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2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1-05-15
  

  • 全选
    |
    试验研究
  • 袁森,吴晓春,庄郁健,张洪奎,罗毅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3):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4Cr16MoN钢是一种新型钢种,它的平衡相图和CCT曲线可以为试验钢的大生产和热处理提供依据,为了和4Cr16Mo钢进行对比,通过JMatpro模拟软件计算4Cr16MoN和4Cr16Mo钢的平衡相图,再利用DIL805A热膨胀相变仪测定其CCT曲线,试验条件是1 050 ℃奥氏体化,保温5 min,按照10、3、12、1、05、01、008、005、003 ℃/S等不同冷速冷却。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试验钢计算的平衡相图中,高温区很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单相奥氏体,未出现δ铁素体相;两种试验钢CCT曲线都有独立的珠光体和贝氏体转变区域,4Cr16MoN钢的P临界冷速和B临界冷速分别是01 ℃/s和12 ℃/s,而4Cr16Mo钢的P临界冷速和B临界冷速分别小于003 ℃/s和3 ℃/s。
  • 张善业,高怡斐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3): 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分别从实际情况出发严格控制试验温度和通过试验标准试验了同种钢不同温度下的冷热疲劳性能。分析两次试验结果发现,裂纹都在缺口处萌生。按照试验标准试验所得的疲劳裂纹较大。控温温度越接近试验温度,两者试验数据越接近。
  • 李建春,张志巍,张寿禄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3): 8-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拉伸、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对奥氏体不锈钢022Cr17Ni12Mo2材料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由950 ℃升高到1 250 ℃,材料022Cr17Ni12Mo2的晶粒越来越粗大,α相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1 150 ℃达到最低点1.60%;试验材料的抗拉强度Rm、规定非比例强度Rp02和Rp10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塑性明显提高。冷却方式对试验材料的晶粒大小、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几乎没有影响,但与空冷方式相比,采用水冷方式有利于组织中α相含量的降低,规定非比例强度Rp02和Rp10均提高了30 MPa到40 MPa。
  • 王平,孟令友,游凯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3): 12-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超组元模型和LFG模型,计算了TRIP钢的碳在γ/α相界面处奥氏体侧的平衡浓度xγ/αC、先共析铁素体相变驱动力ΔGγ→α+γ1和珠光体相变驱动力ΔGγ→α+cem以及相变平衡温度Ae3和Ae1,并分析了不同热变形和化学成分的影响。计算TRIP钢未变形条件下的相变平衡温度Ae3和Ae1与试验值吻合较好,显示了本文相变热力学计算的较高精度。
  • 张念生,朱德泉,许伟,张小龙,金定洲,赵弘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3): 16-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偏心拉伸试验是材料力学试验教学内容之一。传统的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无法直接进行偏心拉伸试验。设计了一种可安装于万能材料试验机的偏心拉伸简易装置,可以有效测定拉弯组合变形的应变,从而可以计算出材料的最大应力,扩展了万能材料试验机的功能。
  • 张寿禄,秦丽雁,李俊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3): 19-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大气环境下AISI430铁素体不锈钢在950~1 050 ℃的高温氧化行为,采用热分析仪进行了恒温氧化试验,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观察分析了氧化表面形貌和组成。结果表明:950 ℃下氧化比较缓慢,氧化增重较小,氧化表面致密平整;1 000 ℃以上氧化迅速,氧化增重显著增大,表面有大量的氧化铁突起;致密氧化层由八面体的铬锰尖晶石颗粒和近球形的氧化铬颗粒组成。
  • 张国涛,那顺桑,徐倩,宫进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3): 22-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显示不锈钢组织时用王水来腐蚀,但是王水腐蚀方法使组织细节信息丢失比较多。配制了用于Cr13型不锈钢的显微组织显示的几种化学腐蚀剂,介绍了它们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条件,对比它们的腐蚀效果。结果说明:含有铜盐的腐蚀剂具有组织显示清晰、显示重现性好、操作方法简单、试剂保存时间长和配方简单等优点,为不锈钢光学显微镜分析提供了方便条件。
  • 测试技术
  • 陈武,高怡斐,梁新邦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3): 36-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矩形横截面试样最大弯曲应变的测量方法一般较多使用四点测量方式。但三点测量方式也有其优点,只有三测量通道。结构得以大大简化,实现自动化测量相对简单。通过推导,国家标准GB/T1040.4-2006和国际标准ISO527-4:1997附录B给出的三点式测定方法的计算公式有错误。
  • 缺陷分析
  • 陈伟峰,徐云峰,任鹏波,余兆新,徐国平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3): 42-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强度汽车轮毂螺栓在汽车运行时发生断裂。对断裂螺栓进行宏观和微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 金相检验硬度检测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螺栓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均正常。经对螺栓变形情况及受力情况分析,认为螺纹损伤、安装工人的安装不得当,引起螺栓安装时预紧力不足,导致螺栓发生疲劳断裂。
  • 李晓曼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3): 45-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钢材的取样、制样、试验过程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影响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传统的试样加工和试验设备精度低,人为影响因素大,不能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在试验室的设计中采用专用试样加工设备、提高试验机的自动化水平可减少测试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减轻试验人员紧张而繁琐的劳动,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并确保测试周期。
  • 才筝,,张志霞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3): 48-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316L焊管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沿管壁圆周方向的裂纹。采用宏观形貌观察、金相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焊管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焊管断裂方式为沿晶断裂,在断裂晶面和附近晶界上有铜元素富集,管壁内侧有富铜颗粒粘附。开裂主要原因为液相铜扩散进入奥氏体晶界引起晶界脆化,在应力作用下引起焊管开裂。
  • 王福良,李明贤,何力国,王学伦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3): 51-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借助低倍、金相、扫描电镜及能谱等分析手段对Q235B热轧H型钢翼缘边部裂纹缺陷进行了研究,得出并验证了连铸坯皮下气泡、角部裂纹是造成H型钢翼缘开裂的主要原因,而浅表层夹杂则促进了裂纹在轧制过程中的进一步扩张。钢坯温度过高、加热时间过长,也会导致因钢坯过热、过烧引起的型钢翼缘轧制开裂,鉴于此,优化了温度控制工艺,工业实践效果显著。
  • 耿灿,王银军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3): 56-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HP 295拉延月牙开裂缺陷样品进行失效分析,探讨缺陷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月牙开裂缺陷的形成主要与冲压拉延的应力状态、材料中的沿轧制方向分布较多细长MnS夹杂有关,中心偏析、较明显的带状组织进一步促进了月牙开裂缺陷的形成。
  • 焦安杰,阎丰兵,安宝林,何力国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3): 59-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质量异议批次的65号盘条拉拔断裂试样进行缺陷分析,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化学分析法等手段对其在冷拉拔过程中产生“杯锥”状断裂的试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杯锥状”断口的形成主要是铸坯缩孔、盘条组织异常、索氏体化程度低、内部中心偏析等原因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