高材料相变诱发塑性的有效途径。研究了Fe-17Mn-5Si-10Cr-4Ni合金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该合金经1100℃×1h正火处理后具有单相奥氏体组织,在1.1×10-4~5.5×10-2 s-1的应变速率内对其进行变形,真应力随真应变的增加而线性增大,且应力的增加与变形速率基本无关。变形速率为1.1×10-2 s-1时,材料的抗拉强度为750MPa,伸长率为49%。该合金在拉伸变形过程中产生如此大变形量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了奥氏体→ε-M相变,应变速率增加,材料的相变诱发塑性量变化不大,但材料中的ε-M量却逐渐减少。
  • 韩凤奎,燕平,赵京晨,张龙飞,曾强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3(09): 55-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DD407单晶高温合金在900℃长期无应力时效过程中,组织的演变规律及其对中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长达3000h的时效后,合金的组织稳定,无有害相析出,760℃中温强度稳定,但伸长率显著提高。
  • 测试与控制
  • 汤勃,孔建益,王兴东,侯宇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3(09): 59-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带钢表面的划痕、黑斑、翘皮、辊印、褶皱和压印6种典型缺陷,提取了样本图像的灰度、纹理和几何形状特征等32维特征向量。基于遗传算法对32维特征向量进行降维优化选择,选择了其中的20维以进行缺陷图像类型的分类。利用BP神经网络对降维前后的6种典型带钢表面缺陷分类进行对比识别,并同主成分降维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所提取的带钢表面缺陷图像特征及其遗传算法降维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