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2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5-01-15
  

  • 全选
    |
    综合论述
  • 兰鹏 ,宋丽娜 ,杜辰伟 ,纪元 ,张家泉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27(1): 1-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303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锰TWIP钢的高强度、高塑性和高能量吸收能力与其堆垛层错能有关。TWIP效应对应的层错能上、下限值仍未统一,尤其是TWIP向MBIP(微带诱导塑性)? 涞牧俳缗芯萑杂写谏钊敕治觥RD、TEM和EAM是测定奥氏体层错能最常用的实验方法。同一TWIP钢的层错能及其变化规律存在实验方法的相关性。正规和亚正规溶液模型、Bragg-Williams模型和双亚点阵模型是计算高锰钢层错能的常见模型。对同一TWIP钢来说,不同模型的预测值并不相同,且与实测值也存在差异。铃木效应引起层错能随间隙原子浓度非线性变化,这在计算时是不能忽略的。规范实验方法、提高设备精度和完善热力学模型及其数据库有助于获得准确可靠的层错能值。
  • 冶炼与加工
  • 曹英杰 张建良 国宏伟 刘征建 邱家用 杜申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27(1): 7-11.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303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内外有关高炉炉型的研究中,多为关于炉腹、炉腰部位的挂渣模型研究,而炉身以上区域的炉型模型研究较少。针对这一问题,基于传热控制微分方程建立炉型管理模型,可对铜冷却壁渣皮厚度和炉身砖衬厚度进行实时计算。该模型在国内某高炉上得到了成功应用,有利于及时调整高炉操作以稳定合理的操作炉型,从而促进高炉稳定顺行和延长高炉寿命。
  • 刘东辉,吕庆,邹雷雷,孙艳芹,冯帅,陈树军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27(1): 12-1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303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混合矿基础特性对钒钛磁铁烧结矿转鼓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钒钛磁铁烧结矿的转鼓指数随着混合矿同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混合矿液相流动性指数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混合矿粘结相强度的升高而升高。通过SPSS软件对钒钛磁铁烧结矿转鼓强度与混合矿基础特性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了钒钛磁铁烧结矿转鼓指数与混合矿基础性能的关系式。
  • 孙用军,董辉,冯军胜,张琦,王爱华,李磊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27(1): 16-21.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304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热力学分析法剖析了烧结余热产生、转换与利用过程,绘制了烧结-冷却-余热回收系统的物流图和流图,建立了有关能量输出、转换与利用的评价指标,借此研究了国内某360m2烧结机的余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输出效率、转换效率、利用效率等指标可用来评价烧结余热回收等能量利用状况;烧结机、冷却机、余热锅炉、汽轮机发电4个环节的利用效率分别为0. 30、0. 52、0. 71、0. 39;目前烧结余热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烧结烟气和冷却三段冷却废气所携带的显热尚未被利用;将烧结烟气和冷却三段废气余热用于点火煤气预热或锅炉给水预热,可使得烧结机和环冷机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 19和0. 18。
  • 崔桂梅 顾东洋 张轩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27(1): 22-2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303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炉冶炼受生产过程运行规律和生产技术人员操作方式支配,由于对高炉的认识还不充分,在高炉冶炼操作过程中有时忽略了工艺指标与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造成能源的消耗。寻求高炉冶炼喷煤过程的操作规则对生产节能降耗就显得尤为重要。选取蕴含有客观规律和生产技术人员操作决策模式等重要信息的生产历史数据,选出满足优化标准的数据,运用模糊C均值聚类将数据分成子集,分别建立相应的支持向量机子模型,将输入对应每一类的隶属度值再作为权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模型最终的输出值,从而建立起高炉冶炼喷煤的操作规则模型。通过规则挖掘实现对高炉现场冶炼过程的指导,达到优化高炉生产操作模式的目的。
  • 吴胜利,樊佳欣,朱娟,贝纪承,阙志刚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27(1): 27-34.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303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有效发挥生石灰在制粒过程的作用,依据生石灰的吸水特性对烧结料制粒水分进行优化,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工艺技术问题。考察了固定量配水、满足生石灰完全消化的配水,以及满足生石灰湿容量的配水等3种加水量选取方式,对烧结混合料制粒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烧结制粒过程中生石灰的吸水,一方面消耗于生成Ca(OH)2的化合水,另一方面还包括生石灰消化后自身吸收的物理水,二者影响烧结料的水分含量及分布;当制粒水分满足化合水消耗时,虽然烧结料水分得以保证,但消石灰和CaCO3吸水会争夺铁矿粉中的水分而影响制粒效果;当制粒水分满足生石灰湿容量时,可获得适宜烧结制粒水分,使铁矿粉中的水分得以保证,生石灰改善制粒的作用充分发挥。
  • 任耘,孙璐艳,赵福才,冯璐,巨建涛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27(1): 35-3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303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二次正交组合设计法,对以高炉渣为主料的不同碱性中间包覆盖剂的黏度进行了测试研究,得出CaF2及碱度变化对覆盖剂黏度的影响规律及程度,得到回归方程,采用XRD和TGDSC热分析法对熔融覆盖剂的矿物相进行分析,研究黏度变化机理,优化配方。结果表明:覆盖剂的黏度随CaF2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随碱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XRD图谱和TGDSC曲线表明:碱度由175增大到195时,熔融覆盖剂低熔点的黄长石区域等进入较高的尖晶石区域,生成物由Ca4Al2SiO7F2、Ca3(Mg2Si2O4)、CaAlO4等高熔点化合物,向Ca4Al2SiO7F2、(Mg,Fe)2SiO4、CaMgSi2O4等低熔点化合物转变,流动性逐渐加强。
