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25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3-11-15
  

  • 全选
    |
    综合论述
  • 李大赵 ,崔天燮,王育田,付培茂,曹永禄,孟传峰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11):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贝氏体强化,可使低碳低合金钢获得高强度并兼备一定的塑性和韧性。而且通过控轧控冷技术可实现钢的组织和性能控制,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保证了焊接性,该类钢种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但由于贝氏体? 涞母丛有裕哂?00MPa以上屈服强度的贝氏体钢尚未在大生产中实现。因此,在对高强贝氏体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了不同贝氏体形貌下的力学性能,总结了获取不同贝氏体形貌的制备工艺,最后提出了获取900MPa以上屈服强度和15%以上伸长率的高强高塑性贝氏体钢的目标微观组织特征。
  • 冶炼与加工
  • 张庆军,张玉柱,李远亮,姜丽梅,刘青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11): 6-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压汞仪测定了不同配碳量的低硅烧结矿样品的孔隙分布,结合多重分形理论计算了其孔隙分布的分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配碳量的增加,当配碳量为3. 7%附近时其谱宽Δα最小,Δf(α)值由负值变成正值,表明试样最大概率元素数目相对增多,最小概率元素数目相对减小,烧结矿具有较好的多重分形结构,分形特征较好。随着配碳量的进一步增加,气孔将变小,分形特征又变得不太明显。样品冶金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当配碳量为3. 7%时,其综合冶金性能最佳。
  • 庞清海,张建良,毛瑞,姜喆,白亚楠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11): 11-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差热天平、粒度分析、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微波处理前后的煤粉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改质煤粉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燃烧性能都明显增强;微波辐射使煤粉粒度降低,但由于幅度较小而未对煤粉中碳基质的燃烧性能产生明显影响,说明微波辐射并未对煤中碳基质的燃烧性产生作用;微波辐射使煤粉中高活性官能团数量明显增加,说明煤粉燃烧性能的提高是挥发分活性提高的结果;利用Flynn-Wall-Ozawa(FWO)非等温模型对煤粉燃烧过程的动力学分析发现,当转化率低于50%时,微波辐射煤粉的活化能低于原煤。云岗和阳泉煤粉经过微波辐射处理后,20%转化率时的活化能分别降低20. 37和26. 91J/mol。随着转化率的增加,原煤和改质煤粉的活化能差距减小,云岗和阳泉改质煤粉的活化能分别在50%和60%的转化率时与原煤达到同一水平。超过这一转化率以后,改质煤粉活化能小幅高于原煤,但基本与原煤保持在同一水平。
  • 李蒙 马军涛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11): 19-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铸态高强韧球墨铸铁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常规球化剂FeSiMg8RE3和低镁球化剂FeSiMg6RE2对铸态高强韧球墨铸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化学成分、原材料、熔炼、炉前处理等工艺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低镁球化剂可以生产铸态高强韧球墨铸铁,可获得较好的球化级别,而且生产工艺稳定、可靠,质量高、成本低,力学性能达到和超过国家标准。
  • 赵福才 巨建涛 廖杰龙 孔维明 党要均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11): 23-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综合利用不同工艺处理过的转炉钢渣,以酒钢三种不同处理工艺的钢渣为原料,采用半定量全分析和多项化学分析方法确定钢渣化学成分,利用X衍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测定对3种钢渣的物相和铁物相进行对比分析,并对钢渣的粒度、抗压强度、和磨矿细度进行了测定分析。通过对3种钢渣的综合分析得出:热泼渣需进一步陈化后再利用,热焖渣可用于建筑、建材和道路工程行业,滚筒渣可用于建筑、建材和水泥行业。
