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3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3-12-15
  

  • 全选
    |
    试验研究
  • 武战军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6):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CSP工艺生产无取向电工钢各工序的设备特点、采用的工艺控制手段和电工钢产品质量情况,结合生产实践证明了马钢CSP工艺开发的无取向电工钢产品丰富了薄板坯连铸连轧的品种结构,发挥了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无取向电工钢性能均一、稳定的特点。
  • 方圆,张宏艳,崔阳,阳代军,赵运堂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6): 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微量Ti对C-Si-Mn-B系低合金高强度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问题,采用拉伸、冲击和弯曲试验机、光学显微镜以及透射电镜对试验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含钛钢和无钛钢性能均满足S355J0标准要求,无钛钢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钢中析出物为50~100nm多依附在MnS颗粒上析出的BN粒子;含钛钢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粒状贝氏体,析出物主要为50~150nm的TiN粒子。且微量钛的加入可显著抑制C-Si-Mn-B钢中BN的析出,使得固溶硼元素的含量增加,并通过在钢的相转变过程中促进贝氏体形成以及组织细化,达到提高强度的效果。
  • 李鑫,赵捷,包俊成,宁保群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6): 8-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Nb-Ti复合微合金化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的热模拟试验,结合显微组织观察和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Nb-Ti复合微合金化钢的临界淬火速率约为23℃/s,并且有很好的淬透性。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相变开始温度和结束温度均有所下降,室温组织中铁素体的含量逐渐减少,先期容易发生贝氏体转变,使后期形成马氏体板条或马氏体片变得更细,从而有利于强度和韧性的提高。
  • 刘东风 ,卫英慧,范光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6): 12-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拉伸应变对LNG储罐用9Ni钢低温韧性的影响。试验钢经不同拉伸应变后选择低温时效和高温回火处理,对经不同工艺处理后的试样进行了低温冲击韧性测试,并结合金相组织和TEM等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应变达到5%以上时,9Ni钢的应变时效敏感系数较高;但在所有变形范围内(2.5%~7.5%),经合适的温度热处理后,韧性均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无时效现象的发生。
  • 杨成广,周宏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6): 17-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本钢590MPa级热镀锌双相钢的研发生产,为满足强度和成形性能要求,根据相变强化机制进行成分和工艺的设计,重点研究生产过程中化学成分、热连轧、冷轧、连续退火热镀锌工艺的控制要点,并对产品的微观组织及性能指标进行分析。批量生产实践表明产品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应用于汽车高强结构件。
  • 测试技术
  • 夏彪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6): 21-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GCr15试样采用正火和球化退火处理,并依据GB/T 224-2008中的金相法进行检测,比较了热处理后及轧制后试样的脱碳层深度。
  • 鞠新华,温娟,崔桂彬,孟杨,郝京丽,蔡宁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6): 23-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铝镇静钢汽车板中碳化物的金相法和EBSD法的定量分析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金相法需要首先使用特殊的浸蚀剂将碳化物着色,然后利用金相软件对着色后的组织照片根据灰度分布进行碳化物含量的定量分析;EBSD法是利用EBSD技术根据扫描的花样质量分布进行碳化物含量的定量分析。金相法简单快捷并且误差小,EBSD法耗时且误差大。
  • 缺陷分析
  • 高冰,杨相歧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6): 28-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产生机理,找出了生产和检验过程对晶间腐蚀性能的诸多影响因素。通过合理控制碳含量、制定科学的热处理制度、严格控制试样的制备过程和质量,使控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和晶间腐蚀性能得到很好的匹配。
  • 杨建平,赵亚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6): 32-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A36钢板冷弯断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运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等手段对断裂试样的形貌、组织和成分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冷弯断裂是由于钢板表面的较厚贝氏体组织层引起的,此外,钢中存在大量夹杂物尤其是硫化锰夹杂,严重破坏了钢基的连续性,也是导致冷弯断裂的原因之一。
  • 周刚,张家相,蔡晓霞,高长益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6): 36-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断裂钢筋化学成分的分析,断口形貌的观察,金相组织的检验,结合试样外观及力学性能检验,对比了送检试样的力-位移图,确定了HRB400螺纹钢的冷弯断裂是因带张力矫直致使钢材屈服消失,伸长率减小,变相减小了钢材弯曲时的弯心直径,最终导致其在冷弯过程中发生断裂。
  • 余宏伟,汪菊华,李德发,易勋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6): 41-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不同过热度浇注了连铸坯,轧制了70mm的Q345GJZ15厚钢板。为研究连铸过热度对厚钢板抗层状撕裂性能的影响,通过拉伸试验机对钢板Z向拉伸试样进行了检测,应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对拉伸断口形貌、组织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拉速下,过热度高,连铸坯中心偏析严重,等轴晶比例少,钢板抗层状撕裂性能差。连铸坯中心偏析经轧制不能完全消除,含Nb、Ti的碳化物和MnS等夹杂在中心聚集,并形成贝氏体和马氏体组织,是造成厚钢板Z向拉伸脆断的主要原因。
  • 张高锋,廖力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6): 46-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重庆钢铁(简称“重钢”)某批次生产的中厚板,在拉伸试验后,残样上出现白点状断口,其对钢板的伸长率有一定影响。通过对该类试样进行金相组织分析、热处理试验和现场调查研究,并对出现频次以及钢种作以统计,发现出现此类缺陷是钢中存在氢、较严重偏析以及各种应力所致。此外,从炼钢辅料、炼钢过程和轧制工艺3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避免了该类缺陷的产生。
  • 专题研讨
  • 阳义,李春福,李锡平,胡志强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31(6): 54-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试用于可膨胀管技术的TWIP钢30Mn25Cr10Ni2MoNbRe为例,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建立了Fe-Mn,Fe-C-Mn等各种晶胞类型的价电子结构模型。结果表明,合金元素Me的置换取代了Fe后,固溶引起键络价电子结构分布发生很大的变化,γ-Fe中键络的增强使键的分解和重构困难,起了强化作用。合金原子的含量影响了原子层与层之间主要键的键能强弱,使得TWIP钢滑移面相邻两层原子不易发生相对滑移,有利于孪生诱导塑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