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3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5-12-15
  

  • 全选
    |
    文献综述
  • 范 弘,贾慧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33(6): 1-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500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介绍交流漏磁探伤原理基础上,分析了钢棒交流漏磁探伤中磁场和涡流分布的趋肤效应规律、漏磁场的特点以及检测信号的形成与处理、特别是交流漏磁探伤中涡流的作用,讨论了漏磁探伤方法和检测装置构成及其与直流漏磁探伤的异同,并归纳了钢棒交流漏磁探伤的技术特点。
  • 试验研究
  • 石照夏, 颜晓峰, 段春华, 赵明汉, 陈 霞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33(6): 6-10.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500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得国产大尺寸锻件GH690合金较为全面的热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采用不同热物理性能测试方法和拉伸试验测定和分析了1 100 ℃以内GH690合金的热膨胀、热扩散率、热导率、比热容、弹性性能、密度、熔点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在1 100 ℃以内,GH690合金的热膨胀系数、热扩散率和热导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其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在1 100 ℃以内GH690合金的线性热膨胀、平均线膨胀系数、热扩散率、热导率、弹性模量、剪切模量与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随温度增加而降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在700 ℃降至最低。
  • 刘 青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33(6): 11-1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500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35CrMo钢板淬火后厚度减薄的问题,对钢板厚度进行了测量和统计,并对其金相组织进行了检验,结合现场生产钢板厚度的测量数据,分析了钢板厚度减薄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提高了钢材成材率,降低了企业损失。
  • 夏立明, 杨 希, 琚子来, 黄曼曼, 王振强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33(6): 14-17.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500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原子扩散理论对AZ31B镁合金与不锈钢0Cr18Ni9进行了扩散连接工艺研究。利用CVI-10型扩散设备对AZ31B镁合金与不锈钢0Cr18Ni9进行了在不同连接温度条件下的扩散连接。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器等对扩散连接接头组织及连接界面元素成分进行了分析, 测试了接头的剪切强度。结果表明:AZ31B镁合金与不锈钢0Cr18Ni9的扩散连接最佳温度为450 ℃,接头界面存在元素的扩散,界面存在微裂纹。
  • 郭 强, 牛 伟, 孙大利, 李 涛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33(6): 18-20.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500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不同的退火温度对合金冷作模具钢9CrWMn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在实验室使用厢式退火炉,分别按照400、600、680、700、720、740、760、770、780、800、820、840、880、920 ℃退火温度进行退火,磨制成金相试样,利用布氏硬度计检验硬度,采用金相显微镜对组织进行观察。通过对试样硬度及组织分析,结果表明:9CrWMn冷作模具钢在770 ℃退火时,硬度最低,球化组织最好,为均匀细小的球化珠光体组织。
  • 马洪科, 王志苗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33(6): 21-2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500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ANSYS12.0有限元软件分别对TRIP钢和DP钢进行循环应力加载分析,利用Miner损伤累积准则,对TRIP钢和DP钢进行了疲劳使用寿命系数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0~560 MPa的循环加载应力作用下,TRIP钢板的疲劳寿命使用系数是0.002 6;DP钢板为0.26,疲劳寿命使用系数越接近于1,则钢板在应力幅下的累积损伤程度越大,其本身疲劳性能则较弱。DP钢板的疲劳寿命使用系数远大于TRIP钢板,即TRIP钢板的累积损伤程度远远小于DP钢板的累积损伤程度,由此可知TRIP钢板具有更高的疲劳性能。
  • 测试技术
  • 陈 尧, 陈昌华, 汤志贵, 钱健清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33(6): 24-30.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500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对锻件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做出阐述,后用盲孔法试验实际测量了两种材料(1Cr13、30CrMo)锻件的表面残余应力,再利用MATLAB软件对锻件表面残余应力场进行拟合研究。由试验结果得知:锻件表面残余应力分布不均匀;锻件角部等过渡区域的表面残余拉应力值较大;1Cr13表面残余拉应力占表面残余应力的比例较30CrMo大,且其最大残余拉应力值已经超过其屈服强度。根据分析试验结果,结合工艺参数,对1Cr13锻件的热处理工艺提出了建议。采用残余应力的盲孔法试验与MATLAB拟合相结合,可为残余应力的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
