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25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3-12-15
  

  • 全选
    |
    冶炼与加工
  • 黄长清 赵旻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12): 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带钢板形的质量水平还不能满足各行业用户的要求,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板形自动控制系统不完善,而且在信号检测、信号处理、板形模式识别等方面研究滞后,使之成为板形控制中的薄弱环节。综述了冷轧板带板形信号检测、板形缺陷判别及板形控制的研究成果,比较了各项研究工作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发展方向。
  • 张二华,王朝东,余建平,盛建文,吴铿,邵腾飞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12): 8-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保证高炉喷吹煤粉利用率基本不变的条件下,适当放宽高炉喷吹煤粉粒度,可以节省电耗,降低制粉成本,提高磨煤机的台时产量,达到降低炼铁成本的目的。通过实验室对南钢喷吹煤粉的粒度组成和不同粒度煤粉燃烧特性进行研究,确定其放宽粒径的可行性,并在南钢高炉进行放宽煤粉粒径的工业实践,将小于74μm比例从73. 43%降至59. 47%,同时控制大于355μm的比例不变。通过测定在煤粉粒径放宽前后的利用率可以发现,在高炉生产保持稳定和顺行,原、燃料条件基本不变的条件下,放宽粒径前后煤粉利用率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在进行烟煤和无烟煤混合喷吹的条件下,完全可以降低小于74μm比例,不必采用传统的看法将该比例控制在80%左右,且能够增加磨煤机的产量和降低制粉的能耗。
  • 罗果萍 ,张国成,刘吉涛,尚春江,王茂峰,吴胜利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12): 13-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包钢西区120万t链篦机-回转窑氧化球团生产线结圈问题,研究了链篦机不同工艺制度对球团预热球和成品球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链篦机工艺制度,达到提高链篦机预热球抗压强度的目的。研究表明:在实验所用原料条件下,最佳工艺制度为干燥二段温度360℃,预热一段温度575℃,预热二段温度1000℃,机速2m/min,预热二段温度对试验指标预热球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 韦勐方,张建良,毛瑞,赵永彬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12): 17-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高炉含钛物料护炉的效果,以现场含钛高炉渣和人工合成含钛炉渣为原料,通过静态坩埚抗渣试验,利用钙平衡法计算渣量的变化,就温度、反应时间、二元碱度等因素对Al2O3陶瓷杯侵蚀的影响及侵蚀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温度、延长反应时间,含钛炉渣对Al2O3陶瓷杯的侵蚀加剧;增加炉渣二元碱度,侵蚀减缓。含钛炉渣对Al2O3陶瓷杯侵蚀的机理为:在高温熔融状态下,炉渣中的CaO和SiO2会与陶瓷杯原砖层的Al2O3发生反应,生成CA6、C2AS和CAS2等矿物并不断溶入炉渣中,从而使陶瓷杯不断受到侵蚀。在陶瓷杯原砖层附近形成更多的MA和CA2等高熔点矿物,会增大炉渣黏度,进而减缓炉渣对陶瓷杯侵蚀。
  • 郭大勇,高航,任玉辉,王秉喜,韩立涛,车安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12): 23-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高碳钢盘条氧化铁皮机械除鳞性能,对不同轧制和吐丝温度条件下的盘条氧化铁皮成分、质量百分比和厚度等性质进行了生产试验研究。采用氧化铁皮形成热力学和生长动力学分析了轧制和吐丝温度对盘条氧化铁皮性质的影响,提出了提高盘条氧化铁皮机械除鳞性的技术措施。提高了高碳钢盘条氧化铁皮除鳞性,满足了用户的使用要求。
  • 孟华,王建军,王华,李红娟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12): 28-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钢铁企业是污染大户,也是产生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为了满足钢铁企业对蒸汽和电力的需求,实现企业节能降耗的目的,必须保证自备电厂锅炉在最优状态运行,针对负荷频繁波动的特点,建立了基于环境成本锅炉负荷多周期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优化调度模型。运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其求解,应用表明:优化后锅炉使用燃料的费用为1015611元,约占整个系统全周期运行费用的77%。全周期总费用比实际运行情况减少了约50462. 864元,降低了约3. 7%,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得到了经济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好的运行计划方案,进一步为企业运行计划人员提供定量的计划调度指导。将环境成本作为钢铁企业自备电厂锅炉运行总成本的一部分,虽然增加了企业的总运行成本,但对环境保护问题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材料研究
