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3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7-08-15
  

  • 全选
    |
    试验研究
  • 亓 建,刘 军,李彦军,岳 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4): 1-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研究了无取向电工钢中晶粒抑制剂的分布及尺寸规律,通过对CSP生产的无取向电工钢热轧板金相组织、沉淀析出物进行观察分析表明,CSP流程中的热轧板中的氧化物夹杂相比传统厚板坯连铸生产的热轧板中的氧化物夹杂细小,分布均匀;CSP流程中较高的终轧温度可以使晶粒发生充分的再结晶和长大,热轧板组织为相对粗大的等轴铁素体,改善了最终产品的织构组成,从而对最终产品的磁感性能产生重大影响。
  • 李 娜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4): 6-10.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WRH82B 钢要求有良好的强韧性配合,生产难度较大。河钢集团宣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产品质量不稳定,拉拔时容易出现断裂,给用户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和稳定轧材性能,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创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对SWRH82B进行了CCT 曲线测定和风冷工艺优化,并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分析手段分析解决 SWRH82B 的拉拔断裂问题,从而优化其性能。
  • 刘大为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4): 11-14.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角钢是输变电铁塔主要使用的材料,在中国北方,尤其是高寒地区,对角钢的耐低温冲击韧性有严苛的技术要求,可防止铁塔在低温条件下产生脆性断裂,而国内高寒地区铁塔角钢的设计使用级别偏低,而且生产高级别的低温角钢企业也不多。研究了钢中常用的主要元素和V、Al等微合金元素,以及钢中夹杂物、金相组织、晶粒度等对角钢材料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掌握了角钢生产关键技术参数和操作的控制方法,对生产实践有显著的指导意义。
  • 测试技术
  • 卢金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4): 15-17.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在较短时间内用较少的试样和成本测量出材料的接触疲劳极限,运用了一种基于累积损伤理论的接触疲劳快速试验法,采用高应力水平测点配合阶梯加载的方法,并且无需参考曲线和斜率参数,根据Miner方程求解斜率参数,从而得出接触疲劳极限值,克服了以往的接触疲劳快速试验方法的局限性, 与标准试验方法的结果误差在3%左右,适合于材料接触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
  • 姚 柳,邱家用,张小立,居殿春,徐敏人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4): 18-21.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紫外平行光源照射圆钢得到投影,投影面积的变化引起光敏电阻阻值的波动,进一步引起输出电压的变化。当耳子出现时,报警器报警以告知用户,同时触发反馈系统动作,电机启动调整[K1、][K2]道次压下量直至耳子消失,耳子的凸起高度值也会同步传输至矫直机的控制系统,通过矫直和研磨消除已产生的耳子。本系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圆钢偏离中心位置或振动均不会影响检测结果,环境温度和湿度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无测量死角。
  • 罗志强,李 南,李继康,庞小肖,张晓丹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4): 22-2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试验技术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其已经成为确定材料在高应变率下动态力学性能最简便有效的试验方法。简单回顾了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试验技术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分离式Hopkinson压杆的组成及试验原理,简单讨论了弥散效应、界面的摩擦效应、波动效应等影响试验的几个技术问题,阐述了高应变速率力学试验标准的现状。动态测量的材料力学特性精度较准静态测量方法的精度差,且不同设备测量的数据离散性较大,建议规范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设备的制造,建立更为详细统一的试验标准体系。
  • 邹宇明,高怡斐,马亚鑫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4): 27-32.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1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IF钢的性能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n]值、[r]值,目前广泛采用的机械引伸计方法受环境影响较大,难以获得准确、稳定的结果。为得到准确的[r]值,同时研究试验过程中影响[r]值测量准确性的因素,对IF钢进行拉伸试验并结合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对IF钢的[n]值、[r]值进行了测定,与通过机械引伸计测量应变的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同时,通过DIC方法在试样不同位置添加一系列虚拟横向引伸计以分析横向应变测量位置对材料[r]值测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机械引伸计,DIC方法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虚拟横向引伸计测量位置的不同导致试验结果的不同,测量位置距断裂位置越远则结果误差越大,DIC方法可以保证测量位置及结果的准确性。
