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3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7-10-15
  

  • 全选
    |
    特约来稿
  • 陈昌华,王司男,汤志贵,刘昌乐,杨 诚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5): 1-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700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铁磁性金属的磁感应强度达到饱和值的80%左右时,其表面缺陷的漏磁场将迅速增加。贴于被检金属表面的灵敏度试片仅提供一个金属表面处空间切向磁场强度大小的指示,不能用来准确验证被检工件是否已被充分磁化。针对周向磁化、纵向磁化、近体导体磁化、触头磁化和磁轭磁化等磁粉检测磁化方法的磁场分布特征,依照ISO 9934或ASTM E1444标准,计算和分析实现高灵敏度检测的磁化电流强度。
  • 试验研究
  • 石照夏,颜晓峰,段春华,赵明汉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5): 7-10.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700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得GH4282合金在1 100 ℃以内的热物理性能,采用不同热物理性能测试方法测定和分析了该合金的熔点、热膨胀、热扩散率、热导率、比热容、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结果表明:在1 100 ℃以内,GH4282合金的热膨胀系数、热扩散率和热导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其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GH4282合金在1 100 ℃以内的线性热膨胀、平均线膨胀系数、热扩散率、热导率、比热容、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与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 郑桂芸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5): 11-14.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700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相同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下,对35CrMnSi铸态和轧态试样做高温拉伸试验,对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标明,铸态试样高温第III脆性区温度范围为930~750 ℃,轧态试样高温第III脆性温度区为880~750 ℃。从断口来看,相近温度下轧态试样的韧窝比铸态试样要深且多。
  • 王丽英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5): 15-1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700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退火态441不锈钢进行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的时效处理,分析其不同时效处理状态下力学性能及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650~950 ℃时效后,441不锈钢抗拉强度提高,塑性指标下降;除650 ℃外,其他温度时效后屈服强度降低;750 ℃时效时,析出相爆发式弥散析出;从750 ℃至950 ℃,随着时效温度升高,析出相数量减少,尺寸明显增大,形状也由等轴状逐渐变为长棒状。
  • 郜飞飞,王敬忠,包汉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5): 20-2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700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多道次激光淬火试验,研究了激光淬火工艺参数对灰铸铁淬硬层深及表面硬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搭接宽度影响的是淬硬层的平均层深和硬度,对最大层深和最大硬度没有明显的影响;扫描速度增大,淬硬层深和硬度都会降低,当激光功率过大时,试样表面淬火区会熔化、出现裂纹,硬度会比未完全熔化的试样高;激光功率增大,淬硬层深和硬度都会升高,扫描速度较低时,激光功率的变化对淬硬层深及硬度的影响更为明显。
  • 戚彩梦,郑吉伟,曲兆国 ,张 鹏,杜 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5): 26-2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700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电机中常用的无磁性材料一般为奥氏体不锈钢、铜及其合金、铝及其合金,但这些材料强度较低。介绍了主泵电机中使用的一种高强度无磁性的沉淀硬化型奥氏体钢,其主要合金元素为C、Mn、Cr、Ni、V。首先通过CAE软件对组织进行了计算预测,然后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RD等检测手段,对该材料各状态下的组织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该钢经固溶及时效热处理后,其基体组织为奥氏体,在基体上弥散分布着粒状碳化物,碳化物主要类型为Cr23C6和VC,验证结果与软件预测结果吻合。
  • 测试技术
  • 殷安民,陶 程,束学道,孙宝寿,彭文飞,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5): 30-3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700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织构是金属板材的重要信息,板材的诸多性能与其织构密切相关。织构系数[Cμνl]包括了全部的织构信息,是材料织构定量分析的核心,由它可进行材料性能的计算。在具有织构的材料中,织构会对表面波的速度产生影响,沿各个方向上声表面波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致的。采用瞬态热栅激发(Impulsive Stimulated Thermal Scattering或ISTS)声表面波技术对无间隙原子钢(IF钢)板面上表面波速度的各向异性和波动性进行了检测,通过对声表面波速度波动性的分析,给出了热轧IF钢四阶织构系数的计算模型,较为准确地计算出了样品的四阶织构系数,其中,[C114]的计算误差控制在10%以内,[C124]和[C134]的计算误差都在20%以内。
  • 赵同新,王震威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5): 36-3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700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表面分析仪器对铅酸蓄电池负极Pb周围的Pb和S元素的分布进行测试,用以描述PbSO4在负极的结晶堆积。在不同的老化(Aged)试验阶段,确认PbSO4的堆积分布情况,就可以评估电池的有效寿命。通过对某一试验阶段的铅酸蓄电池负极材料的测试,展示了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在此类微区分布测试的特性,同时也对比了能谱仪(EDS)和波谱仪(WDS)的性能差异,以及扫描电镜(SEM)+波谱仪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的特点,指出在微区分析中分辨率和灵敏度两个方面,特别是低含量元素的解析方面,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均有突出的优势。
  • 张有为,陈海涛,柳智博,董连超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5): 40-4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700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按照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测定的方法进行测试和计算,利用高分辨率Zwick试验机对应力、应变相关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包括两点法、差分法、回归法进行计算,在规定的应变范围内(10%~20%)测试的[n]值有极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测试[n]值的方法中,用区间回归法在应变10%~20%之间回归后计算得到数据[n10-20]与Zwick试验机计算检测的[n]值较为接近,误差较小。实际检测中可以考虑用5点拟合的方法进行数据计算,其计算数据与[n10-20]误差在1%以内。
  • 缺陷分析
  • 李云玲,钟振前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5): 44-4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700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存在表面裂纹的蠕墨铸铁制动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裂纹进行宏观观察、微观分析、金相组织检验及布氏硬度测试,分析了制动盘体表面裂纹的性质与成因。结果表明,裂纹属于热疲劳裂纹,制动过程中循环热载荷引发的应力是导致制动盘表面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制动盘在制动循环中表面经历高、低温的剧变过程,在不完全冷却的条件下,盘体摩擦面的不均匀温度场分布产生较大热应力,当应力超过材料强度时就会在盘体表面萌生热疲劳裂纹,并不断向内部扩展。为减少热疲劳裂纹的产生,建议严格监控盘体表面温度,定期检查盘体表面。
  • 李生存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5): 47-50.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700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某酸轧机组在生产高硅双相钢时,轧制后表面有严重的条纹,导致冷硬卷降级。为确认条纹的来源和构成,利用表检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酸洗后带钢表面的条纹和热轧卷表面的红锈具有相似的成分构造和形貌,条纹处严重的氧化层在酸洗过程中无法彻底消除。
  • 王 英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5): 51-5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700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材质为23MnNiCrMoA的链条断裂试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产生断裂的微观原因是化学成分中铬元素含量偏低,影响了钢的淬透性和强度;钢中卷入了含有氧化镁,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钠和氧化钾成分的夹渣,加之此钢轧制过程中产生的划伤和折叠裂纹表面缺陷,使得链条在工作受力时裂纹更容易扩展,促使链条断裂。
  • 专题研讨
  • 樊凤玲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5): 56-58.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700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工厂设计的角度介绍了钢铁厂检化验室的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方面的内容,从实验室的危险源、污染源及健康危害因素等方面,列举了当前HSE设计中采取的具体措施及预防手段。
  • 高晨晓,吴青玉,张洪毅,王晓曼,唐靖义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7, 35(5): 59-62.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700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测量不确定度理论,对单组分聚氨酯树脂进行了弯曲强度的测试,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不确定度的来源,对每一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计算,并得出合成不确定度结果,同时分析了各不确定度分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得出重复性测量是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因此不确定度的分析对如何减小试验结果误差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