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24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12-05-15
  

  • 全选
    |
    综合论述
  • 赵晏强,,李小春,李桂菊,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2, 24(05):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中国钢铁企业的产能、产量数据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计算了单个钢铁企业及整个行业CO2排放量,分析了中国钢铁行业的CO2排放现状及2000~2009年间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绘制了中国钢铁行业2000、2004和2009年的排放点源空间分布图,分析了排放点源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钢铁行业CO2排放量呈现快速增长,2009年达到96949Mt,是2000年的24倍。2009年,中国钢铁行业CO2排放点源数量312个,主要集中于河北、江苏、山东、辽宁、山西、上海、广东、湖北等省市,且大规模排放源逐年增多,CO2减排压力巨大。
  • 冶炼与加工
  • 夏建芳,吴海龙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2, 24(05): 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钢铁厂固体废料综合利用处理系统中振动布料系统的激振力与入口流量不匹配时易造成球团矿在振动箱体内逐步堆积或者输送效果不理想这一问题,根据振动布料机的结构参数、入口流量、球团矿参数及转底炉参数,建立了入口流量与激振力的数学模型,进而求得了不同入口流量的最佳激振力,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给定布料厚度下,小于最佳激振力时,球团矿在振动箱体内会逐步堆积;大于最佳激振力时,球团矿在振动箱体内分布疏松,效果不理想;采用最佳激振力时,球团矿在振动箱体内分布较为均匀,输送稳定,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
  • 王雨,王焱辉,曾晓兰,梁小平,危志文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2, 24(05): 10-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直流和交流电场对保护渣结晶过程的影响,并结合XRD以及矿相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直流电场1~3V作用下,保护渣晶粒尺寸随电压升高而逐渐变大,而在交流电场1~3V作用下晶粒尺寸随电压升高而逐渐变小。直流和交流电场都能有效促进保护渣结晶,提高保护渣的结晶率。在电场作用下保护渣并没有生成新的物相,只是各种物相的析出量发生了改变。
  • 常崇民,陈立章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2, 24(05): 14-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的热浸镀铝锌硅产品镀层横向云纹缺陷和纵向云纹缺陷进行了表面和截面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产生的云纹缺陷与气刀工作压力、气刀工作距离、气刀喷吹角度、锌液温度和钢板入锌锅温度有关;气刀工作压力过低及锌液温度过高时,易形成纵向云纹缺陷。气刀工作压力过大,气刀间距相应变大,形成镀层横向云纹缺陷;在一定温度下,调整各项参数将钢带抖动控制在3mm以下时,可以获得均匀的镀层厚度、表面锌花尺寸和色泽。
  • 材料研究
  • 张敏,,杨卯生,李树索,郑善举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2, 24(05): 18-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440C等高碳马氏体轴承钢中由于存在大量粗大的共晶碳化物,降低其耐蚀性和疲劳性能,影响了其广泛应用。40Cr15Mo2VN作为一种新型高氮不锈轴承钢,通过降低碳含量,增加氮含量和微合金化来改善其性能。氮的加入一方面析出细小弥散的氮化物,强化了基体;另一方面改善了钢中析出的碳化物的形态、尺寸和分布,使其由原来的带状和网状连续分布变为近圆形颗粒,最大碳化物尺寸由原来的70μm以上减小到小于18μm,弥散分布,从而使Rm达到2000MPa以上,ReL达到1700MPa以上,有些超过1800MPa,表面硬度≥585(HRC),U型缺口冲击功保持在8J以上,并具有优异的耐蚀性和疲劳性能,满足轴承钢的服役要求。
  • 张志宏,薛向欣,杨合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2, 24(05): 24-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热模拟试验技术对实验室制备的含硼微合金钢连续冷却转变形为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研究冷却速度、变形对试验钢显微组织的影响,探讨了硼对转变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量硼延缓多边形铁素体生成,有利于获得贝氏体组织;无硼及wB=00020%时,分别在1~25及05~25℃/s的冷速都能得到贝氏体组织;wB=00030%时,冷速在2℃/s 以上能得到贝氏体组织;与未变形相比,变形导致试验钢贝氏体冷速区间变窄。在同一冷速下,随硼含量增加贝氏体开始转变温度先降低再升高,显微硬度随硼含量增加先增加而后降低。
