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3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3-01-15
  

  • 全选
    |
    试验研究
  • 李鑫磊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1):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Gleeble-1500 热应力/应变模拟机对TRIP钢进行热模拟试验研究,发现试验钢的最终组织主要由铁素体(F)、贝氏体(B)和残余奥氏体组成。结果表明:加热温度为800℃时,试样的显微组织较为理想;贝氏体等温温度为400 ℃且等温时间为3min时,试样的显微组织较为理想,工艺制度最佳。为TRIP钢工艺制定提供了重要指导。
  • 周健,马党参,朱娇,秋立鹏,陈再枝,李向阳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1): 5-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H13热作模具的加工过程中发现表面产生点状缺陷,对点状缺陷进行了测试分析,利用FeCl3溶液浸渍的方法加速H13钢表面的腐蚀速度,以观察H13钢的表面在Cl-的作用下的腐蚀起源。结果表明:H13钢表面的点状缺陷是点蚀,点蚀坑中的腐蚀产物含有O、Cl等成分;第二相质点(如Mo6C碳化物)、Al2O3夹杂物及共晶碳化物等与基体的界面都可能成为点蚀的起源;该点蚀坑的形成可能与模具存放过程中的局部环境等因素有关。
  • 尚明,刘发友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1): 11-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高强度弹簧钢拉伸试验中钢材塑性结果失效原因的分析,阐述了试样加工的规范性以及试样夹具形状对拉伸试验结果的影响,提出由于拉伸试样与夹具之间不能保证同心,造成试验过程中产生偏载从而影响试验结果的真实性。依据保持试样与夹具同心这一原则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采用楔形夹具夹持试样,通过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 吴青松,祝洪川,王立新,雷泽红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1): 14-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成形试验机和万能材料试验机,对DC01、DC06、HC340LA、HC420LA 钢进行了制耳试验和室温拉伸试验,获得了其制耳率和不同计算条件下的塑性应变比各向异性度Δr,并分析了Δr与Z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单点法测定塑性应变比r值时,r值与应变的路径特征干扰了试样结果的测定,试样结果间的离散性较大,塑性应变比各向异性度Δr与制耳率Z无对应关系。采用回归方法测定r值时,可以有效消除r值与应变的路径特征的干扰,塑性应变比各向异性度Δr与制耳率Z成比例关系。
  • 章传国,郑磊,刘俊亮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1): 17-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电子能谱等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了高铌管线钢的显微组织特征和析出相种类、大小及形态。结果表明,采用控轧控冷工艺(TMCP)生产的高铌管线钢具有细化的显微组织和多种类型的析出相,显微组织主要为高位错密度的针状铁素体、少量多边形铁素体和MA岛;第二相粒子主要包括板坯再加热过程中未溶解的TiN、以TiN为核心的高温析出NbC、形变诱导析出的NbC和低温弥散析出的细小NbC。细化的有效晶粒尺寸,以及高密度位错与弥散析出相间的交互作用,确保了高铌管线钢获得高的强度和韧性。
  • 测试技术
  • 王春芳,李南,李玲霞,赵晓丽,李继康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1): 21-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i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薄膜样品的制备质量在TEM观察中非常重要。总结了钢铁材料TEM样品制备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对于采用双喷电解抛光方法制备的效果不理想的钢铁TEM样品,采用电解双喷减薄和离子减薄联合可以成功制备地TEM薄膜样品。
  • 于桂玲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1): 25-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60Si2CrVAT弹簧钢的直接淬硬法所获得的晶粒度与氧化法中试样表层不同的深度及不同的腐蚀方法所获得的晶粒度的检验比较,分析了用氧化法检验60Si2CrVAT弹簧钢奥氏体晶粒度时出现错误结果的原因,得出用氧化法检验60Si2CrVAT弹簧钢奥氏体晶粒度最准确的方法是一定要控制检验面的打磨深度,将检验面最表层氧化铁皮轻微磨掉即可,抛光后直接观察或经15%盐酸酒精溶液腐蚀使晶界更清晰后观察评定。
