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2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0-11-15
  

  • 全选
    |
    试验研究
  • 孙彬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6): 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要: 采用热模拟实验机研究了不同的精轧开轧温度、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对钢板表面三次氧化铁皮的结构和厚度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精轧开轧温度和终轧温度的升高,Fe2O3和Fe3O4在整个铁皮层中的百分量逐渐降低,而FeO层的增长速率较快。氧化铁皮的共析转变普遍存在“迟滞现象”,其中350-500℃是该实验用钢共析转变鼻温区。从高温区快速降温到鼻温区,而后缓慢冷却到室温是避免发生先共析反应、促进共析反应的有效方法之一。在鼻温区以上温度卷取,可获得含有FeO较多的减酸洗钢,此种氧化铁皮有利于酸洗。在鼻温区卷取可获得含有Fe3O4较多的免酸洗钢。这是热连轧钢板表面氧化铁皮的主要两个控制思路。
  • 宋文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6): 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化学腐蚀的基本原理出发,利用控温控时水浴锅,采用热化学侵蚀法对不同热处理状态的稀土微合金钢原奥氏体实际晶粒的金相显示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奥氏体晶界显示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蒸馏水70 ml+2.5 g苦味酸适量+1滴二甲苯+1滴盐酸+1滴氢氟酸+少量海鸥牌洗头膏+极少量CuCl2的腐蚀方法显示奥氏体实际晶粒,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 丁雅莉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6): 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06Cr15Ni5WMoVNb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高温时效α→γ逆转变奥氏体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时效温度上升逆转变奥氏体增多,致使强度下降,尤其是屈服强度快速下降。630℃时效后奥氏体体积分数达到峰值,对应的强度最低、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最高。630℃以上时效逆转变奥氏体的稳定性下降,冷却到室温后转变为马氏体,富Cr的M23C6碳化物析出,使最终奥氏体体积分数低于固溶态。
  • 谭洪锋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6): 12-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Hollomon关系式所定义的应变硬化指数(n值)的力学本质,进行了不同拉伸控制模式下的解析,通过单向拉伸实验分析了不同拉伸速率对n值的影响。研究表明:1)应变硬化指数(n值)不是常数,而是与控制模式有关的变量;2)由于多晶体金属材料塑性变形过程的时间性特点,提高拉伸速率会降低n值;3)拉伸在均匀塑性变形阶段推荐使用应变速率控制模式;由于是静载荷拉伸试验,采用较低的拉伸速率使得拉伸各项特征值更接近真实值。
  • 孙以春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6): 16-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测试了Q345E钢连铸坯的高温力学性能,通过观察试样断口形貌分析变形断裂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600℃~1300℃范围内Q345E钢的脆性温度区间为750℃~900℃,塑性温度区间为950℃~1300℃,为指导Q345E钢的连铸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杜磊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6): 19-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讨论了Mn、Al、Fe、Ni四元素对ZCuAl8Mn14Fe3Ni2力学性能的影响。Al当量在10.2%~10.6%时,可以获得较好的强韧性,此时,Al含量应为7.8%~8.3%,相应的Mn含量约为13.7%~14.3%。铁配料成分应选择中限3.0%-3.6%,Ni取中上限2.0%-2.5%。
  • 测试技术
  • 魏巍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6): 22-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无缝钢管的超声相控阵检测是近年兴起的一项无损检测技术。本文介绍了一种无缝钢管超声相控阵检测设备的技术原理、方法,构成和应用特点等。
  • 贾卫国 张涛 王振清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6): 26-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讨论了基于STC单片机与多路温度监控器而设计的复合材料热作模温压无线群控系统。本系统采用485总线网络采集压力数据,并通过无线模块传输压力、温度数据,实现了多点多信号的群控。本系统采用模拟串口技术对STC串行口进行软扩展,采用中转站方式实现系统对数据的并行采集,缩短了多点数据采集周期。通过本系统的应用,加强了叶片制作工艺过程中的参数监控。
  • 张有为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6): 29-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HRB335、HRB400 钢筋筋时效后的拉伸性能变化,找出了热轧带肋钢筋力学性能指标值的波动特点,并提出了减小工厂检验与用户检验力学性能指标值的差异的方法。
  • 董亚锋 任瑞锋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6): 32-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炼焦装炉煤水分是焦化企业一项重要的控制指标,与焦炉热工操作密切相关。人工检验水分存在费时、费力和测量频次有限等缺点。新型微波水分仪可在线测量装炉煤水分,具有测量准确、运行稳定、免维护等优点。微波实时测量装炉煤水分试验的成功,对于提高焦炉热工操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准研究
  • 刘金源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6): 35-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祥细阐述了运用ASTM E1268-01标准定量评定钢中显微带状组织,分析了影响测量精度和准确度的主要因素,与国标GB/T13299-91显微组织评定方法作了简要的比较。
  • 祝洪川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6): 40-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的成形极限曲线(FLC)检测国家标准GB/T 24171-2009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GB/T 24171.1-2009 和第二部分GB/T 24171.2-2009。第一部分的内容与传统的测试方法基本相同,适合大多数实验室及现场条件下的成形极限曲线检测,第二部分提出了一种更准确的实验室成形极限曲线测定方法,现阶段只有部分实验室能够满足试验条件要求。本文针对标准第二部分,对其中关于试样、试验装置、试验条件、应变分析等一些关键内容做了试验研究,就新标准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 缺陷分析
  • 李力 厚健龙 李娜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6): 45-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低合金高强度钢Q345E侧边开裂,采用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检验及硬度检测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侧边开裂主要原因为钢板局部过冷产生马氏体,经冷矫受力后造成裂开。
  • 焦安杰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6): 47-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显微组织观察,低倍酸蚀,电镜扫描等手段,通过宏观与微观的裂纹对比,分析S355JR带钢表面边缘裂纹主要为板坯角裂引起;指出形成S355JR板坯角裂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有效避免措施。
  • 郑吉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6): 53-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简要描述了转子引线楔下不锈钢垫条断裂失效现象,并对失效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最终结论表明氧化磨损和疲劳是导致垫条失效的根本原因。
  • 王立辉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6): 56-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驻退杆裂纹件,采用金相检验、化学分析、硬度试验、扫描电镜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根据驻退杆装配后出现开裂这一现象,结合其生产工艺流程以及裂纹起始部位断口微观形貌特征,分析认为驻退杆的开裂原因为驻退杆的金相组织调质不良,加上夹杂物含量较多,在过盈配合时,受较大应力而开裂。
  • 钟振前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0, 28(6): 59-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断口分析、低倍检验、高倍组织以及模拟热处理人工断口观察等实验对模具钢在热处理裂纹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模具钢裂纹是在淬火过程中扩展形成的,钢中的白点缺陷和超尺寸夹杂物是引发淬火扩展裂纹的主要原因。由于钢模块在缺陷和裂纹形成后又经历了不同的热处理阶段并在室外放置了较长时间,原始实物断口不可避免的发生一些破坏给断口分析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采用模拟热处理人工断口的方法,即在与钢模块类似的热处理制度下加热人工断口,观察加热温度对断口花样钝化的影响,并与实物断口进行比较,由此判断白点裂纹和淬火扩展裂纹的形成阶段。这种实验分析方法针对工件裂纹受到高温作用影响而使断面发生损坏的裂纹成因失效分析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