  • 刘东辉,吕庆,孙艳芹,邹雷雷,刘然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11): 29-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微型烧结和烧结杯试验研究了八种铁矿粉烧结基础特性对烧结矿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烧结矿的转鼓指数(T)随着铁矿粉的黏结相强度和连晶强度的增大而升高,低温还原粉化指数(RDI>3. 15 mm)随铁矿粉的液相流动性和铁酸钙生成性能的增大而升高,还原度(RI)主要与铁矿粉种类和烧结工艺参数有关。磁铁矿粉烧结矿RI随铁矿粉的液相流动性和铁酸钙生成性能的增大而升高,与其他烧结基础特性无明显关系。
  • 材料研究
  • 杨汉,王西霞,曲锦波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11): 35-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热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焊接工艺条件下高强度船板钢E550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t8/5对粗晶区组织有较大的影响,当t8/5较小时,组织以板条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为主;随着t8/5的增加,粒状贝氏体逐渐增加,冲击韧性逐渐降低;当t8/5为300s时,组织以粒状贝氏体为主。随着峰值温度的升高,单道次焊接热影响区的冲击功先升高后降低,存在粗晶区和临界区脆化,而双道次焊接热影响区的冲击功逐渐升高,临界粗晶区韧性较低。组织分析表明,粗晶区脆化主要是由粗大粒状贝氏体造成的,而临界区和临界粗晶区脆化主要是由沿晶界分布的粗大M-A组元所致。
  • 高亚男,张艳菊,郝瑞朝,李金勇,肖宏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11): 42-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热轧方式,利用回收铁屑制备新型不锈钢/铁屑芯包层钢筋。通过金相显微镜、SEM、EDS及显微硬度仪对不锈钢与铁屑芯的接触界面进行分析,并考察了轧制道次、轧制温度、石墨添加剂等对包层钢筋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经6道次轧制后,界面两侧发生了元素扩散,扩散距离70~80μm,铁屑中的铁向不锈钢中扩散,不锈钢中的Cr、Ni、Mn等元素向铁屑芯中扩散,使界面附近碳钢侧的显微硬度值明显提高。轧制道次的增加,提高了不锈钢与铁屑芯间的结合强度,两金属间的剪切强度最大为355MPa。随轧制温度的提高,不锈钢/铁屑芯包层钢筋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增加。1150和1250℃轧制的包层钢筋的抗拉强度分别为470和500MPa,伸长率分别为32%、35%。 在铁屑中添加石墨粉可以改善铁屑芯的组织成分。随石墨添加量的增加,包层钢筋的抗拉强度提高,而伸长率降低。石墨添加量为1. 0%(质量分数,下同)时,铁屑芯中析出白色网状的二次渗碳体,包层钢筋抗拉强度提高到736. 5MPa,但伸长率降低到16%,拉伸断口呈明显的脆性断裂形貌。
  • 李鹏,李光强,郑万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11): 49-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试验研究了含碳量为0. 35%(质量分数,下同)的非调质钢加入不同含量的Al、Ti脱氧后,钢中含MnS夹杂物的形貌、成分、尺寸分布情况以及钢的铸态组织。用激光共聚焦高温扫描显微镜在线观察了不同碳含量的钛脱氧非调质钢试样在1350℃保温10min后,以2℃/s速率冷却的过程中奥氏体晶内针状铁素体的生成过程。结果表明:钢中铝含量大于0. 04%时,不利于形成细小、弥散、球状的MnS,也不利于针状铁素体的生成;钢中铝含量小于0. 011%时,向钢中加入0. 02%的钛,可以生成细小、弥散的球状MgO-Al2O3-TiOx-SiO2-MnS复合夹杂物,这种复合夹杂物有利于非调质钢中晶内针状铁素体的形成。碳含量影响钛脱氧非调质钢中针状铁素体的形成,钛脱氧钢增碳后针状铁素体比例减少。
  • 师周龙 张英建 徐乐 惠卫军 项金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11): 57-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冷拔减面率以及时效处理对一种贝氏体型冷作强化非调质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该钢试制10. 9级U形螺栓。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冷拔减面率的增加,材料的强度开始时显著增加,当冷拔减面率为26%时,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1134MPa,这是由于当减面率达到26%时,应变硬化指数n值达到峰值。100~500℃时效处理后,该钢的强度先增加后减小,在300℃时效处理后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达到峰值,原因是由于碳化物在不同时效温度下析出行为的变化导致材料强度的变化,300℃时效碳化物析出尺寸细小且密度大,因此强度高。由研究结果制定最优工艺,试制的螺栓其性能满足卡车10. 9级U形螺栓的要求,可以实现工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