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2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7-06-15
  

  • 全选
    |
    试验研究
  • 陈庆丰;关云;陈邦文;汪福成;许竹桃;严翔;罗国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25(3):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含锆夹杂物与基体间的缝隙,不是在轧制时形成的,而是在轧后由相变后的组织决定的:有铁素体等软质相组织的钢中,夹杂物与基体的缝隙较小;主要由板条等硬质相组成的钢中,夹杂物与基体的缝隙较大。对夹杂物形貌及尺寸观察后发现:直径大于5 μm的复合夹杂物,ZrO2是夹杂物的核心;直径小于3 μm复合夹杂物的核心则是ZrO,而TiO2、Al2O3、MnS等包围并依附着含锆氧化物析出并长大。
  • 王宁;王超群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25(3): 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综合报道NdFeB永磁体在加工制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织构与微结构参数的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主要内容有:磁取向与晶体学织构关系(包括取向度的研究);合金中物相含量的Rietveld分析;晶粒大小的测定。这些分析方法对于NdFeB永磁体的研制与开发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 刘志亮;张文志;王英杰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25(3): 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充分考虑矫直机生产工艺特点的基础上,从矫直基本原理入手,根据弹塑性弯曲理论,给出了在具体矫直方案下矫直力、矫直功率的计算方法和试验装置及检测方法.
  • 马永庆;张洋;高洪涛;朱蓓蓓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25(3): 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淬火基体成分计算的基础上,根据某一淬火温度下的奥氏体基体的化学成分,CrWMoV合金钢淬火硬度可以近似计算为HRC=α(1+β)/(0.00915α+0.00527),其中α为基体中含碳量的平方根,β为合金元素对马氏体强化的修正因子。上述淬火硬度计算公式隐含着洛氏硬度测定和马氏体强化机理的对应关系,对其它钢种也适用。CrWMoV高合金钢在高温回火时会出现二次硬化特征,二次硬化的最高回火硬度既与各类型碳化物沉淀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有关,也与残余奥氏体分解过程有关。依据奥氏体化温度下基体成分,提出基体成分配比碳公式为Cp=0.011W+0.02Mo+0.057Cr+0.19V,二次硬化的回火硬度的计算公式为Hc=a(1+b)/(00127a+000267),其中a为基体碳饱和度,b为碳化物沉淀量的修正因子。
  • 徐炜新;钱智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25(3): 1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建立起FeNiCo合金膨胀特性的数学线性模型,可令人满意的对材料膨胀系数进行预报。
  • 付勇涛;邱长生;刘武群;李国爱;陈庆丰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25(3): 2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热模拟试验、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分析测试手段对热轧过程中28Cr2Mo铸坯的断裂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铸坯断口表面出现了明显的过烧现象,断口附近存在明显的脱碳区域;同时在断口附近的柱状晶横截面内还观察到了Cr、Mn的氧化物夹杂以及沿晶界存在断续的内部裂纹,而且这些裂纹内壁发生了严重氧化;在铸坯的心部区域观察到了很多尺寸不均、内壁光滑的不连续的孤立孔洞。分析表明铸坯中的裂纹是气孔缺陷在加热过程中不断氧化、宽化并且在热应力作用下不断扩展而形成的。也就是说铸坯中的内部缺陷是导致热轧过程中断裂的内在因素,而加热过程中的加热速度过快以及加热温度不均匀则是断坯现象发生的外在诱因。
  • 陈刚;陈旭;牛长冬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25(3): 2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室温下通过对63Sn37Pb进行一系列棘轮实验和单轴拉伸实验,得到加载历史对材料棘轮应变累积速率以及延伸率的影响关系。拉伸棘轮试验和压缩棘轮试验表明,在相同加载条件下,没有加载历史的试件较有加载历史的试件会发生更大的棘轮变形,加载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棘轮变形的累积速率。此外,没有加载历史的试件断后延伸率要比有加载历史的试件大。热处理可以改善材料的延性,有效的增大材料的延伸率。
  • 测试技术
  • 孟奇;董威;孔建云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25(3): 3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研究了应用积分器系统对软磁合金磁性测量的方法。分析了积分漂移,积分时间常数等主要因素对积分误差的影响,设计出测量精度达到10-9C电量的电子积分器以达到对软磁合金磁性测量的要求。研究了应用0.01H的标准互感对积分系统标定的方法,并完成了软磁合金1J85材料的标准样品进行饱和磁感应强度Bs的测量比对实验,系统测量精度达到1.8%,满足测量要求。
  • 凃应宏;张彤;彭志英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25(3): 3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管线钢、容器钢和工程机械用钢等不同材料进行的仪器化冲击试验,在获得材料冲击功的同时还获得了材料强度方面的信息。仪器化冲击曲线能以一种较为直观的方式对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指标进行反映,借助该曲线可以对材料的强韧性配合情况进行直接评估。
  • 张宏浩;陈征;李德仁;卢志超;周少雄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25(3): 4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非晶丝材磁致伸缩系数的小角转动测量方法,采用小角转动法(SAMR)测量了Co69.9Si12.5B9Fe5Cr3.5Mo0.1非晶合金丝感应电压的二次谐波信号随直流偏磁场、应力及驱动电流的变化关系,通过对测量条件的优化,测量了非晶丝感生各向异性场随应力的变化关系。得到Co69.9Si12.5B9Fe5Cr3.5Mo0.1非晶丝的磁致伸缩系数λs为1′10-7。
  • 缺陷分析
  • 高军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25(3): 4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扫描电镜、低倍检验、金相检验、力学试验和化学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人字齿轮轴发生劈裂的原因。结果表明,齿轮轴劈裂是由心部的氢逐渐聚集形成白点,以白点为断裂源向外对称扩展致断的;用不同条件测得的断面收缩率和延伸率评价了齿轮轴的氢脆效应;较多的砷、锡等残余元素增加了氢脆敏感性。
  • 李静宇;苏晓峰;赵贤平;苏白兰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25(3): 4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SWRH82B盘条的拉伸断口进行分析,认为网状渗碳体和大颗粒脆性夹杂物等缺陷是引起断口异常的主要原因。
  • 王辉亭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25(3): 5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分析了某单位移动工位滚轮架从动轴的断裂原因。通过对断口的宏观和微观形貌、材质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氢含量等分析,认为从动轴的断裂是由于白点造成的。
  • 张贺宗;李智博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25(3): 5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36U型钢弯曲断裂及性能异常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断裂的主要原因是碳、硅含量超标、锰含量严重超标,使组织中出现较多贝氏体,且铁素体含量降低,同时断裂试样硬度比正常试样硬度高近一倍,最终导致U型钢性能异常、弯曲断裂。
  • 黄贞益;苏惠超;薛建国;郑坚敏;刘广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25(3): 5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DEFORM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对狄舍尔穿孔机热轧穿孔过程中的顶头进行了温度场数值模拟,通过模拟和实测分析了顶头开裂、粘钢、塌鼻等失效原因。
  • 推广与应用
  • 王超群;胡广勇;纪红;江超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07, 25(3): 6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介绍了在原有测角仪上设计安装了新的步进马达驱动装置和相应的控制接口以及对其进行控制的软件系统,实现了由计算机实时控制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系统,经改造后的测角仪可用于常规X射线联机检测和分析,扩展了设备的功能,提高了分析效率。此外,经过对测角仪织构测角台的改进,实现了极图数据同心圆方式收集的功能。相应的软件控制系统完成对测角仪和织构测角台的控制,实现了极图自动测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