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3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2-15
  

  • 全选
    |
    试验研究
  • 张欣耀,查小琴,任永峰,张文利,罗先甫,刘晓勇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实验室化学浸泡、电化学腐蚀试验及维氏硬度测量技术研究了DSS2205爆炸及热轧复合板复层性能,利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分析了复层组织,并与复合前的DSS2205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复合前的DSS2205不锈钢,轧制和爆炸复合板复层腐蚀性能略有下降,硬度增加,但轧制复合板复层腐蚀性能优于爆炸复合板复层;轧制复合板复层组织为棒状奥氏体不完全呈一条直线分布于铁素体上,奥氏体发生再结晶;爆炸复合板复层仍为复合前的奥氏体和铁素体间隔分布带状组织,铁素体和奥氏体均出现变形。
  • 余超,王晓兰,唐佳勇,侯兴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电子探针波谱仪和配置的能谱仪对5.5 mm帘线钢盘条夹杂物中轻元素F进行了点分析和面扫描,结果表明,F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5%时,能谱仪与波谱仪的分析结果一致,两者结果均准确可信;F元素质量分数介于1.5%与5%之间时,波谱仪的判定结果更准确;F元素质量分数小于1.5%时,可认为是测量设备的系统误差,不作为判定依据。通过分析钢中夹杂物的典型元素,可确定夹杂物的来源并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提高帘线钢的质量。
  • 徐振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氧氮分析仪、粗糙度轮廓仪对不同表面粗糙度的试样进行试验对比分析,探讨轴承钢试样表面粗糙度对其氧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GCr15轴承钢试样在去除表面氧化层后,表面粗糙度为0.4 μm<Ra<1 μm时,会影响氧含量检测结果。但当试样表面粗糙度Ra<0.1 μm时,表面粗糙度对氧含量检测结果基本没有影响,且结果稳定接近生产设定值。
  • 黄鑫,孙良川,任树贵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高温蠕变试验中长杆式引伸计的结构与作用。高温环境中,引伸计长杆作为变形传递的主要部分,在热应力及预载荷的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形变,根据热应力分析原理,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引伸杆的变形行为进行分析,判断长杆式引伸计结构能够满足测量需要。
  • 魏成革,张婷婷,马青军,张秋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国家标准GB/T 17911—2018《耐火纤维制品试验方法》,采用破坏性拉力测试的方法对LNG储罐弹性毡材料进行了拉伸强度测试。求得拉伸强度的平均值,同设计要求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弹性毡材料的拉伸强度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另外,根据试验测得的拉力位移曲线分析,弹性毡材料在弹性变形期间达到峰值后开始断裂,直至最终完全断开;弹性毡材料的弹性变形区的曲线较陡,而断裂期间的曲线较缓。
  • 陈洪生,江涛,王伟,韩龙帅,任新旺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汽车板冲压成形表面波纹度对零件涂装后的鲜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而鲜映性直接反映汽车外观质量。为明确波纹度影响因素,测量准确可靠的试验数据,基于gom在线应变测量系统,通过BUP1000板材综合成形试验机对典型汽车外板进行马克杯冲压,分析了冲压后不同变形量、试样表面检测方向及试样冲压速度等因素对试样表面波纹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冲压后试样表面变形量的提高,波纹度结果几乎呈线性增加。试样在0.5~3 mm/s的冲压速度下,表面波纹度变化无明显规律,因此冲压速度对表面波纹度影响不大。轧向与横向检测结果表明,纵向波纹度稍低于横向波纹度结果。
  • 测试技术
  • 胡一丁,王孟金,陈亮维,张晓东,惠玉玉,虞澜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纯锌金属或锌基合金在加工过程中通常形成织构并引起材料的各向异性,获得织构信息对金属材料加工与应用十分重要。利用锌单晶的晶体结构数据、吴氏网、极图与织构的定义建立了纯锌金属任意织构的标准极图的计算方法。绘制了金属锌常见织构的标准极图,为纯锌金属或锌基合金的织构表征标准化和智能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 测试技术
  • 詹美燕,李春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概述了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原理。EBSD试样的制备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EBSD测试的可行性和花样的质量。介绍了各种抛光方法的优缺点,包括机械抛光、化学抛光、电解抛光和离子束处理等。总结了影响EBSD花样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样品的状态、电镜参数的设置和数据获取软件参数的设置等。研究对于EBSD技术的初学者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 测试技术
  • 夏冰,陈斌,后宗保,赵志海,王艳阳,付声丽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实验室维氏硬度计稳定性进行测试和评价,根据每次试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建立“测量不确定度随时间变化图”,对其使用情况作出有效评价。结果表明:硬度计运行稳定,满足检验要求。但压痕自动测量功能测量的硬度值常比实际数值稍大,建议对硬度计进行检查,调整因设备硬件造成的误差,保证结果更准确。
  • 缺陷分析
  • 董莎莎,李南,罗志强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某工程用20CrMnMo减速机高速轴在试运行过程中轴杆变截面处发生断裂。对高速轴进行宏观、微观断口分析,显微组织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等。结果表明:该高速轴的断裂形式为旋转疲劳断裂,轴表面的机加工损伤是导致其早期疲劳断裂的直接原因。热处理工艺不当造成的混晶和硬度偏低促进了裂纹的萌生,在服役过程中变截面位置应力集中,导致高速轴受交变载荷作用而发生断裂。
  • 王磊,夏立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使用超声波法在剩余壁厚检测过程中管道夹层等缺陷的筛选进行了分析及讨论。采用网格测量法与分布测量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即使用网格法测量(测量间距为1 mm),对测得数据使用3维图像模拟厚度分布;然后对厚度变化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的位置选样进行金相分析,确定被检部位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对该方法的拓展应用进行了讨论。
  • 陈新华,汪海潮,陈昌华,张思瑞,吴永胜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超声波检测、低倍检验、金相显微镜、拉伸试验机及扫描电镜对锻造厂的F65锻造方坯和轮毂锻件的裂纹成因进行宏观及显微组织分析,为深海采油高压传输管法兰的缺陷特征的研究提供可行的方法。结果表明:裂纹是组织残余应力所致,裂纹成因与材料冶金缺陷及氢致裂纹无关,裂纹主要沿条带组织中的贝氏体呈穿晶扩展,与粗大不均匀的铁素体与贝氏体交替分布的带状显微组织有关。锻件的组织应力与锻坯对角线锻造残余剪切应力叠加为裂纹提供了外在条件,其显微组织粗大不均匀是产生裂纹的内在原因。
  • 刘昌乐,陈昌华,施虹屹,杨诚,陈新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材料4140悬挂器锻件经精加工后进行表面磁粉探伤,发现其端面有裂纹。为查明裂纹原因,对其进行解剖取样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裂纹是在淬火或回火之前形成的,属于淬火组织应力引起的端部裂纹,裂纹大部分处于深色偏析条带中,表明深色偏析条带是裂纹形成原因之一,裂纹主要以沿晶扩展,并与深色偏析条带区中微量有害元素沿晶界析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