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ISSN 1001-0777
CN 11-2119/O4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主管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2022年, 第4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2-15
全选
|
试验研究
Select
高Ni钎料-WC硬质合金颗粒复合堆焊焊条的探讨
雷国财
物理测试. 2022, 40(1): 1.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2100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SiC材质成型舟皿作为模具,尺寸为2~5 mm的YG8型WC硬质合金颗粒为耐磨相,CuZnNi合金为胎体金属,加入NiCrBSi合金粉末以提高胎体金属的Ni含量与Cr含量,采用钼丝氢气炉烧结制备高Ni钎料WC硬质合金颗粒复合堆焊焊条,并对成型后焊条的断面形貌及胎体金属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硬质合金颗粒在焊条内呈相对均匀的分布,胎体金属中Ni的质量分数高达32.39%,适量的Cr元素能够增强胎体金属的强度,同时提高胎体金属的耐腐蚀性能与高温抗氧化性能,用氧乙炔火焰堆焊时,胎体金属流动性好,与基体润湿性好,焊层内胎体金属硬度大于60HRA,可在石油、矿山等耐磨领域推广应用。
Select
汽车稳定杆用55Cr3弹簧钢的低周疲劳性能
尹德福,汪开忠,龚梦强,丁雷,张晓瑞
物理测试. 2022, 40(1): 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2100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汽车稳定杆用钢的实际应用需求出发,采用轴向应变控制方法,应变循环比R为-1,试验频率为0.1~1.0 Hz,疲劳试验加载波形为三角波,轴向总应变幅范围设定为0.35%~1.2%,测试了55Cr3弹簧钢低周疲劳性能,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得到55Cr3弹簧钢的循环应力应变曲线、应变寿命曲线和过渡疲劳寿命;通过拟合Basquin和CoffinManson公式,获得了55Cr3弹簧钢的低周疲劳寿命预测公式,拟合R2值大于0.9。通过疲劳断口分析,55Cr3弹簧钢断裂起源于试样表面,且存在多处裂纹源,裂纹共同向内扩展,最后快速断裂。
测试技术
Select
金属拉伸试样原始力学性能测量的讨论
徐庭栋
物理测试. 2022, 40(1): 10.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2100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金属拉伸力学性能因拉伸温度和拉伸速率的改变引起测试不确定性,导致在一个温度一个应变速率下的拉伸试验结果,一般不是被测金属的原始力学性能。拉伸试验新技术体系表明,越快的拉伸应变速率,“力学性能拉伸应变速率”曲线上的力学性能越接近原始力学性能。存在充分快的拉伸应变速率,在“力学性能拉伸应变速率”曲线上能获得原始力学性能。同时给出了确定这个能获得原始力学性能的充分快应变速率的方法。
测试技术
Select
超声显微镜技术在铜/铝摩擦焊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魏志辉,沈海红,周祥琦,张玉斌
物理测试. 2022, 40(1): 1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2000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铜/铝摩擦焊广泛用于电力行业接线端子的制作,其焊接质量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通过理论分析及试验方法探讨了超声波显微镜技术在铜/铝摩擦焊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可行性,同时进行超声显微镜检测试验,发现将超声显微镜技术应用在铜/铝摩擦焊检测中,检测灵敏度高、分辨率好、检测结果直观。
测试技术
Select
电子探针在钕铁硼磁性材料表征中的应用
赵同新,吉见聪,孙友宝,黄涛宏
物理测试. 2022, 40(1): 20.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2001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电机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使用岛津电子探针波谱仪的点分析、线分析和面分析功能对钕铁硼磁性材料微区的基体相微观特征、化学组成和分布以及晶界扩散以提高矫顽力的工艺方法进行了直观地表征,可为磁体制备新技术和微观机理的阐述提供数据参考,对生产工艺的技术改进、质量管理和失效分析等整个过程可予以有效科学指导。
Select
浅议棒材表面红外探伤的影响因素
周伟,刘海滨
物理测试. 2022, 40(1): 27.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2100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棒材表面红外探伤系统的组成以及可能影响检测可靠性的各种因素。根据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棒材红外探伤的应用实践,分析了影响因素的产生原因以及避免或削弱的方法和措施。实际应用证明,只要使用和操作得当,棒材表面的红外探伤是稳定、可靠的。
