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3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6-12-15
  

  • 全选
    |
    试验研究
  • 沈靖舒,郑晓飞,康永林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6, 34(6): 1-4.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单向拉伸试验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厚0.18 mm镀锡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研究了镀锡板抗时效性能。结果表明,在660~700 ℃退火温度范围内,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板材屈服强度从295 MPa下降至274 MPa,抗拉强度从371 MPa下降至352 MPa,断后伸长率从24.2%上升至27.8%,晶粒尺寸从5.4 μm上升至5.8 μm,表面洛氏硬度从57.9 HR 30T下降至54.5 HR 30T,固溶C相对质量分数从90.5%下降至88.1%,固溶N相对质量分数从88.7%下降至83.7%。退火温度在700 ℃时,试验板材具有较好的塑性,较低的表面洛氏硬度,且固溶C、N含量更符合中国标准。
  • 张红宇,岑 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6, 34(6): 5-10.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实验室现有1 200 kN液压万能试验机的改造,结合使用100 kN疲劳试验机,完成了EH40高强度船板钢母材及焊接接头低温CTOD试验。应用试验结果对焊接接头韧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EH40船板钢埋弧焊焊接接头的低温CTOD断裂韧性良好,母材和焊缝均符合[Rules for Classification and Construction Ship Technology]船舶技术规范要求。不同位置、不同热输入量的试验比较表明,焊接部分的韧性主要与位置有关,而与热输入量关联不大。此外,英标BS 7448对最小裂纹长度的有效性判据更为严格,为各家船级社认证所采用。
  • 张志明,周 楠,李祥龙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6, 34(6): 11-14.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膨胀仪、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对LNG低温钢筋静态连续冷却转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绘制了LNG低温钢筋静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合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分析冷却速率对其组织演变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冷速不小于20 ℃/s时,得到针状铁素体和贝氏体组织,随着冷速的提高,针状铁素体含量减少,贝氏体含量增多,贝氏体的形态由粒状转变成板条状。结合其组织和性能要求,轧后冷却速率宜控制在20~30 ℃/s区间。该结果为制定LNG低温螺纹钢的控制冷却工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参考。
  • 杜晓彤,王宝昆,段智芳,王 凌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6, 34(6): 15-1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使用屈服强度620~700 MPa级别汽车用大梁钢试制车架纵梁。采用金相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以及扫描电镜观察断口等方法,通过车架各关键工序的理论计算及实际生产工艺调整,初步评估高强大梁钢材料对产品试制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屈服强度620~700 MPa级汽车用大梁钢试制车架纵梁满足试制工艺以及产品质量要求。
  • 吕捷诚,吕志超,范爱琴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6, 34(6): 20-2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非晶合金是长程无序结构,没有晶态合金的晶粒、晶界存在的固态合金。它具有高强度、低弹性模量及良好的软磁性等优异性能。现有研究成果表明,非晶合金的微区力学性能不均匀。采用X射线衍射(XRD)与电子扫描显微镜(SEM)相结合的方法鉴定非晶合金的结构,并用电势探针测定非晶合金表面微区局部电势的分布情况,从而探究非晶合金在电学性能上的微观不均匀性。
  • 测试技术
  • 王亚芬,杜洪志,赵广东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6, 34(6): 24-27.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高应变速率下汽车用钢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目前国际上使用的液压伺服高速拉伸测试系统及数据后处理模式,测试和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等。研究和模拟汽车用钢在高应变速率范围的动态力学行为,对汽车轻量化发展进程中优化结构设计、合理选择材料和提高车身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刘 冬,薛 欢,吴立新,杜丽影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6, 34(6): 28-3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桥梁钢断裂韧度CTOD评估时没有相应的产品标准或者行业规范规定其允许值[δmin],无法直接开展韧度评估,因此提出了采用失效评定图评估方法将断裂试样假定为带缺陷构件的间接评估方法,并依据此方法完成了桥梁钢Q420qD的焊接接头母材、焊缝、热影响区的断裂韧度CTOD评估,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评估结果表明,桥梁钢Q420qD母材和热影响区相对焊缝更安全,焊缝在常温下断裂韧度CTOD合格,但低温下极有可能开裂。
  • 缺陷分析
  • 王新宇,苗 晓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6, 34(6): 34-3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500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电磁纯铁热轧线材进行了低倍观察,对线材中的夹杂物进行了高倍金相、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结果表明,钢中夹杂物是单一的Al2O3夹杂,大部分夹杂物呈点、线状分布在线材横断面的1/4处,并沿纵向延伸。根据该钢种夹杂物的来源,提出了生产过程中减少夹杂物的3个关键措施。
  • 陈昌华,华 锋,钱健清,王司男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6, 34(6): 37-41.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将原材料1Cr13的[?]400 mm开坯锻圆锻造成[?]310 mm×618 mm圆棒,经炉冷和粗加工后,超声波探伤检验发现圆棒锻件中心存在大量的疏松+林状缺陷。为查明缺陷原因,对开坯锻圆及圆棒锻件进行解剖取样,利用超声波探伤、低倍检验、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仪器对缺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探伤缺陷主要是原材料中的脆性夹杂和条状高温铁素体引起的,圆棒锻件中的高温铁素体来源于原材料的开坯锻圆,难以通过锻造或热处理调质方法消除。
  • 夏 彪,芮乐顺,周玉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6, 34(6): 42-4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管桥开裂问题,通过光谱、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扫描电镜及能谱等检测仪器对试样进行全面检测。结果显示,管桥处焊缝内的气孔、管板处热影响区的马氏体、焊缝处的贝氏体及257~310 ℃的工作环境是形成裂纹的主要原因。
  • 叶 威,宋小平,周玉华,王 海,史显波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6, 34(6): 47-52.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某化工厂输送石脑油用304不锈钢波纹管腐蚀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管道顶部的局部腐蚀是造成波纹管腐蚀失效的主要原因。石瑙油挥发的腐蚀性气体为点蚀创造了外部条件,波纹管顶部组织的不均匀是促成点蚀的内在原因。
  • 专题研讨
  • 葛志刚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6, 34(6): 53-5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007.201600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锅炉用无缝钢管的用途比较特殊,因此质量和检测的控制比较关键。锅炉用无缝钢管从管坯质量检测开始,要特别在热轧、冷拔、冷轧、热处理、无损检测工序加强控制,严格按照产品质量计划和相关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并检测,在炉批号管理、质量证明书、包装标识、资料管理等方面做好细节工作。在此就出口锅炉管通常要注意的有关要求及控制要点进行探讨,希望有关观点对中国锅炉管出口企业有所帮助。
  • 徐惟诚,张 华,罗丹霞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6, 34(6): 56-58.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GB/T 228.1—2010标准方法B提出采用应力控制试验速率测试上屈服强度的问题,分析了钢铁材料上屈服强度前的应力应变特点,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常用的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标准,总结出拉伸试验从弹性变形阶段进入弹塑变形阶段后不能再继续使用应力闭环控制的结论。
  • 尹相辉,孙继强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6, 34(6): 59-6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棒材试样加工易造成拉伸试样和冲击试样混淆的现状,设计开发了棒材拉伸与冲击试样一体加工的车铣复合机床,该车铣复合加工技术成功设计并应用在棒材拉伸与冲击试样领域,显著提高了试样加工领域专用机床的整体制造水平和自主研发能力。简要介绍了该机床的设计思路及主要特点,并指出了下一步需要改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