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3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5-04-15
  

  • 全选
    |
    试验研究
  • 李晓峰,张有为,宋浩源,乔建军,闻 达,李佳根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33(2): 1-4.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400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对CR340/590DP热轧原料钢激光焊接组织性能进行探讨。采用激光焊机进行焊接试验,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焊缝组织,焊接接头组织为柱状晶粒,遵循凝固理论。焊缝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下贝氏体和低碳马氏体,热影响区为块状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焊缝有较好的强韧性。使用维氏硬度计对焊缝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在垂直于激光焊接焊缝方向呈现3个区域,为焊缝区,热影响区和基体;在平行于激光焊接焊缝方向上,焊缝中心区域硬度无明显变化。利用杯突试验进行焊缝的深冲压性能测试,首次破裂出现在基体上。对焊后接头中容易出现的气孔缺陷进行分析,探讨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有效的防止措施。
  • 彭文杰,龙会才,王 悦,薛 欢,葛 锐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33(2): 5-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400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常规疲劳试验和超声疲劳试验测试模具钢107周次疲劳性能和108超高周次疲劳性能,对模具钢超高周疲劳试样断口进行了分析。将两种不同频率下模具钢试样的疲劳性能进行对比探讨模具钢的频率效应,将20 kHz频率下两种不同尺寸试样的疲劳性能进行对比探讨模具钢的尺寸效应。结果表明:20 kHz和130 Hz下模具钢107周次的疲劳极限相差9%,不同尺寸的两种圆弧形试样108周次下的疲劳极限相差16%。
  • 王小艳,魏 帆,薛培婧,史长明,张燕飞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33(2): 11-12.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400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X射线应力分析仪,分别对双金属复合管制造过程中不同阶段包括316L不锈钢板、不锈钢衬管、爆炸复合后双金属复合管及外防腐后双金属复合管衬层的轴向、圆周方向及径向进行残余应力分布的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衬层在制造过程中不同方向的残余应力分布及变化规律,进而分析残余应力的变化对衬层抗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
  • 刘书龙,阴津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33(2): 13-1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400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140~180 ℃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CoFe2O4纳米颗粒。使用X射线衍射仪和振动磁强计检测CoFe2O4纳米颗粒。结果表明: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该颗粒的矫顽力先增大后减小,在160 ℃时出现峰值,晶粒尺寸和饱和磁化强度则持续增加。对上述CoFe2O4纳米颗粒进行磁分离处理,结果表明:该颗粒的晶粒尺寸和矫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原产物晶粒尺寸越小,晶粒尺寸和矫顽力提高的效果越明显。说明磁分离可以去除样品中的超顺磁颗粒,减小样品的晶粒尺寸分布,提高样品的矫顽力。
  • 测试技术
  • 马亚鑫 ,高怡斐,曾雨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33(2): 16-21.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400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高温合金微区相的力学性能,利用纳米压痕仪对镍基定向高温合金中沿柱状晶及垂直于柱状晶方向的共晶γ’相和枝晶干进行纳米压痕测试。结果表明:对于镍基定向凝固高温合金,沿着柱状晶<001>方向和垂直于柱状晶方向,共晶γ’相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均明显大于枝晶干;另外,对于共晶γ’相和枝晶干,无论是平均弹性模量还是平均硬度,沿着柱状晶<001>方向都比垂直于柱状晶方向的小。
  • 权淑丽,王 炜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33(2): 22-2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400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钢厂生产的热轧带钢65Mn不易酸洗的难题,使用X射线衍射仪,根据[K]值法和绝热法,对热轧带钢65Mn的氧化皮进行了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热轧后的65Mn带钢酸洗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热轧带钢65Mn的氧化皮中Fe2O3含量偏高(Fe2O3难溶于酸),而FeO含量偏低(FeO较疏松,比较容易溶于酸)。轧后冷却过程应适当增加冷却速度,提高氧化皮中FeO的比例。
  • 缺陷分析
  • 刘 敏,黄海娥,王俊霖,孙宜强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33(2): 26-30.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400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厚板在超声波探伤时大批量不合格,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断裂钢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板中探伤检测不合格部位存在很多的大尺寸夹渣、偏析条带和裂纹。分析认为大尺寸夹渣以及偏析条带在连铸和轧制时共同作用导致钢板内产生裂纹,大尺寸夹渣和产生的裂纹均会导致钢板探伤检测不合格。
