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26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4-11-15
  

  • 全选
    |
    综合论述
  • 王珂,折媛,张朝晖,刘世锋,赵福才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4, 26(11): 1-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302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由于其特点明显,在中国建筑、水利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原料使用、冶炼工艺、轧制工艺方面介绍了国内外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的现状,并进行了分析对比;介绍了连铸-连轧以及深加工中的新技术;分析了中国目前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所遇到的瓶颈。针对中国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的未来发展做了相关分析。
  • 冶炼与加工
  • 丁晖,金焱,李洋,黄红兵,汪军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4, 26(11): 6-10.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303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炉缸内铁水流动产生的剪应力对炉缸内衬的侵蚀有重要影响。为此,以流体力学有关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炉缸炉底三维流体数学模型,应用CFX软件,研究了不同时期的炉缸剪应力的变化;由于铁水环流对炉缸的侧壁以及炉缸侧壁与炉底交界部位的冲刷作用较强,因此在炉缸侧壁和炉底位置修砌一道环形档坝,观察其对炉底剪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炉底出铁口近端受到的剪应力较大,而在出铁口远端炉底剪切应力最小;炉底剪应力随着死铁层深度的增大而减小;增加档坝可以有效地减轻炉底受到的剪应力,炉底剪应力越大,增加档坝后减轻的炉底受到的剪应力值越大。
  • 张亚鹏,张建良,毛瑞,刘征建,袁骧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4, 26(11): 11-1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302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温度、二元碱度、Al2O3含量和MgO含量对高炉渣熔化温度和液相生成特性的影响,结合炼铁生产中典型的高炉渣成分,利用Factsage集成热力学数据计算系统计算并绘制出了不同组分高炉渣渣系四元相图,并根据试验计算所得结果,分别分析了温度、二元碱度、Al2O3含量和MgO含量这4种因素对高炉渣熔化温度及炉渣液相区变化的作用规律,并结合生产实际给出了高炉冶炼中适宜的炉渣碱度、炉渣中合理的MgO及Al2O3含量。
  • 王书桓,郭建龙,赵定国,李秋京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4, 26(11): 16-1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303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高温高压反应釜内冶炼Cr12N高氮钢,通过试验发现,在Cr12N的熔炼过程中,随着压力的提高,钢中的氮含量不断增加,钢锭中得到的固相中氮的饱和溶解度和Chipman等人的热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氮的饱和溶解度有一定的偏差,为了修正这个偏差,引进了Burton-Prim-Slichter方程,修正后得到液相中氮的饱和溶解度的修正值和计算值吻合得很好。计算了在Cr12N的冶炼过程中,防止气泡析出所需要的最小凝固压力为2. 84MPa,通过试验发现,在高的凝固压力下,钢锭的致密性和缩孔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 李波,朱国明,陶功明,康永林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4, 26(11): 20-24.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303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膨胀法结合显微组织观察及硬度测量方法,得到了U75V钢轨钢动态CCT曲线。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为0. 05~3℃/s时的U75V钢轨钢的显微组织为珠光体组织,而且随着冷却速度的加快珠光体片层间距逐渐减小;冷却速度为5℃/s时主要的显微组织为珠光体组织,但出现少量马氏体组织;当冷却速度为15~50℃/s时的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硬度呈增加趋势。高铁用U75V钢轨钢奥氏体向珠光体开始? 湮露炔怀?00℃,相变结束温度不低于500℃,当冷却速度为2~3℃/s时珠光体片层间距最为细小。
  • 熊文涛,禹宝军,孙林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4, 26(11): 25-28.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303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某厂1420mm五机架冷连轧机自试生产以来,出现板形质量不稳定的现象。分析认为,这种现象与现有轧制规程的设定有关。现有的轧制规程是一种经验值,对带钢板形质量未作深入的考虑。为此,对现有轧制规程进行了研究,运用Matlab建立了一种设定给定产品轧制规程的新方法,并基于最优板形质量的目标函数,采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制定出兼顾板形和设备负荷能力的优化的轧制规程。投入实际生产后的实测数据对比表明,优化后的轧制规程生产带钢平直度小于6I的分布由66%上升到88%,带钢板形明显改善。
