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3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0-06-15
  

  • 全选
    |
    试验研究
  • 徐德超, 张博明, 王彭涛, 李润昌, 滕华湘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Gleeble-2000型热力模拟试验机为平台,结合热膨胀切线法和求导法,确定了不同成分热成形钢各冷却速度下的相变行为。研究了新开发热成形钢中Si、Mn元素对静态连续冷却转变行为的影响,Si使中温贝氏体转变曲线向右下方移动,Mn 稳定奥氏体组织的能力非常强,抑制铁素体、贝氏体中高温转变,可显著增加钢的淬透性。另外,利用金相分析检测方法对不同冷却速度下的显微组织和硬度变化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绘制了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用于指导热成形试验的工艺参数制定。
  • 蔡 珍, 梁 文, 汪水泽, 刘永前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掌握铁素体轧制技术的工艺特性和应用要点,研究了Ti-IF钢铁素体轧制热轧产品的组织、力学性能、氧化铁皮、析出物和织构特征,并对铁素体轧制工艺要点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铁素体轧制具有晶粒粗大、强度低、塑性好、氧化铁皮薄、γ织构强、析出物弥散细小等特点,但铁素体轧制容易产生组织、取向不均匀的问题,对钢卷下线后的冷却和润滑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
  • 范秀风, 闫永旺, 刘素霞, 罗 龙, 李晓伟, 霍文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传统球磨法制备了Ni0.4-xCuxZn0.6Fe2O4x=0,0.12,0.20,0.28)铁氧体,并通过扫描电镜(SEM)、X-ray衍射(XRD)、综合热分析(TG-DSC)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研究掺杂CuO对Ni-Zn铁氧体的显微组织、相组成和磁性能。结果表明,随着CuO含量的增加,第二相Ni-Cu-Zn相生成,且 Ni-Cu-Zn铁氧体衍射峰强度逐渐增强;从显微组织形貌和能谱可以看出,Cu 2+参与了铁氧体的反应,CuO含量增加得越多,样品烧结性能越好,并促使Ni-Cu-Zn铁氧体的晶化温度降低;磁滞回线显示了Ni0.4-xCuxZn0.6Fe2O4x=0,0.12,0.20,0.28)铁氧体的软磁特性,CuO原子分数x为0.2时的铁氧体的饱和磁化强度(Ms)最高,且具有较低的矫顽力(Hc)。
  • 王继红,张丽娜, 陈德利, 齐 越, 曹丽红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研究了X20Cr13叶片钢室温力学性能、FATT和晶间断裂率。结果表明,在相同回火温度下,随着淬火温度升高,材料的强度提高,而冲击韧性、FATT50以及晶间断裂等塑性指标随之下降。采用970 ℃淬火+670 ℃回火的热处理工艺既可以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又适合实际生产。
  • 测试技术
  • 尚俊玲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赵同新, 崔会杰, 胡晓春, 孙友宝, 黄涛宏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充分利用岛津电子探针在硬件上的优势,采用全元素测试,即包括超轻元素氧在内的所有元素直接测试的思路对磁铁矿进行了测试,根据电价平衡原则计算出变价元素的含量,并使用状态分析的方法验证了FeO和Fe2O3含量的Lβ/Lα特点,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测试结果。
  • 王知颖, 付 锐, 杜金辉, 吕旭东, 吉 超, 佟 跃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超声C扫检测系统可能出现的灵敏度波动,通过采用不同的扫查参数,利用对比试块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超声C扫检测系统的灵敏度受工件表面加工质量、机械运动轴偏移量、探头入射角度、试块声程、距离波幅曲线、闸门设置等诸多因素影响。当灵敏度变化较大时,及时进行参数修正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提高系统的检测灵敏度。
  • 王 林, 沈 杰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要:激光光谱技术由于具有激发光斑小、便于分析细小的缺陷、样品无需特殊处理、分析时间短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钢板表面夹杂类缺陷的分析中。通过对照样品缺陷点和正常点的元素光谱强度差异来分析缺陷点的典型元素,进行缺陷分析。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SEM-EDS)对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的分析结论进行了验证,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知,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符合钢铁现场及时分析和处理缺陷的要求。
  • 缺陷分析
  • 周从锐, 陈小龙, 周明科,樊 雷, 梅 鹏, 鲍思前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柳钢生产的SPHC热轧带钢氧化铁皮难以酸洗清除,酸洗后板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黑现象,影响了酸洗板表面质量。利用粗糙度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静态酸洗等多种试验分析方法,探究酸洗板发黑现象产生的原因。 结果表明,柳钢生产的SPHC带钢残余元素 Cu、Ni、Cr和As偏高,这些残余元素会富集于氧化铁皮下的基体金属中,增强氧化铁皮的黏附作用力,导致酸洗困难,残留的氧化铁皮会造成酸洗板表面偏黑。通过控制残余元素含量,酸洗后带钢表面色泽明显改善。
  • 郭海霞, 张欣耀, 李 慧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某加热管组的加热管盘管材质为BFe10-1-1铜合金,设备使用几年后发生泄露。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加热管盘管的失效原因进行分析,找到了失效模式和原因。加热管组的加热管盘管失效模式为焊缝处发生脱镍腐蚀中的栓状腐蚀。失效原因为加热管盘管焊缝处金相组织存在枝晶偏析,枝晶间被择优脱镍腐蚀并氧化;加热管盘管焊缝内表面不平整,容易留存冷凝水,腐蚀孔一旦形成后,也更容易存储和富集腐蚀性元素S和Cl的冷凝水,加剧腐蚀。
  • 王若民, 陈国宏, 方振邦, 滕 越, 王星涵, 冯志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安徽电网近期发生的几起典型铜抱杆线夹失效案例,并结合线夹的类型分析失效原因,提出今后金属监督的重点。结果表明,铜抱杆线夹频繁开裂主要与其合金成分和成型工艺有关。对于黄铜线夹,主要加强合金成分的检测,可辅以现场电导率检测或硬度检测;对于紫铜线夹,主要加强对强度的校核以及对成型质量的外观检测。同时,注重安装阶段紧固力矩的复核。
  • 李培佳, 王燕坡, 李 杨, 王 倩,. 刘君秋, 李 维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熔模精密铸造的方法,通过改进铸件浇注系统,生产出了符合客户需求的UNS R30006合金定子精密铸件。结果表明,合理改进铸件浇口尺寸和分布位置,调整铸件浇注系统,有利于浇注后铸件的补缩和气体的溢出,可大幅提高铸件的合格率,提升合金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