  • 刘阳春,郭慧敏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33(2): 31-34.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400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伸长率不合格Q345R热轧板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部分Q345R钢热轧板卷伸长率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钢中出现较多的MnS和Al2O3夹杂物;热轧板卷的显微组织沿厚度方向不均匀,上表面一侧出现大量的贝氏体+魏氏体组织,心部至下表面一侧仍以铁素体+珠光体组织为主。存在带状组织不是导致伸长率不合格的原因。
  • 周宏伟 ,刘素芬,韩培德,孙远东,王 凡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33(2): 35-37.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400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汽车厂家用轮胎螺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的问题,使用金相显微镜、洛氏硬度计、原子荧光光谱仪、碳硫仪等仪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轮胎螺栓断裂是由于受力不均,局部存在应力集中,致使杆部受挤压产生变形和磨损,诱发了疲劳裂纹的萌生。在交变应力的继续作用下,疲劳裂纹进一步扩展,最终导致疲劳断裂。
  • 李 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33(2): 38-4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400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化学分析、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对客车辋裂车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裂纹源区域存在棱角分明的Al2O3夹杂,即使夹杂物符合标准但因其组成结构及形态控制不合理,在材料使用状态恶化时,也可造成辋裂失效。通过将铁路客车及高速列车用车轮钢中氧化物控制为“球状MnS包裹氧化物”复合结构,并使其微细化与弥散化分布,可缓减脆性夹杂对基体组织的割裂、划伤作用,减小脆性夹杂物对基体组织产生的嵌镶应力,减小形成裂纹源的可能性,提高材料的疲劳寿命,防止辋裂。
  • 杨 晓,夏申琳,李雪峰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33(2): 44-47.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400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20G锅炉管道用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开裂的问题,分别采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开裂试样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20G锅炉管道用钢失效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液体流动冲刷过程中其表面的氧化和冲刷腐蚀,从而导致失效产生。建议选用更加抗腐蚀的管道材料,或者合理控制流动液体的酸碱度,减少腐蚀。
  • 柳东徽,赵亚娟,李平和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33(2): 48-51.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400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E550探伤不合格试样进行了分析,发现探伤不合格是由于连铸卷渣引起。但在保护渣与钢基的结合处存在厚度为200~300 μm的纯铁素体带异常组织。应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等对缺陷周围的异常组织进行了详细探讨。结果表明:探伤不合格是由于连铸卷渣引起;保护渣周围的异常组织是由于保护渣中存在非晶态的SiO2,在钢液凝固时硅扩散到钢中形成富硅区域,导致钢从液态直接进入α相区,形成只有铁素体+极少量珠光体组织,而不是回火索氏体组织。
  • 专题研讨
  • 郭洛方,王时松,张小伟,李 宏,王 耀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33(2): 52-57.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301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分形理论,建立了Al2O3凝聚态夹杂物分形碰撞凝聚长大新数学模型,并利用Fluent软件将此新数学模型应用于某钢铁公司冶炼铝镇静钢的中间包中,从夹杂物的分布特征角度比较了新数学模型与传统等体积球状数学模型的差异。结果表明:与传统等体积球状数学模型相比,Al2O3凝聚态夹杂物分形碰撞凝聚长大新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数值较大,且夹杂物粒子分布特征复杂;新数学模型显示出了夹杂物粒子容易在出水口和入水口富集的特征,这与实际生产中Al2O3夹杂物容易堵塞水口现象一致;实际生产中很难找到球形Al2O3夹杂物,大多是簇群状形貌夹杂物,分形维数在1.78~1.85,表明Al2O3夹杂物分形碰撞凝聚长大新数学模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赵培建 ,周存龙,双远华,马国财,李董超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33(2): 58-62.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400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在拉弯矫直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显式动力学软件ANSYS/LS-DYNA的拉弯矫直模拟结果,建立了压弯量与弯曲曲率之间的关系曲线,以现有模型提供的压弯量与延伸率为基础计算得到相应张力。试验对屈服强度为180 MPa、厚度为3 mm带钢的拉弯矫直参数进行设定。结果表明:方法简单、实用,可以满足生产使用要求,可对其他规格带钢的拉弯矫直参数设定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