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25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3-07-19
  

  • 全选
    |
    综合论述
  • 张朝晖 廖杰龙 巨建涛 党要均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7):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钢渣的组成成分,简述了目前国内钢渣的主要处理工艺,对其中最为主流的热泼法、滚筒法、热闷法等钢渣处理工艺的工作原理及其优缺点进行简要评述。并在介绍钢渣特性的基础上,着重综述了钢渣在钢铁冶炼、建材生产、环境工程、农业等方面的综合利用途径。从钢渣综合利用的现状出发,总结了制约钢渣应用的问题,提出针对具体问题所需提高的钢渣再利用技术与理念,展望了钢渣利用的发展趋势。
  • 冶炼与加工
  • 潘聪超,郭培民,庞建明,赵沛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7): 5-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不锈钢渣的CaO-MgO-FeO-SiO2-Al2O3-Cr2O3六元渣系活度模型。基于共存理论的活度模型得出了渣系中主要组分及复合氧化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活度。结果表明,原渣系中的Cr2O3主要形成了不稳定的CaCr2O4,在自然环境中可以被氧化为酸溶性的CaCrO4,从而释放出强毒性的Cr6+,因此不锈钢渣具有潜在毒性。温度、碱度以及渣中MgO、FeO都对Cr2O3进入尖晶石相中从而实现稳定解毒有影响。通过调节渣系成分和处理条件能够基本实现含铬废渣的无公害化。
  • 李红娟,王建军,王华,孟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7): 11-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钢铁企业富余煤气的频繁波动对自备电厂能耗及煤气平衡影响严重,且难以通过建立机制模型进行预测的问题,依据HP滤波和Elman神经网络性质建立了HP(2)-Elman预测模型。并根据自备电厂能源利用的特点,建立拟合模型求解锅炉的经济运行负荷,在此基础上对富余煤气进行优化调度。模型应用表明:所建预测模型对煤气柜位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小于2. 8%,自备电厂煤气供入量30、45、60个点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 7%、1. 6%、1. 6%。根据预测结果进行的优化调度可为煤气柜位调整及自备电厂锅炉负荷分配提供操作依据,一年按照330天计算,可多产蒸汽约100495t,节能约11670481kg标煤。
  • 杜长坤,杨静,赵贤哲,石永敬,尤静林,高绪东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7): 19-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诚德镍业450m3高炉冶炼的高Al2O3含量的红土烧结矿原料组成及炉渣特征,采用分析纯配置高Al2O3含量的高炉渣,并通过吊丝旋转黏度测定系统及高温拉曼光谱法研究w(MgO)及w(Al2O3)对炉渣黏度及脱硫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炉渣二元碱度稳定在1. 03时,调整w(Al2O3)或w(MgO)可以降低炉渣的黏度及改善脱硫效果。
  • 张振强 崔雅茹 赵俊学 高晓婷 梁洪铭 王鹏飞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7): 23-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镍火法冶炼的高硅酸铁渣在综合利用中还原提取铁比较困难,通过在镍熔炼渣中适当增加CaO含量、减少SiO2含量以改善后续还原提取铁的热力学条件。在对所确定的新渣型对镍锍进行分离试验后,对熔炼终渣进行物相分析和还原提取铁试验,探讨了原渣和高钙低硅新渣型还原提取铁的不同。研究结果表明,高钙低硅新渣型终渣中铁主要以Ca(Fe,Mg)Si2O6以及MgFe2O4形式存在,50%以上的Fe以MgFe2O4的形式存在,其磁性以及还原性都比原渣中的(Fe,Mg)2SiO4要好,有利于其还原。与原渣的还原性相比,在试验条件下,当wCaO/wSiO2为0. 80时,其还原率由48. 53%提高到了57. 45%。
  • 材料研究
