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3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3-06-15
  

  • 全选
    |
    试验研究
  • 王斌 ,刘正东,程世长,刘春明,王敬忠,包汉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3):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蒸汽氧化试验平台,模拟锅炉运行工况基本相似的高温蒸汽环境,对S31042奥氏体耐热钢进行了650和700℃蒸汽氧化试验。分析了氧化层的形貌、相组成和成分分布,结果表明,随着氧化时间的增长,氧化层厚度明显增加,分层现象明显,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疏松多孔结构的富铁氧化物,内层为富铬氧化物;CrO2(OH)2的挥发导致了外层富铁氧化物的形成,(Fe/Cr)3O4内层的形成能够有效减缓蒸汽氧化进程,进入稳态氧化阶段后氧化层厚度将基本保持不变。
  • 赵成志,李凤艳,刘宁,吴贵林,杨亮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3): 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热处理试验,研究表明 GH2787合金的纵向低倍组织级别随固溶温度提高而增大。750℃的持久性能随固溶和时效温度、时效时间的增加而提高。最终摸索出保证性能合格合理的热处理制度。
  • 王璞,罗俊义,刘宗利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3): 9-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Thermo-Calc 软件计算得出Al含量对K418合金的TCP相析出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K418合金析出相为MC相、M23C6相、γ相、γ′相、σ相、μ相、α-Cr相、M3B2相和液相。Al质量分数在6.5%~5.5%成分范围内,碳化物、硼化物、液相线的含量变化较小,有少量α-Cr相析出。随Al含量减少,TCP相析出含量而减少且呈阶段性变化,在710℃以下以μ相析出为主;在710℃和840℃之间以σ相析出为主。降低σ相析出含量,Al质量分数建议控制在6.0%~5.5%范围之内。降低μ相和TCP相析出含量,Al含量建议接近下限。综合考虑,为减少K418合金TCP相析出,Al质量分数建议尽量接近下限5.5%,而实际生产中制定Al含量的目标值还需考虑合金使用强度、冶炼烧损量和脱氧消耗量。
  • 邵军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3): 14-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IMO(国际海事组织)《货油舱用耐蚀钢试验程序》规定的模拟货油舱内底板腐蚀试验方法,研究了组织为马氏体、贝氏体+铁素珠、珠光体+铁素体的低合金高强度船板钢在酸性氯离子环境下耐蚀性。试验结果显示显微组织对钢的耐蚀性有显著影响。马氏体试验钢具有组织单一、碳化物析出少、产物膜对基体的保护效果最好的特点,其平均腐蚀速率最低。复相的珠光体组织,其渗碳体有较高的电位,与铁素体组织存在相间电位差,从而促进了铁素体的腐蚀,其锈层完整性和保护效果较差,腐蚀速率最高。贝氏体+铁素体试验钢相对马氏体试验钢在组织单一性上较差,但相对于珠光体+铁素体试验钢,其富碳相较少且分布均匀,这些对其在货油舱内底板环境中的腐蚀微电池数量和程度产生影响,因而其耐蚀性介于马氏体钢和铁素体+珠光体钢之间。
  • 罗静,陈雪慧,张彪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3): 18-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不同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奥氏体体积分数、晶粒尺寸等方面,研究了Ni当量对00Cr13Co9Ni5Mo5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冲击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Ni、Mn可扩大奥氏体区,随着Ni当量的增加,奥氏体体积分数明显上升,可显著提高材料的冲击韧性。
  • 测试技术
  • 刘家满,王书庆,郭洪山,王志宇,金喆,王旭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3): 22-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胀断连杆挤压螺纹是行业内的先进技术,但其质量检测评价参数缺乏清晰的标准。以C70S6胀断连杆为例详细介绍了挤压螺纹的成形机制和挤压工艺,概述了挤压螺纹的优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胀断连杆挤压螺纹质量的检测评价参数,认为挤压螺纹的牙高率、表面硬度、粗糙度及加工精度等参数对其质量检测评价尤为重要,且已在柴油机胀断连杆挤压螺纹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应用。