  • 赵忠魁 潘英才 高青 张恒凯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12): 35-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高碳双相不锈钢15Cr23Ni10MoCuV进行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后,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进行组织变化的分析,再通过硬度试验探究和分析了不同固溶和时效温度对合金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双相不锈钢经热轧后,在基体中出现了颗粒状的铬的碳化物,当固溶温度达到1250℃时它被完全溶解;经1150℃固溶处理后,铁素体相与奥氏体相的体积比接近1,且此时合金硬度值最低(HB204);经不同温度时效处理后,出现了两个硬度峰值,分别对应于400℃(HB266)和750℃(HB295),前者是因为铁素体相中发生了调幅分解以及奥氏体相中富铜相的析出,后者则主要是因为在铁素体相中析出了大量的σ相。
  • 刘栋林,谭利,杨红新,包耀宗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12): 41-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Nb、V、Ti、N在非调质钢中所起的有益作用。在Nb、V、Ti 3种微合金化元素中,钒具有较高的溶解度,是非调质钢中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强化元素。微合金化元素Nb、V、Ti、N在非调质钢中的复合作用,主? 硐衷谌瘸尚喂讨幸种瓢率咸宓男伪湓俳峋Р⒆柚蛊渚Я3ご螅⑼ü堑奶嫉锏挠Ρ溆盏嘉龀觯苑堑髦矢纸凶橹富俺恋砦龀銮炕U?个元素虽然都是通过细晶强化和沉淀析出来提高强度,但它们在不同碳、氮含量的非调质钢中相互作用机制及强化程度并不同。因此,探索Nb、V、Ti、N之间的相互微合金化的特性,配合相适应的锻造工艺,是提高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强韧性最有效的途径。
  • 陈连生 沈永革 宋进英 卢珺玮 杨子旋 田亚强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12): 47-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单道次压缩变形试验,研究了硼对460B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过程及转变产物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硼元素的加入可以使460B钢在3℃/s的冷却速度下发生贝氏体相变,且与不含硼试样相比,在相同的冷速下所获得的板条状贝氏体组织更细小,且在低冷速(0.1、0.3、0.5℃/s)下晶粒略粗大但硬度偏高;硼元素的加入明显使460B钢的动态CCT曲线右移,抑制了奥氏体向铁素体和珠光体的转变,明显增加了钢的淬透性,降低了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临界冷却速度,同时也降低了460B钢的Ac3、Ac1、Ar3、Ar1和Ms点的温度。
  • 周超 张永健 惠卫军 王磊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12): 52-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阴极充氢、氢热分析及超声波疲劳等试验方法,研究了高强钢42CrMoVNb在不同回火温度、不同氢水平下的超高周疲劳性能。结果表明:与500℃回火试样相比,600℃回火试样内新析出了大量尺寸在18nm以下且与基体保持共格关系的(V,X)C析出物,而利用(V,X)C等析出相的氢陷阱作用可影响试样内的氢分布及扩散行为,显著改善了氢对高强度钢超高周疲劳性能的不良影响。
  • 史显波 ,赵连玉,严伟,沈明钢,单以银,杨柯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3, 25(12): 58-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及OM、SEM、TEM的观察,初步研究了钽对Fe-C-Ta合金的强化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钽含量从0. 027%增加到0. 059%(质量分数,下同)时,合金的强度大幅度提高,高钽含量合金的冲击功降低87J,但仍然具有较好的韧性。分析认为,钽在铁基合金中的强化作用表现为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高钽含量合金(0. 059%)在600℃时效1h后,其强度和塑性同时达到最大值,获得了最佳的含钽碳化物的析出强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