  • 缺陷分析
  • 李 猛,宋晓杰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4): 33-3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0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77B盘条显微组织中出现网状渗碳体的原因,通过金相组织观察指出网状渗碳体对拉拔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在生产过程中,炼钢时进一步精确控制含碳量,加强连铸过程控制减轻铸坯中心碳偏析,轧钢环节加强控轧控冷参数优化来消除或减轻网状渗碳体组织缺陷的建议。
  • 叶明峰,吴光亮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4): 36-41.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SEM及EDS等检测手段对某机械设备厂EBT-LF-VD-VC-MSD工艺生产的50Cr5MoV支承辊辊身表面的点状缺陷的特点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发现,支承辊钢表面的点缺陷由大量的Al2O3夹杂物造成,而且越靠近冒口的辊身表面上夹杂物来源越多,成分也越复杂。通过对夹杂物的化学成分和来源分析,认为夹杂物的产生主要来自于Al脱氧过程,浇铸过程中保护渣对夹杂物的去除能力有限,因此,应该在炼钢工艺过程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来减少脱氧产物Al2O3进入钢中带来的内生夹杂,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 黄 飞,朱兴江,张晓丽,吴 珍,王 越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4): 42-4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700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某8Cr5MoV锻钢冷轧辊在使用时发生早期失效断裂,采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断口分析、硬度测试、冲击试验等方法对其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未按要求对辊身进行热处理使辊身整个横截面在终淬(表面淬火)后几乎被淬透,其不符合心部为调质组织、边部有一定厚度隐针马氏体的淬硬层的要求。此外,辊身的心部和表面部分区域网状碳化物级别过高,导致了整个辊身的韧性恶化,造成轧辊的早期脆性断裂。
  • 专题研讨
  • 来张翼,周冶东 ,方 健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4): 47-51.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700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持久蠕变试验已经成为评价耐热钢高温长时性能最重要的手段。近年来,随着新一代火电、核电技术的发展以及高压锅炉管、核电用钢和压力容器用钢等耐热材料的不断发展与升级,对于持久蠕变试验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试验结果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介绍了宝钢研究院对持久蠕变实验室进行数次改造升级的技术方案以及改造后试验能力提升的情况。
  • 周峰峦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4): 52-5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700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韧性材料的[KIC]测试需要很大的试样和大吨位设备,这对于试验来说是巨大挑战,ASTM E1820提出用小试样[J]积分转换成[KIC。]从二者关系入手,并结合试样断裂特征,阐述了二者转化的条件,研究表明,小试样[J]积分转换成大试样[KIC]在试样缓慢加载,满足平面应变条件,裂纹开始扩展、线弹性为主时是可以进行的。
  • 赵晓锋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4): 54-57.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700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宣钢一钢轧厂采用LD-LF-CC流程生产H08A技术,对钢水脱氧工艺、钢水成分及夹杂物控制、钢中氮含量的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通过增加LF精炼这一工艺环节,优化了转炉脱氧工艺,降低了钢水氧活度控制难度,在LF精炼过程中对钢水成分进行微调,提高了产品成分的控制水平,将精炼渣碱度控制在4.0~5.0,渣中FeO质量分数目标控制在1.0%~2.0%,同时满足了去除钢中夹杂物及脱硫的要求。产品抗拉强度由371 MPa降低至363 MPa,强度极差由13 MPa降至8 MPa,产品质量得到了用户认可。
  • 王建忠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4): 58-62.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601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GCr15轴承钢对钢中氧、非金属夹杂物含量及铸坯质量要求非常严格,通过合适的转炉终点控制,将终点氧控制在0.010%~0.020%范围内,采用LF高碱度[(R≥4),]高A12O3精炼渣精炼使钢中高熔点夹杂物向低熔点夹杂物转变,并将精炼渣中[w(FeO+MnO)]控制在1%以下,以降低其对钢水的氧化能力,同时制定了合理的连铸工艺,保证了铸坯低倍组织优良。试验生产的GCr15轴承钢质量达到GB/T 18254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