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2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4-01-15
  

  • 全选
    |
    综合论述
  • 刘宝胜 李国栋 卫英慧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4, 26(1): 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用于ITER(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的316L(N)型奥氏体不锈钢,研究分析了其中形成的σ相的特征、相形成过程、检测方法以及对性能的影响,以加深基础研究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对σ相的了解,促进316L(N)生产工艺的完善和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结合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 冶炼与加工
  • 罗旭东,曲殿利,刘帅,田丰硕,王旭升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4, 26(1): 7-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索铝钛渣对镁质复合材料烧结性能的影响,提高镁质复合材料的使用性能,试验用电熔镁砂、高纯镁砂、氧化铝微粉和氧化铬微粉为主要原料制备镁质复合材料。用热膨胀仪对比烧前和烧后镁质复合材料的线膨胀率和线膨胀系数,结果表明,烧前镁质复合材料的线膨胀率和线膨胀系数为1100~1300℃,会出现较明显的增大趋势,烧后镁质复合材料的线膨胀率未出现显著增大的趋势,而线膨胀系数随着铝钛渣加入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铝钛渣对镁质复合材料有促烧结作用,经1100和1500℃烧后的镁质复合材料体积密度和常温抗折强度随铝钛渣加入量增大而逐渐增大。
  • 杨叠,姜敏,雷少龙,王新华,王万军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4, 26(1): 12-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实验室真空感应炉试验,研究了超低氧条件下钢中复合非金属夹杂物的形成。研究发现:在含有一定硫的超低氧钢中高熔点氧化物夹杂很少,大部分为MnS。钢中Al2O3的尺寸较MgO-Al2O3系夹杂要大。以高熔点夹杂物为异质形核核心析出的MnS能显著提高钢材的疲劳寿命,此种复合夹杂物的形成与钢液成分、高熔点夹杂物的尺寸有关。
  • 李茂康,张炯明,罗衍昭,宋炜,宋高阳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4, 26(1): 16-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利用还原钙生产中的产物渣配制高碱度低硅无碳中间包覆盖剂展开研究。中间包覆盖剂的熔化温度是覆盖剂设计的一项最重?问彩呛饬恳恢指哺羌潦欠窨尚械那疤帷@肍actsage 6. 3计算软件作为指导,通过熔点测定试验完成了利用还原钙渣配制高碱度低硅无碳中间包覆盖剂实验室研究,确定了熔化温度为1300~1400℃的中间包覆盖剂的合理配制方案:wCaO=40%~45%、wCaO/wAl2O3=1. 0~1. 3、wSiO2≤9%、wMgO=5%~7%、wCaF2=2%~10%、wFeO+wMnO≤1%、wNa2O≤6%。并同时对还原钙渣配制高碱度低硅无碳的中包覆盖剂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 张辉宜,周奇龙,袁志祥,刘志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4, 26(1): 22-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RBF神经网络学习算法不能很好地确定其隐含层节点数、隐含层节点中心及其半径的问题,利用AP聚类算法无需事先确定聚类数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AP聚类的RBF神经网络算法。将该算法应用于120t转炉Q235B钢种冶炼过程的终点碳含量和温度预报,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比较,表明该算法具有预测精度高等优点,可为类似应用提供借鉴。
  • 蔡峻 ,汪红兵,徐安军 ,贺东风 ,黄帮福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4, 26(1): 27-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钢包红包出钢率的提高对优化钢包热状态、降低转炉出钢温度以及保证铸机恒拉速浇注都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了炼钢厂钢包周转过程,然后建立了钢包周转过程的仿真模型,运行仿真模型并分析了空包时间、热修时间和修包包龄等因素对红包出钢率的影响,特别研究了钢包周转率与红包出钢率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红包出钢率随空包时间增加而降低;日产45炉典型钢种时,随着热修时间增加,红包出钢率由94%减少到45%;修包包龄越高,红包出钢率增加越明显;同时,随着红包出钢率提高,钢包周转率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提高。仿真结果对炼钢厂提高红包出钢率和优化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李广林,陈伟,刘玉金,赵运攀,余威,商光鹏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4, 26(1): 33-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现场实际的生产控制情况,指出了热轧原料断面轮廓缺陷以一定的比列遗传给了冷轧带钢,分析了不同热轧原料断面轮廓对冷轧电工钢尺寸精度的具体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规律。并阐明了严格控制热轧原料断面轮廓形貌,对保证冷轧电工钢尺寸精度具有重大意义,对于中国现行的冷轧电工钢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 材料研究