  • 缺陷分析
  • 江纯伟, 陈琦峰, 朱凌静, 凌 婷, 王 平, 王 慧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33(6): 31-3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500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安装于某车型的六角头螺栓和垫圈组合件中的螺栓在台架试验时发生断裂失效的问题,采用扫描电镜、金相检验、力学性能检验、化学成分分析、摩擦因数试验等方法对其螺栓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螺栓的断裂性质是疲劳断裂,主要原因是由于组合件中垫圈硬度过低,在预紧扭矩下发生塑性变形致使螺栓预紧力不足,最终引起螺栓疲劳断裂。
  • 史占兵, 张贺宗, 王志苗, 王艳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33(6): 36-38.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500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差速器行星齿轮断裂打齿的问题,通过断口形貌观察分析,化学成分分析、表面及基体洛氏硬度试验,非金属夹杂物分析,表面硬化层深度测定、显微组织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轮齿断裂原因。结果表明:差速器行星齿轮断裂是由于齿轮热处理加热过程中温度高且保温时间长,组织过热粗化,形成粗大马氏体组织,严重恶化材料综合力学性能,尤其降低塑性和韧性,增加材料内应力,导致齿轮在工作中塑性、韧性、强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最终发生齿轮打齿断裂。
  • 马文辉, 赵吉庆 , 杨 钢 , 陈 斌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33(6): 39-44.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500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观察腐蚀形貌,分析腐蚀产物构成,研究了MTO装置蒸汽热管发生腐蚀的原因。结果表明:腐蚀类型为酸性甲醇中水+氧及硫化物引起的电化学腐蚀,除均匀腐蚀外,还伴随严重点腐蚀。换热器下部管束位于液面以下,介质相对稳定,腐蚀较轻,上部管束位于气相,介质复杂,易产生露点,腐蚀严重。点腐蚀起源于非金属夹杂物和渗碳体,介质中的Cl-会加速其产生和发展。
  • 刘送良, 文 敏, 廖 力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33(6): 45-48.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500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4 100 mm生产线出现大量的探伤不合格钢板的现象,通过对不合格钢板进行超声波探伤缺陷定位、低倍检验和金相观察等分析方法,确定连铸坯存在较严重的中间裂纹和大量非金属夹杂物是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对此问题,采取提高炼钢钢水纯净度、维护好连铸机架及二冷水系统以提高钢坯内部质量等措施,使Q345D钢板的探伤合格率由93.47%提至98.74%,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 冯文博, 刘文玖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33(6): 49-51.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500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直读光谱仪、光学显微镜对82B盘条拉伸脆断断口进行了宏观形貌、化学成分、金相组织、非金属夹杂物检测,并借助于扫描电镜对脆断断口进行微观断口形貌观察和微区成分分析。发现82B盘条拉伸脆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心网状渗碳体和大颗粒脆性夹杂物等缺陷引起的。
  • 戴林荣, 徐旋旋, 朱文凯, 赵 宜, 周雯闻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33(6): 52-5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500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130 mm的28CrMo40钢轧管后发现钢管表面有凹坑及结疤等缺陷,采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检验及X射线能谱分析等手段,对28CrMo40钢管表面凹坑及结疤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8CrMo40钢管表面结疤缺陷是由于轧辊或导向辊材料的剥落并压入钢管表面所致,同时轧制线上其他低碳类的金属异物也有压入钢管表面的现象;当压入的压嵌块状物脱落时则形成凹坑。并提出了防止类似缺陷产生的措施。
  • 专题研讨
  • 陈昌华, 陈 尧, 钱健清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5, 33(6): 56-60.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500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实际生产中钢锭的超声波探伤及低倍检验结果,将钢锭缩孔和疏松的探伤质量情况分为5个等级,并应用此分级为锻造实心件生产中如何选择原材料提出建议。探伤质量分级为钢锭的超声波探伤代替低倍检验的研究提供依据。将探伤质量分级与低倍检验结合,对钢锭质量可形成系统性研究,对实际生产具有重大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