  • 吴敏,王俊鹏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1): 29-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不同型号的不锈钢具有不同的抗腐蚀能力及其他物理特性,为保证在不同环境下使用合适性能的不锈钢产品,需要对不锈钢进行成分分析。采用便携式X荧光光谱分析仪,利用经验系数法建立了不锈钢中常见的Ti,V,Cr,Mn,Fe,Co,Ni,Cu,Mo九个元素的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使用便携式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不锈钢中主要元素进行含量分析并对样品牌号进行快速分析是一种对样品快速分析的测试方法,值得在实际分析中推广。
  • 缺陷分析
  • 温国栋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1): 33-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宏观形貌和显微组织观察,分析了预应力钢丝及钢绞线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断裂问题,包括(近)表面异常显微组织导致的原材料盘条断裂、表面裂纹导致的半成品断裂以及网状渗碳体和马氏体导致的笔尖状断裂。结论表明:针对盘条质量、时效结果以及外部因素等方面中的具体过程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地避免断裂的重复出现。
  • 韩启彪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1): 37-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有效降低Q345B低合金钢板的拉伸试样断口分离造成的质量改判损失,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原位分析仪等设备从微观组织、应力分布状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钢板中长条状硫化物和连铸坯中心偏析是形成拉伸断口分离的内在原因,而拉力试验时拉伸试样的受力方式是断口分离的诱因;通过采取控制硫化物、连铸机检修、铸坯缓冷等措施,显著减少了断口分离缺陷改判率。
  • 杨勇,郭红英,段丙谦,焦波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1): 41-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强度23MnNiMoCr54链环钢是煤矿设备主要部件,在进行生产测试过程中发生断裂。对该链条钢裂纹部位进行了金相检测、化学元素成分检测、扫描电镜和断口检验和俄歇电子能谱仪分析。结果表明,链条钢的化学元素组成、气体含量、低倍组织和夹杂物含量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其金相组织为回火屈氏体,实际晶粒度为4级,断口为典型的脆性断口, 断裂方式为沿晶脆性断裂。由于链环在生产过程中热处理不当,淬火加热温度过高,产生过热组织,造成链环晶粒粗大,在随后的回火过程中由于加热温度或者加热时间不当,导致晶界处杂质元素偏析,从而形成回火脆性。在晶粒粗大的情况下同时出现回火脆性,导致了链环钢在试验检查时发生沿晶脆性断裂。
  • 阮强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1): 47-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酒钢CSP连铸连轧生产线生产热轧卷板过程中,阶段性出现表面纵裂纹缺陷,导致大量废品。研究过程对缺陷在厚度规格、宽度规格的统计规律进行了分析,对成品板材缺陷与铸坯缺陷宏观形态与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对成品板材裂纹缺陷进行了金相分析,并使用扫描电镜对缺陷进行了形貌与能谱分析。最终确定此种裂纹发源于结晶器弯月面处凝固前沿不均匀的热力学条件,在结晶器锥度不合适、二冷区冷却不均匀条件下进一步发展,导致铸坯表面裂纹达到足以产生成品表面裂纹的程度。按照分析结果,针对钢水成分、主要浇注工艺参数、保护渣、连铸设备等各个方面制定出控制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 赵景全,陈瑾,温寅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1): 53-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集装箱板在轧制过程中出现的翘皮问题进行电镜扫描及能谱分析,认为翘皮的产生是由于冶炼时保护渣未处理干净,同时由于加热或轧制时局部高温,产生氧化,在较浅的表面区域形成氧化物,当夹杂物较多且体积较大时,由于夹杂物距离表面较浅,经过多道次轧制后夹杂物从表面溢出,从而带动附近金属撕裂形成翘皮。
  • 专题研讨
  • 赵文冲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1): 58-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台KRZKZG-08-01全自动抗热震性试验机,在使用中多次出现夹砖器不能停在出水后的正常位置上,总是存在滞后,造成加热炉门不正常开启导致热量散失使炉温快速下降,当滞后严重时夹砖器甚至在出水后根本不停止,带着滴水的砖直接进入高温下的炉膛内,这严重影响电炉内衬及发热元件的寿命,也易造成设备事故。经过检查,最后确定是JZ系列中间继电器存在延迟释放问题,原因是它内部E形铁芯表面存在油污造成吸合后粘连,在线圈断电后不能马上分离而引起触点延时释放。在对铁芯表面油污进行清理后,消除了延迟现象,使该设备工作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