  • 王健 ,王小巩 ,肖宏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7): 27-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考虑峰值应力后的稳态应力的软化机制,构建了包括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过程的基于Z参数的金属热成形分段流变应力数学模型,在Gleeble-3500 热力模拟试验机上采用圆柱试样对金属材料进行了进行恒温和恒速热压缩变形试验,研究其在高温塑性变形过程中流变应力的变化规律,确定其形变表观激活能Q和应变硬化指数n,得到了峰值应力,峰值应变,稳态应力与lnZ的线性关系以及动态回复参数和动态再结晶动力学的数学模型,分段流变应力模型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 袁鹏举,张思勋,付常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7): 33-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热模拟机测量不同冷却方式试样温降曲线及相关试验,重点进行了80CrNiMo轧辊水冷与气雾冷却热传导、冷却强度对比分析及达到同等冷却强度时水量的消耗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达到相同冷却效果,气雾冷却方式需要水量相当于水冷方式水量的1/15,气雾冷却水蒸发量大,水滴小,单位面积带走热量大,传热系数提高,冷却更均匀,冷却效果更好,应用到实际工业生产中,效益潜力巨大。
  • 胡春东,江社明,李远鹏,杨芃,陈宇,俞钢强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7): 37-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比研究3种不同双相钢变形下的镀层和抑制层形貌,寻找影响镀层附着力的因素。试验研究表明,Fe-Al颗粒细小且排列紧密时,镀层的附着性强;Fe-Al颗粒不连续紧密时,镀层附着力大大减弱。双相钢镀层变形时,含有ζ-FeZn13颗粒的镀层容易出现裂纹,且裂纹多数在ζ-FeZn13颗粒集中的区域。ζ-FeZn13颗粒能降低镀层的附着性能,降低镀层的质量。
  • 陈方 刘建华 王振 麻衡 周平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7): 42-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等研究方法分别对莱钢F550船板钢300mm厚铸坯、50mm厚轧板和20mm厚轧板的上表面、侧面和横截面夹杂物的种类、尺寸、成分及形貌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550船板钢中的夹杂物在轧制前后种类和尺寸没有明显变化,轧后大于5μm的夹杂物所占比例略有升高;船板钢中主要夹杂物有单相氧化铝和氧化物-硫化物复合夹杂;试样不同面上复合夹杂物的形貌特征各异,在轧制过程中试样各个面上复合夹杂物形貌发生明显变化,这与夹杂物的塑性和轧制受力情况有关。
  • 王建 周少雄 颜慧成 陈文智 张淑兰 邢彦兴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7): 49-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采用不同坩埚制备Fe-Si-B非晶合金薄带过程中的水口结瘤物进行了物相分析,研究了水口结瘤物的来源及形成机制。通过热力学计算,验证了钢液中Al、Si氧化物夹杂产生的必然性。结果表明:水口结瘤中的物相主要有Al、Si、Mg的氧化物,以及少量Na、Fe、B等元素的氧化物。结瘤物中存在的MgO来源于坩埚材料,可通过选择适当的坩埚材质来避免。
  • 侯小振 ,郑文杰,宋志刚,龙晋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7): 53-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室温拉伸及硬度测试研究了不同的冷变形量对316L不锈钢室温力学性能及硬度的影响,并通过OM、TEM对冷变形后组织结构的观察,分析讨论了不同变形后力学性能及硬度的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冷变形使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塑性有所降低。冷变形量为25%时,钢的屈服强度可达到745MPa,同时伸长率达到19. 3%。随冷变形量的不同,该钢加工硬化能力不同。变形量低于2. 5%时,强度、硬度增加的速度较快,而变形量高于约2. 5%后,强度、硬度增加的速度却相对较小,其原因是变形机制不同。另外,冷变形后钢的屈服强度与硬度有着相似的变化规律,由此提出了由冷变形后硬度变化预测冷变形后拉伸屈服强度的方程。
  • 测试与控制
  • 郭贤利,彭世恒,仇圣桃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7): 58-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好地应用BP神经网络对连铸板坯质量进行在线诊断,基于连铸生产特点,利用采集的过程数据建立了符合生产实际的均一化函数。通过分析BP神经网络中各参数对网络性能及诊断准确率的影响,对BP神经网络的结构及学习算法进行修正,使该网络有选择和有区分地学习铸坯质量知识。结合某钢厂连铸现场数据,以黏结为例,建立了6种网络模型,对各模型算法进行了比较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自定义函数均一化样本或采用提出的差异性算法训练神经网络,均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采用选择性算法可确保诊断准确率不变的同时,提高学习速度;修正的算法更能很好地符合连铸生产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