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2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1-09-15
  

  • 全选
    |
    试验研究
  • 刘冬,,李卓球,宋显辉,朱四荣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5):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型钢结构发展迅猛,但经过长期服役,一旦发生破坏,后果十分严重,因此开展钢结构健康监测具有重大意义。以普通Q235钢板为研究对象,在其下表面铺设自制的碳纤维智能层,并对其进行3点弯曲试验,试验过程中钢板下表面的智能层的电阻变化率的变化与钢板下表面的平均应变的变化呈现很好的一致性。智能层的电阻变化率随钢板应变线性变化,灵敏度高,且具有很好的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根据碳纤维智能层的良好传感特性,可以实现钢结构服役过程中应变场的监测。
  • 李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5): 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对GOST-2钢-60 ℃低温冲击韧性不合格车轮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原因是磷含量高、MnS夹杂多、存在带状组织,且晶粒尺寸较大。在生产中通过加入铝钒元素细化晶粒,并采用低氧钢、低磷钢及超低硫钢冶炼工艺和钙处理等措施,消除了钢中的条状夹杂物,改善了车轮的低温冲击韧性,显著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 汪勤峰,申波,张品贵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5): 9-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实验室条件下综合阐述了目前高炉喷煤助燃剂的助燃机制,利用热分析法对2种煤粉助燃剂进行试验。通过试验发现,高炉煤粉加入助燃剂后可以使煤粉着火点提前,使煤粉拥有较高放热量,燃烧反应进程加快,所选2种助燃剂助燃效果不同。
  • 刘志亮,高艾华,李文强,伊洋洋,王英杰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5): 12-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板带材是钢铁行业的主干产品,板形控制是板带轧机的关键技术,平整是提高板形精度的重要手段,平整机的板形控制能力直接影响到成品板带材的板形质量。利用建立的理论模型对DSR平整机各板形控制机构的板形调控功效进行了研究。计算了不同宽度下弯辊力及各压块力的板形调控功效曲线,为DSR技术的在线控制和设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 郭万根,刘越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5): 15-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观察分析了不同稀土添加量高铬铸铁的铸态微观组织;通过对不同氧化温度和保温时间下不同稀土添加量的高铬铸铁高温氧化过程的对比,探讨了含稀土高铬铸铁抗高温氧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稀土元素的加入,高铬铸铁组织中晶粒得到了明显细化,碳化物形状发生了变化;高铬铸铁单位面积上氧化增重随时间变化遵循抛物线规律;稀土质量分数为0%~0.3%时,高铬铸铁的抗高温氧化性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当稀土质量分数超过0.3%,其抗高温氧化性降低。含稀土高铬铸铁抗高温氧化机制:在高温阶段,扩散主体从阳离子逐渐转变为阴离子,减缓了氧化膜的生长速度,抑制应力的产生,从而阻止了氧化膜起皱,有效地防止裂纹。
  • 测试技术
  • 王丽英,薛永平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5): 20-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极限拉深比用直观的方式反映了薄板材料的压延性能,它的测试可以用Swift试验方法完成,也可以用Engelhardt试验方法完成,且试验结果受润滑方式影响较大。采用两种试验方法、两种润滑方式测试了不锈钢薄板的极限拉深比,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拉深油润滑方式下测得的极限拉深比远远高于凡士林润滑方式,并且试验结果稳定;不发生剪裂时,拉深油润滑方式下两种试验方法测试的极限拉深比相差很小,相对偏差小于1%。
  • 谷瑞,张涛,王振清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5): 23-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面内压缩性能是表征材料的重要方面。而对于面内压缩来说,为了保证试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需要保证载荷的偏心率在一定范围内。讨论了针对纤维增强塑料面内压缩设计的数字测量系统。为了达到测量和控制精度,应用了特制夹具、专门的AD620 仪表放大器和高精度快速数据采集板AMPCI-9101,来保证传力的准确性和测量的准确性,并且编写特殊的软件。依据操作流程进行试验,使得偏心率小于0.1,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 杜鹏,郭丹丹,祝丽荔,巨文军,张少民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5): 26-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GB/T 528-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测定了聚氨酯弹性体的拉伸强度,系统地分析了该法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并对其进行了评定.对拉伸强度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和量化。当聚氨酯弹性体的拉伸强度为49.2 MPa时,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1.12 MPa。
