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3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7-06-15
  

  • 全选
    |
    试验研究
  • 张 雷,张哲铭,李激光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3): 1-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Simufact建立了大型异形截面环件辗扩成形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并揭示了驱动辊、锥辊、芯辊摩擦系数对环件热辗扩过程中的等效应变、轧制力、环件尺寸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驱动辊摩擦系数与锥辊摩擦系数的增加均有利于外径的增加,而芯辊摩擦系数的增加则有利于内径的增加;驱动辊摩擦系数的增加会同时增加环件的径向与轴向轧制力;驱动辊摩擦系数的增加可以使环件内外表面等效应变更均匀,使变形更均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塑性区更容易穿透环件壁厚。
  • 李 猛,宋晓杰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3): 7-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高速线材生产热轧带肋钢筋HRB400盘条过程中,力学性能检验时出现无明显屈服现象的问题原因。通过对HRB400的金相组织进行分析,提出了从化学成分调整和控轧控冷两个方面进行改进的方案。
  • 董晓亮,卢 伦,张秀丽,徐 朋,韩志远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3): 10-14.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0Cr15Ni7Mo2Al钢板材进行了不同的热处理制度试验,通过对板材的金相组织和板材的表面观察可知,该钢板材宜在1 050 ℃固溶450~500 ℃碱洗,80 ℃酸洗的状态下进行冷轧;该钢经1 050 ℃固溶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中的残余奥氏体逐渐转变为回火索氏体,但在950 ℃时开始发生逆转变; 该钢固溶后在-73 ℃进行深冷,残余奥氏体可转变为马氏体组织。
  • 金少申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3): 15-20.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锌电解过程中电极板的导电性能是电解能耗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为了提高电极板的导电性,铜铝复合电极得到广泛应用。不同制造工艺对铜铝复合电极复合界面的粘结性影响巨大,导致复合电极导电性有很大差异。复合界面粘结性过低会导致大电流通过时产生大量热量,甚至在复合界面处发生爆炸。因此有必要对铜铝复合电极的几种制造工艺进行对比,找出爆炸焊为最适宜的制造工艺,并对提高界面耐蚀性进行分析,得到提高铜铝复合电极界面耐蚀性的有效方法。此外,还对爆炸焊和模铸法铜铝复合电极的无损检测进行探讨,为企业提供了快速识别不合格复合电极的检测方法。
  • 徐 朋,孙利军,陈德利,纪 肖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3): 21-24.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1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3Cr20Ni10W2奥氏体耐热气阀钢锻材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低倍宏观粗晶和晶粒度混晶的问题,针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并通过生产实践进行了工艺改进试验。结果表明,该钢低倍宏观粗晶和晶粒度混晶问题是由碳化物偏析以及精锻机锻造过程中每道次的变形量较小所致;通过对钢锭在1 180 ℃进行20 h高温均匀化处理,以及在精锻机锻造过程中采用大于20%的较大变形量控制,能有效改善该钢碳化物及晶粒分布状态,从而消除了低倍粗晶及高倍晶粒混晶的组织缺陷。
  • 测试技术
  • 胡加佳,田志强,孙晓冉,刘艳丽,谷秀锐,白丽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3): 25-2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 LSCM)的原理及技术优势,并结合河钢集团钢研总院实际应用阐述了LSCM在冶金行业中的金相组织观察、腐蚀形貌观察、失效分析等领域的典型应用。分析表明,与普通金相显微镜相比,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具有超大景深、清晰度好、分辨率高、制样简单、操作方便、三维形貌构建及微观尺寸测量等优势,是一种在金属材料研发行业中极具应用前景的技术方法。
  • 胡柏上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3): 30-34.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漏磁场形成机理及钢棒交流漏磁检测信号的获取,得出钢棒交流漏磁检测中提离造成的检测信号固有偏差,并全面分析了实际检测中钢棒表面粗糙度、设备同心度、旋转探头对称性、钢棒弯曲度以及钢棒表面氧化物等各种因素给检测结果带来的影响和克服措施,为查找和克服检测结果偏差异常提供有效依据,为合理控制质量风险提供有效保障,提高了钢棒漏磁检测可靠性。
  • 姚 君,刘光磊,张 伟,童 凯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3): 35-38.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口径管材探伤要求横向缺陷、纵向缺陷以及分层缺陷100%全检测。采用常规超声检测时,除了检测效率较低,机械调节复杂外,对于横向缺陷的检测也存在漏检的可能。相控阵技术通过控制阵元间的不同发射接收延时,实现超声波波束的聚焦偏转以及电子扫查等功能,大大提高了管材检测的缺陷检出率及检测效率。描述了不同类型缺陷的相控阵探伤工艺设置,完成了采用相控阵系统在大口径管材自动化在线探伤系统的设计。
  • 缺陷分析
  • 姜鸿亮,王 晶,孙雪娇,闵凡启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3): 39-44.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宏观形貌和微观形貌等方面的比较,对船板和高强度钢板的冲击试样断口的分离情况做了大量的分析。结果表明,船板钢冲击断口的分离均与组织中的偏析带有关,偏析多聚集在同一区域,而高强钢的偏析带则是厚度方向上周期性出现。建议对于出现冲击断口分离现象的产品使用,需要根据实际受力及结构形式区别对待。
  • 马晓妹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3): 45-48.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某公司生产[?]12.5 mm、牌号82B线材时出现异常笼口断裂现象。取样进行理化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导致外表无擦伤的82B盘条笼口平口断裂的原因是盘条表面氧化层下存在横向裂纹,该横向裂纹可能是钢坯内部或表层存在浇铸用保护渣引起的。
  • 王立辉,但启安,徐 巍,李庆晓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3): 49-51.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某公司生产的货车在运行过程中发现枕梁下盖板开裂。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和金相检验以及对断口形貌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枕梁下盖板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符合要求,基体金相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枕梁下盖板受较大交变应力的作用,裂纹沿枕梁下盖板材料的轧制方向开裂,为疲劳断裂。
  • 专题研讨
  • 周峰峦,郭 震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3): 52-54.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推导了CTOD和J积分的关系,并且从试验角度利用三点弯曲试样进行CTOD试验,根据ASTM E1820对GB/T 21143—2014中公式34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在小屈服范围内,采用裂纹嘴张开位移可以同时得到CTOD和J积分,从而可以简化J积分的试验装置。
  • 任继银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3): 55-5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NCC(Normalizing Controlled Cooling)系统冷却不均匀、冷却能力不足的问题,对NCC系统的冷却极管和供水管路进行了改造。利用80、100 mm厚规格钢板进行了冷却试验,研究表明,改造后,极管更加密集,供水压力和冷却水流量增加,由于冷却能力增加,减少了钢板正火后的强度损失,保障了正火钢板的合格率,实现了厚规格钢板的稳定生产。
  • 尹相辉,周立富,张升豪,孙继强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3): 60-6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棒材冲击试样加工在车削加工过程中无法实现同时加工V型冲击缺口,导致计件生产率低的情况,通过运用CNC机床控制系统中的C轴功能,建立起一套三轴联动数控机床运动学几何模型,实现棒材冲击试样方形体部分中间缺口的复合切削,保证了试样的单件工序时间要求和设计图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