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2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0-07-15
  

  • 全选
    |
    试验研究
  • 王海风 张春霞 齐渊洪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4): 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观察法、岩相法和X射线衍射法定量分析了典型多晶结构(某钢厂高炉渣)中非晶态含量,三种方法中,观察法最简单,但易受人主观因素影响;岩相法需要一定的经验来判断;利用X射线衍射法可以较客观定量多晶结构中非晶态含量。
  • 吴益文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4): 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综述了材料的使用状态对于材料的磁、声、电等多方面物理性能影响,从而确定了通过测定材料的物理性能参数来判别其使用状态的可行性。同时发现铁磁材料的磁导率、矫顽力与剩余磁感应强度等磁性能参数对于材料的非损伤变化,如位错密度的改变也很敏感,因此对于无明显损伤或严重缺陷,但在上一个使用周期中确实使用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再制造机械产品,可以通过检测材料的这些磁性能参数将它们检验鉴别出来,这也为更好地判定再制造机械产品的剩余寿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物理性能,使用状态,再制造
  • 王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4): 13-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主要研究了连铸保护渣在熔化过程中电阻的变化。保护渣熔化过程中在不同的状态,电阻减小的速率不同。在外接一定电压(8V)下,测量了熔融铁水电压和电阻,在熔化状态下电压值为0.486V,电阻值为0.565Ω;分析了熔融保护渣的导电机理,得到了工业用保护渣熔渣电阻约为2.43Ω,基于粉渣和熔渣、熔渣和铁水之间的电阻突变,来判断渣层之间的界限。
  • 余万华 冯光宏 詹合林 吴春京 毛卫民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4): 16-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本文建立了钢坯在步进梁式加热炉中加热过程的温度模型,采用控制容积法建立钢坯截面的二维传热数学模型,最终预报钢坯横截面温度分布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规律。炉气与钢坯表面的换热方式主要考虑辐射传热,用Matlab语言编写了温度场的计算机程序。以宽厚板轧机钢坯加热炉“黑匣子”温度测试数据为基础对钢坯温度进行模拟,将模拟温度与实测温度对比后证明模型预报精度较高,基本满足预报要求。
  • 郑申清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4): 21-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钛合金的界面相。电子衍射花样表明,靠近β相的界面相为面心立方结构,靠近α相一侧为六方结构。在界面处及基体α相之间观察到大量的高密度位错,位错形成的亚晶与基体α相存在(101)的孪晶关系;(001)α与(110)β近似平行,并不互相平行,它们之间夹角为1.5º。当样品较厚时,这种临近的衍射斑点就会出现二次衍射,产生莫尔条纹。
  • 测试技术
  • 陈晓颖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4): 24-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用热电偶测温度的智能测温系统中,用查表插值法对热电偶测得温度进行非线性处理,实践证明,该方法精度高,符合要求,而且计算速度快。
  • 陈宝明 董有尔 郭亮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4): 27-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针对目前高校物理实验课程缺乏电池内阻在线测量相关内容的实际情况,设计、制作一套电池内阻在线测量实验系统,投入实验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该系统运用四引线法,将一定频率的交流信号注入电池,对其内阻上产生的微弱信号进行相关检测,测量信号通过单片机处理分析,实现电池内阻的在线测量;并可连接PC机,存储数据、自动绘制电池充电和放电特性曲线。系统测量结果精度高、速度快,应用前景广阔。
  • 白璐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4): 30-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由光栅四倍频电路组成的测位移的拉绳位移数字信息无线群测系统,在多台拉绳位移测试仪上装入无线模块,将其组成无线通讯网络,从而实现多点位移数字信息的采集及其远距离传输。实践证明,该系统稳定性好,受干扰小,信号传输准确且速度快。
  • 王丽英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4): 33-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ER7车轮钢断裂韧性试验的分析总结得出:ER7车轮钢的KQ值较高时,试验结果会受到试验参数设置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断口上也会出现明显的塑性变形带,晶粒细化、均匀,先析出铁素体均匀分布于珠光体周围是提高车轮钢KQ值的关健。
  • 缺陷分析
  • 王荣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4): 37-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强度螺栓材料为42CrMoA钢,强度等级为10.9级,在热处理后发现沿轴向开裂。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直读光谱仪、能谱分析仪和显微硬度机等手段,对开裂螺栓进行了宏观、化学成分、硬度、金相、能谱和开裂面电子形貌分析后,得出该螺栓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在使用前原材料表面存在锻造折叠,经过拉拔后呈线状分布,形成应力集中,热处理淬火时充当了裂纹源,在强大的淬火应力作用下诱发了热处理轴向开裂。
  • 石锋锋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4): 42-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分析传统非水溶液电解提取钢中夹杂物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优化了电解参数,提出了一种由γ-丁内酯等组成的低毒环保型电解液,试验证明能够完整地提取薄带中纳米级夹杂物。阐述了一套纳米级夹杂物的过滤技术。通过SEM和EDS分析检测了薄带连铸钢中纳米级夹杂物的形貌、尺寸和类型。建立了一种检测双辊薄带连铸钢中纳米级夹杂物的方法。
  • 胡文浩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4): 47-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具体的焊接结构和实际的生产工艺,对5083铝合金部件角接接头焊后延迟裂纹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排除了焊接工艺和冶金因素的影响,研究认为工件焊后立即进行热矫正导致了焊缝周围应力过大,破坏了焊缝中未凝固的液相,这是产生延迟裂纹的直接原因,焊缝周围较大的刚性限制了焊接应力的释放是产生延迟裂纹的辅助因素。提出避免焊后立即进行热矫正是控制延迟裂纹产生的有效措施。
  • 付勇涛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4): 51-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22SiMn2钢铸坯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断坯部位柱状晶较发达,沿晶分布着较多气孔、裂纹和硫化物、钛化物夹杂,使得铸坯晶界处成为薄弱环节。由于铸坯堆放环境恶劣,反复的升降温使得铸坯内应力得不到充分释放而集中在铸坯晶界处,裂纹沿塑性较差夹杂物扩展,最终导致了铸坯的断裂。研究表明,降低钢水浇铸时过热度,可解决22SiMn2钢铸坯断裂的问题。
  • 薛菲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4): 55-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近期集中爆发的冷轧电镀锡板表面白色条状缺陷的宏、微观形貌特征和缺陷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并经现场调查及模拟试验,分析认为酸洗前热轧板表面被点状有机物保护,酸洗时无法去除该区域的氧化铁皮,经冷轧轧制后形成此缺陷。
  • 孙宜强 龚桂仙 张萍 王志奋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4): 60-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球墨铸铁制造的某自动灭火系统中的沟槽式管接件的断裂原因,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对断裂试样的组织、石墨形态、夹渣成分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试样断裂的原因是试样上存在大型夹渣、球化不良和石墨漂浮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