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3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9-08-15
  

  • 全选
    |
    试验研究
  • 苏长水,王晓东,周旬,肖福仁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 VL2000DX-SVF18SP型超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原位观察了高 V高速钢的氧化行为,并与采用 NETZSCHSTA449C型示差扫描量热仪 /热重(DSC/TGA)连续加热过程氧化增重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高 V高速钢的组织由分布在马氏体基体上的含 V的 MC型球形碳化物及 Cr、Mo为主的 M7C3和 M6C型共晶碳化物构成。高速钢在连续加热过程中,当温度低于 480℃时,随温度增加,几乎不氧化;当温度高于 480℃时,氧化速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加;当温度高于 650℃时,氧化速度随温度增加呈线性增加。不同相氧化速度不同,氧化主要发生在基体上,且含 V的 MC型碳化物周围氧化较快;而共晶区 M7C3型碳化物氧化最缓慢。
  • 张玉成,温娟,崔桂彬,贾惠平,其其格,鞠新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金相、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X射线衍射(XRD)和磁性法等手段对 X90管线钢中夹杂物、显微组织、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形貌及分布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分析冲击和拉伸试验前后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变化,研究了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X90管线钢中的夹杂物不严重,主要为 D类球状氧化物夹杂; X90管线钢的显微组织以板条贝氏体为主,也含有少量的粒状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X90管线钢中的残余奥氏体不稳定,在冲击和拉伸试验时发生马氏体转变。
  • 沈彬彬,郑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 Gleeble-3800液压楔单元对加铌 HRB400进行圆柱体单向热压缩。通过试验得到应力 -应变曲线从而研究其热变形工艺参数的改变对 HRB400Nb的影响。研究不同热变形工艺参数对加铌微合金化的 HRB400的影响分析,为微合金化带肋钢筋热加工工艺的制定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本研究用钢对温度和应变速率均较为敏感,在高应变速率下 HRB400Nb具有断续动态再结晶行为。
  • 肖娟,袁勤攀,潘刚,蒙曰睿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单面减薄和全截面试样进行拉伸试验,通过金相、拉断试样加工面和断口的检测分析,讨论了单面减薄对 Q420B厚板断后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Q420B厚板单面减薄试样的断后伸长率较低,拉断试样中心存在显微裂纹;断口为韧 -脆混合型,但与全截面试样相比,单面减薄拉伸试样脆性区占断口截面比例大,断口呈 “V”字型。提出了进行厚板拉伸试验时,在满足标准要求的情况下,优化加工和试验方法,比如调整宽度或适当减薄或加强试验机能力等。
  • 尹德福,汪开忠,龚梦强,张晓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汽车稳定杆用钢的实际应用需求出发,采用横向轴向应变控制方法,在应变循环比 R为-1,频率 83Hz和室温环境下,测试了 55Cr3弹簧钢旋转弯曲疲劳性能,得到了试样的 S-N曲线。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疲劳断口,研究了 55Cr3弹簧钢旋转弯曲疲劳特性。结果显示:生产的汽车稳定杆用 55Cr3弹簧钢具有高纯净度和良好的强度与塑韧性配合,其旋转弯曲疲劳试样的疲劳极限可达 730MPa;在较高应力下,裂纹起源于试样表面因加工刀痕和擦伤等引起的缺陷,且存在多处裂纹源。
  • 测试技术
  • 徐明琦,宋岩,董晓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国家标准《GB/T15825.8—2008金属薄板成形性能与试验方法》,开展成形极限曲线试验。试验发现,采用哑铃形的试样可提高试验成功率;成形极限曲线右边部分不完整的问题可通过降低试样和球形冲头之间摩擦力、优化试样宽度变化范围以及增加试样宽度规格得到改善;此外,提出基于软件的寻找缩颈点可行方案。
  • 缺陷分析
  • 陈海,叶姜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 SPCC冷轧低碳钢带生产的热水器内胆的焊缝及焊缝周边区域容易出现鳞爆缺陷,取用 SPCC冷轧低碳钢带制作生产的正常内胆与焊缝及焊缝周边出现鳞爆缺陷的不合格内胆进行分析对比,认为 SPCC冷轧低碳钢的抗鳞爆性能并不高,其固氢能力主要依赖于弥散分布于铁素体组织中的游离渗碳体实现,搪烧后,游离渗碳体出现铁素体晶界偏聚,本身抗鳞爆性能急剧下降。其焊接处易出现鳞爆缺陷,主要由于焊接过程中空气或材料本身附着水蒸气在电弧区发生分解,水分解产生的氢会增加焊缝的含氢量,而 SPCC材质本身较低的抗鳞爆性能导致焊缝区更易发生鳞爆。
  • 张志伟,黎俊良,程广萍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某公司 20Mn2半挂车轴在调质后矫直工序中,轴部位出现环状开裂现象,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
    (SEM)和能谱仪(EDS)等对环状开裂区域试样的显微组织与微区成分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半挂车轴出现的环状开裂与钢管靠近内壁区域局部存在的大量呈聚集状态分布的夹杂物有关。
  • 王宝君,刘燕,蔺晓亮,唐东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等对 82B盘条钢拉拔横裂纹断裂试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拉拔过程中产生白亮形变马氏体是盘条出现断裂的原因。对产生形变马氏体原因进行讨论,并提出了避免形变马氏体产生的措施。
  • 淡婷,李晓光,何莎,李晗,张国庆,邢学政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宏观观察、金相检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的方法对 4种航天用紧固件折叠缺陷导致的开裂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金钢 30CrMnSiA、不锈钢 1Cr18Ni9Ti、高温合金 GH4169、钛合金 TA1紧固件折叠缺陷大多具有尖端圆钝或分叉、脱碳、氧化层、偏析、流线阻断、晶粒粗大等典型的失效特征,并提出实际生产中的改进措施,对航天紧固件产品的质量保障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 专题研讨
  • 周峰峦,孙晓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试样、试验参数及夹具、阻力曲线及结果的有效性等几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几个常用 J积分测试标准的差别,并通过实例计算比较了最终结果的差异。分析发现,各个标准对于 J积分的计算、阻力曲线的拟合以及阻力曲线的边界点并不完全相同,其中一种标准有效的数据对于另一种标准而言或许完全无效。
  • 王彦国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试样加工过程中对带锯条正确选型及应用的研究,对带锯床配套附属设施、工具、材料的正确使用,以及带锯条的维护保养等工作的开展,较大程度减少了带锯条消耗量,达到了提高带锯条利用率,延长锯切使用寿命,降低试样加工成本的目的。
  • 赵贤平,邓深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实际测定绘制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 CCT曲线图,根据 Bezier曲线数学绘制原理,利用三次 Bezier曲线图形绘制方法可以得到较光滑、自然的 CCT曲线。对于不同组织发生相变的两组相变连接线的延长线相交的处理,可根据临界速率测定之前和之后的几个相变点的连线的趋势进行微分逼近法处理,得到近似光滑的曲线。另外,根据实际生产需要,一般完成 10~15组试验的数据即可绘制出满足生产需要且比较光滑的 CCT曲线。并依此开发了 CCT绘制软件 AutoCCT系统,且在实际测试绘制中得到很好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