  • 范群,孙大乐,戚向东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27(1): 40-4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304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热连轧机工作辊热凸度与磨损计算方法,结合辊系弹性变形和金属塑性变形计算理论,在现场应用与模型参数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工作辊在线辊型及动态负载辊缝计算模型。根据实际轧制计划,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满足工程计算和分析的需要;此外,计算分析了工作辊在线辊型和不光滑辊面对出口带钢断面形状的影响,并提出了带钢断面形状的优化方法,为提高热连轧机出口带钢的板形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材料研究
  • 刘攀,李卫钊,魏元生,贾旭明,史东杰,赵磊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27(1): 46-4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403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发动机连杆性能,用中碳微合金非调质钢36MnVS4试制了发动机连杆,并对试制连杆的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试制的36MnVS4连杆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疲劳性能、台架耐久性能和道路试验性能等性能不仅满足技术要求,且比高碳微合金非调质钢C70S6连杆的性能优异,可代替C70S6生产连杆,提高连杆性能。
  • 戴伟威 ,周琦 ,王克鸿 ,孔见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27(1): 50-54.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403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国内外广泛采用梯度石墨结构铸铁作为瓶罐类玻璃模具材料,但使用寿命存在显著差距。对实际使用的梯度石墨铸铁模具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模具材料石墨形态与分布相似,由内侧的D型石墨过渡到外侧的A型石墨时,材料抗压强度下降;石墨形态为D型时,抗压强度与基体显微硬度呈线性关系;进口玻璃模具材料基体组织基本为铁素体,塑性较好,国产玻璃模具材料基体含约10%(体积分数)的片状珠光体,强度高,但是塑性较差;玻璃模具使用寿命与模拟热疲劳寿命趋势一致,均属于低周疲劳破坏,寿命主要决定于模具材料的塑性。
  • 马江南 杨才福 王瑞珍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27(1): 55-60.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402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热处理试验和单道次压缩热模拟试验,研究了微合金钢加热到两相区变形时的组织演变规律,并分析了变形量的影响,使用OM、SEM和EBSD技术分析了试验钢的微观组织和取向分布。结果表明,试验钢加热到两相区保温后,奥氏体相变在原铁素体晶界上发生,变形时晶界上的奥氏体发生应变诱导相变,形成细小的仿晶界铁素体,变形铁素体发生动态回复或动态再结晶。随变形量和变形温度的提高,硬度下降,800℃下增加变形量,动态回复向动态再结晶发展,动态再结晶形核机制是亚晶转动生长,名义变形量为70%时得到均匀的超细晶组织,有效晶粒平均等效直径为2. 7μm,大角度晶界的体积分数达到92. 8%。
  • 宋金路,李大赵 ,白韶斌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27(1): 61-6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403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室温下对退火Fe-24Mn-1Si-1. 5Al-0. 045C TWIP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拉伸变形,采用JEM-2100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变形后的组织形貌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变形初期,晶粒内存在着大量位错,它们相互缠结,呈胞状结构。在此阶段,位错滑移为主? 湫位啤K孀疟湫瘟康脑黾樱伪渎暇г诰Ы绲却π纬桑仙票患せ睿仙突苹葡嗷ゾ赫K仙低吃诖蠖嗍ЯD谙群蟊患せ睿仙突苹葡嗷ソ桓睿鸬蕉富Я5淖饔茫骨慷认灾岣摺T诒湫魏笃冢匝楦值谋湫位浦饕荰RIP效应,以及孪生与滑移的相互作用而诱发了去孪生机制,层状组织出现,孪晶特征减弱,从而导致样品的局部变形和失效。
  • 宋新莉,彭堃,贾涓,范丽霞,袁泽喜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27(1): 67-72.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403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借助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技术及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分析了2种含P高强度无间隙原子(IF)钢的热轧组织和热轧、冷轧及退火织构,结果表明:不含B与含B的高强IF钢热轧后,均得到多边形铁素体,但不含B热轧板晶粒尺寸较大。2种钢热轧板织构均比较散漫,γ纤维织构强度较弱,而不含B的IF钢经过80%大变形量冷轧以后,获得强的γ纤维织构,{111}面织构的体积分数达到41. 41%,而含B的IF钢冷轧后{111}面织构的体积分数为33. 83%。含B的IF钢冷轧后{112}<110>织构组分的体积分数比不含B的IF钢要高。2种实验钢在810℃退火60~180s以后,{111}面织构强度进一步增强,不含B的IF钢退火120s后{111}面织构的体积分数最大达到72. 8%,而含B的IF钢退火120s后{111}面织构的体积分数最大达到66. 6%。
  • 陈思联,邵成伟,惠卫军,董瀚,郝彦英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27(1): 73-77.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402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Gleeble 38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单道次压缩试验,研究了1种新型胀断连杆用高钒中碳钢37MnSiVS在900~1150℃温度区间和0. 1~10 s-2变形速率条件下的动态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试验料的热变形特征与传统的中碳微合金钢基本一致,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应变速率有利于发生动态再结晶。试验料在变形温度低于1000℃时开始发生再结晶的时间进一步延长。透射电镜(TEM)观察结果表明,试验料中的钒主要以固溶态的形式存在于奥氏体中,从而影响奥氏体的动态再结晶行为。所获得的试验料的热变形激活能为364. 9kJ/mol,并得出了其热变形方程及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与Zener-Hollomon参数之间的关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