  • 刘杰,顾光耀,赵越,王振清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5): 29-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主要介绍了使用单片机实现多路容栅位移传感器的数据信号的采集、处理与传输。CD4514BE以及STC89系列单片机实现对多路容栅位移传感器的信号采集与处理,中继仪通过无线通讯与上位机相连,实现数据在上位机的显示与实时存储。通过实践证明该系统符合要求,使用方便,精确度高,同时实现数据的实时储存与显示。
  • 缺陷分析
  • 陈瑜,王建忠,李娜,祁立国,张浩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5): 33-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45圆钢热顶锻开裂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裂纹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圆钢折叠缺陷是引起热顶锻裂纹的主要原因,同时局部脱碳加剧了顶锻开裂。可以通过严格执行检修和轧制制度,同时配合优化轧钢加热制度来消除热顶锻裂纹的发生。
  • 刘爽,岳增武,马翠花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5): 36-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某超临界机组磨煤机输入轴在运行3个月后发生断裂。通过对该轴进行金相检测、化学元素成分检测、力学性能检测、断口宏观和扫描电镜分析后表明,输入轴的金相组织和化学元素组成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其断口为典型的脆性断口,断裂方式为低周期疲劳脆性断裂。由于该输入轴的表面没有按要求进行渗碳处理,表面硬度低,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都低于产品质量证明书的要求,导致裂纹源萌生于轴键槽的受力侧;而键槽的位置设计不合理,加快了断裂的过程。
  • 李彦军,亓建,陈彬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5): 40-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冷轧薄板系莱钢产品新品种,鉴于质检人员对各种缺陷的检验判定经验积累不足,特对生产过程中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造成后果进行辨析,为检查判定寻求平衡尺度和参照,并对今后的工作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 陈德香,才筝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5): 46-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金相检验、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等检测手段对低碳软钢SPHC冲压起皮的缺陷试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翘皮的皮下基体表面及横截面都发现保护渣的成分元素。连铸时结晶器内保护渣卷入铸坯表层,轧制变形后被拉长存在于带钢皮下表层是引起SPHC带钢翘皮缺陷的主要原因。
  • 李吉东,黄楠,许庆太,孙中强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5): 49-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厚度为20 mm的Q235B热轧钢板,在拉伸试样上出现断口分层缺陷。通过化学成分、力学性能、低倍、金相、扫描电镜及能谱等检验手段,对断口分层缺陷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钢板中心偏析、夹杂、带状组织是造成钢板拉伸试样断口分层缺陷的主要原因。
  • 李家征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5): 53-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40Cr圆钢表面开裂试样进行分析,发现圆钢裂纹处金相组织正常,开裂不是由于夹杂物及不良组织造成,表面划伤是造成圆钢表面裂纹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加强导卫及辊道的检查等措施,消除表面裂纹的发生。
  • 陈立章,史军锋,张国堂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5): 56-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酒钢连续热镀锌机组自投产以来,表面麻点缺陷一直是影响镀锌产品质量的主要缺陷,它不但影响了热镀锌产品的外观,而且会使热镀锌产品的抗腐蚀性降低,从而影响镀锌产品的使用性能。通过对酒钢热镀锌钢板表面的麻点缺陷进行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及对入口活套和出口活套辊面粗糙度的测量分析,得出镀锌板表面麻点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辊面粗糙度过大造成镀层表面硌伤,从而产生凹坑麻点缺陷,同时镀后产生的锌粉(粒)及附着的灰尘也会产生麻点缺陷。经过对辊面进行磨光处理及定期清理后,有效减轻了镀锌板表面麻点缺陷。
  • 国外技术
  • 西名庆晃,今西大辅,吉永阳一,横山康雄,前田亘,译者:刘雪寒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1, 29(5): 60-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红外热像仪法探测龟裂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