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3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10-15
  

  • 全选
    |
    试验研究
  • 陈振业,孙力,龙杰,陈子刚,吕建会,蒙耀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实验室模拟了磨煤机实际服役工况,对比研究了HNM450耐磨钢与HARDOX450耐磨钢在磨煤机服役工况下的耐腐蚀磨损性能。在200 ℃高温、弱酸性(pH=5)或弱碱性(pH=9)且潮湿的环境中,河钢HNM450耐磨钢的耐腐蚀磨损性能均优于HARDOX450耐磨钢。同时,河钢HNM450耐磨钢和HARDOX450耐磨钢在弱碱性(PH=9)介质中耐腐蚀磨损性能均优于其在弱酸性(pH=5)介质中。
  • 谢正俊,樊田,谢剑波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热模拟试验机(Gleeble 3500)热轧试样高温压缩试验的动态变形、材料内部应力、组织损伤、动态应变量及材料各部分塑性变形差异性等问题,利用Deform3D软件数值仿真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压缩的进行,试样表面积先减少后增加,约在5 s时表面积最小,下降率为4.1%,在8.4 s后剧烈增加,增加率为14.4%。在整个压缩阶段试样两端承受应力最大约为70 MPa。破坏性损伤Damage值为0.22,应变为1.43,顶部区域变形速率最大为1.19 mm/s。空冷和淬火冷却过程中,试样顶底边界面角部区域温度下降最快,高温区域变化趋势为由长方形向圆角长方形,再向椭圆形转变。
  • 王明杰,王艳阳,后宗保,王庆文,蒋进,程亚南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某公司为提高重型H型钢拉伸试样的加工效率,利用改进前后的两种不同工艺对重型H型钢拉伸试样进行加工,并用对比分析法对改进前后工艺及其加工质量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使用两种不同的加工工艺,在同规格、同牌号、同位置上取拉伸试样,经对比分析法验证,改进后的工艺不仅表面粗糙度更好,加工效率更高,而且因为加工质量造成的拉伸试验失败次数也明显降低。
  • 测试技术
  • 余建新,王晓鹏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钨铼合金具有高熔点、高强度、高硬度、高再结晶温度等特点,作为结构材料广泛应用在特殊高温领域。针对采用Gleeble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新型钨铼合金材料的高温热变形行为,存在热电偶焊接困难、钨铼合金强度高于碳化钨压头等问题,通过埋线法和耐高温无机胶固定热电偶,采用粉末热压烧结工艺制备碳化锆颗粒增强钨基复合材料作为高温高强压头进行解决,获得了钨铼合金在1 500 ℃、应变速率1s-1时压缩真应力真应变曲线。该方法可用于测量钨铼合金真实高温强度,为钨铼合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热变形工艺参数确定提供准确数据。
  • 时园园,侯瑞,袁晨,蔡林,张宏阳,蔡静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13Cr4Ni高强钢材料为例,探讨在室温拉伸变形过程中曲线无明显屈服平台,且初始阶段加工硬化率较高,通过常规检测,其拉伸曲线弹性段曲率不一致,使得规定塑性延伸强度并不是一个稳定的值。采用区别于GB/T 228.1的新滞后环法,选择滞后环起点为高于材料弹性极限值,低于预期的规定塑性延伸强度,滞后环下反向点为滞后环起点的10%应力值,在这个区间内进行试验,均得到较稳定的规定塑性延伸强度值。试验结果表明:高强钢及具有相似特征的材料在室温拉伸时,可采用本试验给出的方法,选取对应取值范围中的滞后环起点及滞后环下反向点,得到稳定的、可参考的规定塑性延伸强度值。
  • 闻小德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圆钢全自动相控阵超声的设备结构及其主要技术参数,结合具体的相控阵探头参数,主要从聚焦法则、周向覆盖率、轴向覆盖率3个方面,对影响相控阵超声检测漏检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从聚焦法则、轴向分辨率、检测速度等参数的设置方面给出了具体解决措施,为相关人员理解相控阵、操作类似相控阵设备提供了经验参考,同时为产品实现无缺陷交货提供了理论依据。
  • 测试技术
  • 田伟,张文迪,孙信阳,常松,周长申,潘伟伟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铁素体作为奥氏体、马氏体和双相不锈钢的一种相组织,其含量直接影响不锈钢的焊接性、耐蚀性、力学性能和加工性,在其测定时往往由于腐蚀问题导致结果误差偏大。从检测标准出发,通过列举国内外目前针对铁素体含量及分布状态的表征方法,采用化学和电解两类方法进行铁素体腐蚀,从溶液配比、腐蚀温度、腐蚀时间、溶液可重复使用性和腐蚀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氢氧化钠水溶液电解铁素体整体效果较好,呈现红褐色,同时可以通过其在该溶液电解腐蚀显现的特征颜色进行该相的识别。
  • 测试技术
  • 洪刚,陈武,见革军,赵阳,宋洋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应变同轴度仪的评定问题,分析了应变采集系统的传递函数,研究了应变系统在金属弹性变形范围内载荷与形变的跟随关系,通过双引伸计法对应变系统进行修正,从而克服了应变系统的缺陷,试验验证了此方法在实际的计量校准中具有可操作性。
  • 缺陷分析
  • 朱姣,钟振前,于学亮,翟战江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X)和显微维氏硬度计对某开裂的不锈钢焊接管进行了失效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该不锈钢管局部补焊区域存在残余应力,补焊造成附近组织晶界敏化,协同环境中存在S离子和Cl离子等腐蚀性介质,故在补焊位置发生应力腐蚀沿晶开裂。
  • 专题研讨
  • 邵佳毅,徐屾,林欢,刘永健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稳态导热系数测量方法的原理和数学模型简单,但热源均温性要求高和测量时间长限制了稳态导热系数测量方法的实际应用。提出一种测量导热系数的新型微球法稳态热测量方法,建立对应的物理模型和试验方法。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不同质量分数的石墨烯石蜡复合相变材料,并采用微球法对不同质量分数的石墨烯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进行测量。测量得到样品的导热系数分别为0.278 W/(m·K)(0%)、0.330 W/(m·K)(0.5%)、0.402 W/(m·K)(1%)、0.524 W/(m·K)(2%)、0.604 W/(m·K)(3%)、0.654 W/(m·K)(4%)和0.711 W/(m·K)(5%)。该方法具有微球体积小、热源均匀、测量快、样品制备简单等优点,可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相变材料和液体的原位导热系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