  • 张敬敏,王春华,周巍松,陈武,李远征,李江涛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3): 25-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视频引伸计与传统的引伸计相比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测量范围大、分辨力高等优点,但是由于涉及光学采集、视频传输、图像处理等多个方面,每一个步骤都可能引进误差,因此减少误差对于提高视频引伸计的准确度、稳定性及可靠性至关重要。给出了视频引伸计的原理、误差范围,同时从数据获取、外部震动、光的震动、试样在线变化、数据提取、数据处理等各方面详细分析了视频引伸计误差的来源。在试验中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试验操作,提高硬件性能,优化软件算法可以减少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桂兴亮,肖峰,陈昌华,钱健清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3): 29-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试验,比较了火车车轮超声波检测接触法和水浸法的仪器增益数、信噪比、灵敏度余量等参数。静态、平面检测试验表明:使用非聚焦探头时,水浸法的信噪比和灵敏度余量低于接触法,但水浸法的噪声水平也低于接触法;使用聚焦水浸探头时,水浸法的信噪比和灵敏度余量可达到接触法的水平。
  • 牛瞳,罗静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3): 34-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高温硬度试验机对测量过程中不同试验力的保持时间,以及试验结束后停止真空泵时不同试样的温度进行对比,优化高温维氏硬度试验过程中的操作参数,确保试验机操作的合理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 缺陷分析
  • 李艳琴,石兴,赵磊,金锋,刘喜双,高国强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3): 37-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型车轴的同一个内部缺陷,由于采用的检验标准不同导致判定结果不同。为了分析该缺陷的实际情况,根据两个不同的检验标准规定,现场采用普通A型超声波探伤仪进行分析对比,通过现场检测试验、分析判定,按照车轴制造单位采用的检验标准该车轴是合格品,而按照车轴使用单位采用的检验标准该车轴是不合格品。同时为了直观地对该工件内部缺陷进行识别、分析和判断,又采用了先进的超声波相控阵检测技术对该缺陷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测及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显示出新技术运用的优势,但也同样显示出缺陷取向与探测方向关系的重要性。
  • 黄飞 朱兴江 甘正斌 彭文翔 卢丹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3): 43-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某散装水泥罐车空气压缩机曲轴在运行一个月内发生断裂,采用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微观断口分析及能谱分析方法对其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未按要求对曲轴进行热处理使材料的力学性能未达到设计使用要求,导致材料的疲劳强度降低,造成了空压机曲轴的早期断裂。
  • 蒋佩华 姚志江,许宗凡,王慧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3): 47-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齿轮件端面因表面出现大量孔洞而报废,为了探索报废的原因,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光学显微镜、氢分析仪对该螺栓断裂处进行了宏观、微观、化学成分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原材料存在较严重的带状偏析,端面偏析处在腐蚀环境下产生孔洞致使齿轮件报废。
  • 傅晔,王晓娜,杜学钢,高成旺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3): 51-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满足列车提速和车轮快速准确探伤的需要,研制了列车车轮超声波自动探伤机。探伤机通过旋转扫查的方式,由8通道分设2个探头组,同时扫查轮毂的内侧面和踏面;通过工控机与DMC运动控制卡控制液压系统和驱动电机实现自动探伤的各种运动;通过应用小波变换对超声波回波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基于Labwindows/CVI 编写操控软件,实现人机交互。实际应用表明该自动探伤机结构合理、运行稳定可靠,降低了探伤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列车车轮探伤的效率和准确性。
  • 曹景炜 王飞 李涛 马永强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3): 55-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了全淬透钢轴承套圈在磨加工后表面出现的裂纹,经高倍分析缺陷处无明显脱碳,经能谱及电镜面扫描分析裂纹内主要元素为氧、铝、钙、锰等元素,且以氧、铝元素为主,其直接原因为夹杂物造成材料宏观裂纹;经讨论脆性夹杂物将严重影响轴承的使用精度及寿命,对该批材料进行全部报废处理。
  • 专题研讨
  • 崔桂梅,冯小东,李伟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3): 58-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棒材连轧过程对各连轧机的协调能力要求极高,其中任一轧机的波动都会影响其前后轧机状态及轧件形变。传统棒材轧制虽采用直流电机和活套装置,实现无张无扭轧制,但这并不能保证每道次轧件的变形和断面形状都合理、正确。通过对工程法轧制压力的综合分析以及对轧制过程中影响棒材直径的各相关量的全面考虑,建立了基于BP网络的椭圆-圆孔型轧制压力预测模型,再结合 AGC系统共同实现棒材的高精度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