测试技术
Select
非调质钢冲击缺口加工方式对冲击值的影响
程巨强
物理测试. 2022, 40(1): 31.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2100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非调质钢18Mn2SiMo热处理采用920 ℃正火、300 ℃回火,具有较高的强韧性,但利用拉床拉刀加工的冲击试样V型缺口在-40 ℃冲击时韧性达不到技术要求。研究了线切割冲击试样V型缺口与拉刀拉制的V型缺口室温冲击和低温冲击值的差异。分析了拉刀缺口低温冲击值偏低的原因,提出了改善低温冲击值的方法,为改善18Mn2SiMo钢低温冲击性能提供参考。
缺陷分析
Select
弹簧钢60Si2Mn疲劳试验断裂分析
李金波,郝志超,靳国兵,孙俊喜,程鹏飞,陈涛
物理测试. 2022, 40(1): 3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2100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60Si2Mn弹簧钢进行了疲劳寿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疲劳寿命较低,未达到标准要求(不低于20万次)。采用化学成分检测、断口扫描观察、能谱分析和金相检验等方法,对疲劳试验中断裂弹簧进行了分析、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钢丝表面微裂纹是导致弹簧疲劳断裂的直接原因,该裂纹是由于母材表面存在轧制缺陷,经过拉拔表面产生硬化组织,由于塑性不足,产生微裂纹;钢丝近表面存在超尺寸夹杂物,该夹杂物属于连铸过程中典型的外来宏观夹杂物,间接加速了弹簧疲劳断裂。
Select
高强汽车大梁钢纵梁翼面开裂原因分析
邵建平
物理测试. 2022, 40(1): 3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2100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热轧高强汽车大梁钢纵梁成型过程中翼面开裂的原因,通过宏观观察,采用扫描电镜、金相、低倍检验等方法进行检测,并对开裂处的裂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纵梁翼面开裂的主要原因是翼面端部表面加工质量差,存在划伤和微裂纹,在连续辊压成型过程中翼面端部受到附加拉应力,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产生裂纹扩展从而引起纵梁翼面开裂。针对此种开裂情况,建议采取措施改善热轧板的加工剪切质量,以有效避免因剪切质量造成的开裂。
Select
叶片开裂失效分析
朱姣,钟振前,翟战江,于学亮
物理测试. 2022, 40(1): 4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2001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X)、拉伸强度试验机和显微维氏硬度计对某运行一段时间发生表面开裂的叶片进行了分析,叶片工作额定运行转速为3 000 r/min,运行温度为92.5 ℃,压力为-0.594 MPa。结果表明,含有硫酸根离子的介质在叶片表面局部聚集导致表面出现点腐蚀是叶片开裂失效的主要原因。裂纹为从表面开始的表面锈蚀,进而发生点蚀开裂失效。
Select
某洗衣机内筒用430不锈钢锈蚀原因分析
卫海瑞,杨永超
物理测试. 2022, 40(1): 51.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2100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金相显微镜组织观察、扫描电镜微观形貌观察以及X射线能谱仪成分分析等手段对洗衣机内筒用430不锈钢锈蚀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试样表面锈蚀是由于钢板冲孔处变形程度大,导致试样表面的钝化膜减薄或者破坏,严重降低了不锈钢的耐蚀性,由工况环境中的氯离子活化作用进而引发锈蚀;缺陷处锈蚀程度的不同,其表面铬铁氧化物中氧含量也不同。在生产过程中应避免试样长期处于潮湿介质中,可有效防止残留氯离子破坏表面钝化膜,显著降低锈蚀缺陷的发生。
专题研讨
Select
球墨铸铁用布氏硬度计的不确定度评定
张甲,赖莦丹,吴腊梅,雷霞
物理测试. 2022, 40(1): 5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200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按照GB/T 231.1—2018《金属材料 布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进行布氏硬度测试,分析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不确定度来源及分类,测试结果按照JJF 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不确定分析,并考虑扩展不确定度的测试分散性。结果表明:本实验室测试布氏硬度的不确定度为2HBW10/3 000,当包含因子为2时,扩展不确定度为(196±4)HBW10/3 000。同时在测试试件过程中,应避免测试人员长时检测所造成的视觉疲劳及试件的表面过热所引起的加工硬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