  • 李茜,韩飞,杨河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4, 26(1): 37-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冷弯方管成形有“直接成方”和“圆成方”两种方式。为了研究成形工艺对于产品的不同影响,以规格为100mm×100mm×6mm,材料为Q235的两种成形工艺的方管为研究对象,采用钻孔法对方管各个部位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测量,并观测了焊缝处的显微组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形工艺对纵向残余应力的分布影响较大,焊缝处的残余应力最大。“圆成方”过程中施加较大的焊接压力使得其焊接热影响区宽度小于“直接成方”工艺条件下焊接热影响区的宽度,且抑制了奥氏体晶粒长大,冷却后获得较为细小均匀的晶粒。
  • 王建筑,赵俊学 ,张厚兴,潘磊,王作创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4, 26(1): 43-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板刚玉、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单质硅粉为抗氧化剂,酚醛树脂为结合剂,采用等静压成形工艺制备了连铸用Al2O3-C材料,分别在不同温度(700、900、1100、1300、1500℃)下处理。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连铸用Al2O3-C材料性能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材料残余线变化先减小后增大,1500℃热处理后试样为膨胀状态,其他均为收缩状态;显气孔率逐渐升高,体积密度逐渐降低,但二者变化幅度均不大;常温及高温强度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300℃热处理后强度最高,热处理温度在900~1300℃之间时,材料呈现优良的力学性能;高于1100℃的热处理试样内有碳化硅晶须生成,且热处理温度越高,碳化硅晶须的生成量越多,晶须直径越粗大。
  • 蒋庆梅 张小强 陈礼清 孙卫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4, 26(1): 47-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热膨胀法结合显微金相与硬度检测,在热模拟试验机上测定了1000MPa级低碳微合金高强钢焊接过程中的临界点Ac1和Ac3,绘制出该钢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焊接连续冷却转变曲线(SH-CCT曲线),研究了冷却速率对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CGHAZ)组织和硬度的影响规律,揭示了不同冷却速率下焊接热影响区的相变过程及组织特征,同时获得了奥氏体晶粒平均尺寸随t8/5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焊接条件下,该钢的奥氏体化温度要比平衡状态下的奥氏体化温度显著升高;该钢在相当宽的冷却速率范围内发生中温转变,获得贝氏体组织;在较快的冷却速率(≥40℃/s)下,焊接热影响区组织以马氏体为主;随着冷却时间t8/5的增加,硬度逐渐下降,最高硬度HV10为425。在试验条件下,奥氏体晶粒粗化程度并不显著。
  • 阴旭,刘翠荣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4, 26(1): 52-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热模拟试验方法系统研究了在线淬火型油罐用钢在不同轧制工艺和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特征,并分析了微合金元素碳氮化物的粒子析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 随终轧温度的降低,油罐用钢晶粒尺寸逐渐细化,铁素体数量逐渐增多;随冷却速度的增大,JGR610E组织类型由针状铁素体向粒状贝氏体到板条状下贝氏体转变,晶粒越来越细小。
  • 沈奎,王世芳,麻晗,廖舒纶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4, 26(1): 57-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低碳硼钢连铸坯表面和角部凹坑和裂纹的形成原因。对样品进行了金相组织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THERMO-CALC软件计算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连铸坯表面凹坑缺陷与结晶器保护渣性能有关,表面和角部裂纹是由于二冷矫直区铸坯温度位于该钢种的脆性温度区间以及钢水中BN的析出所致。通过降低钢水含氮量、适当提高热矫温度和调整结晶器保护渣性能等工艺措施,明显减少了低碳硼钢表面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