  • 李远鹏,江社明,张启富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2, 24(05): 29-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3种不同铝含量的热镀锌双相钢进行连续退火镀锌模拟试验。研究表明:wAl=009%的双相钢表面的氧化物形貌为颗粒状和长条状的氧化物;XPS分析表明,这两种氧化物为MnO和Cr2O3。含铝wAl=012%的双相钢表面均匀分布扁平状的氧化物,氧化物平均直径为1262nm。含铝wAl=04%的双相钢表面为细小弥散分布的氧化物,平均直径为707nm。除了MnO和Cr2O3,这两种双相钢表面还生成了Al2O3。Fe-Al抑制层晶粒之间的空隙程度随着铝含量的增加逐渐变大,抑制层的致密度下降,其中含铝wAl=04%的双相钢表面的抑制层晶粒粗大。从表面氧化物与锌液有效铝之间反应的角度出发解释了抑制层形貌的变化。
  • 张天明,安永太,宋绪丁,符寒光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2, 24(05): 35-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自制的电磁离心铸造机,在离心机转速为960r/min,磁场强度分别为005、010、015、020T的条件下,制备了高碳高速钢,试验研究了不同磁场强度下的高碳高速钢的铸态组织和热处理后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高碳高速钢的铸态组织中角状、点状碳化物的分布逐渐趋于均匀、弥散,共晶碳化物呈现出先减少、变短,后增加、变长的趋势;热处理后组织中的共晶碳化物变细、变短,且在磁场强度为015T的试样中硬度、冲击韧度和耐磨性能达到最佳。
  • 任建斌,,宋志刚,郑文杰,项金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2, 24(05): 40-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 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了热拉伸试验和单道次热压缩变形试验,研究了254SMo的热塑性以及变形温度、变形速率等对其热变形行为的影响。根据热拉伸试验,确定了254SMo的最佳热塑性温度区间为1200~1250℃,热加工温度区间窄;由热压缩试验获得了254SMo的热变形激活能Qdef,并分析了再结晶机制,建立了254SMo的Z-Hollomen参数方程。
  • 侯自勇,许云波,吴迪,王国栋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2, 24(05): 47-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拉伸试验、金相、ODF织构分析及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一种冷轧高Nb-IF钢和传统Nb+Ti-IF钢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组织性能、织构及晶界特征。结果表明:与传统Nb+Ti-IF钢相比,该新型高Nb-IF钢由于添加了质量分数为60×10-6的碳和010%的铌,其再结晶温度和再结晶完成温度均大幅度提高;新型高Nb-IF钢具有晶粒细小、组织均匀性良好的组织和γ取向织构发展充分且强点密度高的织构,能够获得强度高、伸长率高和r值高的优异的综合性能。EBSD分析结果表明,该新型高Nb-IF钢中小角度晶界和低指数重位点阵(ΣCSL)晶界含量较多,这也是试验钢获得优良成形性能的原因之一。
  • 刘新权,杨钢,杨沐鑫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2, 24(05): 53-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研究了新型铁素体叶片钢在620℃长期时效过程中,M23C6碳化物和MX碳氮化物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620℃、2000h时效下,M23C6主要在时效过程中析出,且时效初期析出较快,而后缓慢析出,Nb(CN)相主要在热处理回火和时效初期析出;M23C6、Nb(CN)第二相620℃×2000h的热稳定性较好。
  • 测试与控制
  • 丁攀,,吕福在,项占琴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2, 24(05): 58-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石油套管缺陷超声无损检测(NDT)中缺陷回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分解和支持向量机(SVM)的缺陷智能识别新方法。分析了Gabor、小波和小波包3种信号时频变换分解方法的特点,并进行了基于3种方法生成的特征数据可分性比较,确定了小波包分解方法效果最好。根据SVM解决分类问题的原理,采用SVM法对3种时频分解提取的缺陷信号特征数据进行识别。试验表明,基于小波包分解局部熵的特征提取结合SVM模式智能识别的组合方法,可应用于石油套管上的4种典型缺陷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