  • 刘彤,张鑫,黄圣伟,徐钢,杨勇平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4, 26(11): 29-3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303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钢铁企业自备电厂的烟气余热资源及主要利用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选取的某典型案例,提出在锅炉尾部加装低温省煤器回收烟气余热加热凝结水设计改造方案,一方面回收了锅炉的排烟余热,另一方面提高了汽轮机抽汽效率,同时结合工程约束条件展开热经济性分析计算,对钢厂燃用煤气锅炉尾部烟气的余热回收利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经改造后排烟温度降低近50℃,每年增加发电量约106. 7万kW·h,折合节约购电资金100多万元,直接经济效益显著,对钢铁企业的余热利用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刘应书,李皓琰,张辉,李小康,郭占成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4, 26(11): 34-3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401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高炉煤气吸收法脱碳富集,实验研究了复合有机胺溶液对CO2的解吸特性。分别研究了吸收CO2达到饱和的二元复合有机胺DEA-DETA、DEA-TETA、MDEA-DETA、MDEA-TETA溶液的解吸曲线。结果表明,与DEA溶液相比,DEA-DETA溶液解吸速率峰值提高约33. 6%,对应的解吸温度下降约4℃;DEA-TETA溶液解吸速率峰值提高约26. 8%,对应的解吸温度相近。与MDEA溶液相比,MDEA-DETA溶液在70. 1~77. 8℃温度区间内解吸速率有所提高,MDEA-TETA溶液在66. 9~90℃温度区间内解吸速率有所提高。4种复合有机胺溶液的解吸速率峰值分布为:7. 533mL/s(MDEA-TETA)>6. 806mL/s(MDEA-DETA)>5. 603mL/s(DEA-DETA)>5. 317mL/s(DEA-TETA);解吸速率峰值对应的解吸温度分布为:90. 3℃(DEA-DETA)<90. 9℃(MDEA-DETA)<91. 8℃(MDEA-TETA)<94. 6℃(DEA-TETA)。
  • 材料研究
  • 刘国平,王海军 ,陈浩 ,项利 ,仇圣桃 ,王建军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4, 26(11): 40-44.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304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借助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及ZEISS-200MAT金相显微镜对某钢厂普通取向硅钢(CGO)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热轧板组织、织构沿板厚方向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在热轧板表层及次表层发生再结晶,同时存在强度较高的Goss织构,中心层存在较强的{001}<110>变形织构。冷轧组织均呈纤维状条带组织,一次冷轧后,热轧板中的Goss织构消失,织构主要为α、γ织构,经中间脱碳退火后,α、γ织构强度减弱,并出现一定强度的Goss织构和利于Goss织构发展的{554}<225>、{332}<113>等织构,经二次冷轧后,二次冷轧织构类型与一次冷轧织构一致,但织构强度不同。
  • 徐蕊,孙彦辉,曾亚南,蔡开科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4, 26(11): 45-50.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400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金相显微镜、复型萃取、SEM、TEM对析出物的形貌、尺寸、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系统研究了含Nb-Ti微合金钢第三脆性区的热塑性。结果表明:温度在950~700℃范围内时,断面收缩率最小为25. 7%。析出物以TiN、Nb(CN)为主,950℃时粒子尺寸在50nm左右。随着温度的降低,粒子数量密度由51个/μm2增加到580个/μm2,尺寸随之减小。975℃的抗拉强度及临界应力分别为58. 3、61. 0MPa。975℃以上,临界应力小于抗拉强度,不易发生沿晶断裂。975℃以下时,晶粒变形临界应力大于抗拉强度,产生沿晶断裂。
  • 杨云龙 ,于海侠,曹占义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4, 26(11): 51-54.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400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LOM、XRD、SEM和EDS等手段分析了汽车排气歧管材料的组织构成。高温工作后两种材料尺寸的变化随工作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但高硅钼球墨铸铁的尺寸增幅明显大于高镍球墨铸铁的增幅。由于镍和锰能有效提高球墨铸铁的抗氧化性和相变温度,所以高镍球墨铸铁的抗生长性优于高硅钼球墨铸铁的抗生长性。
  • 郑洁 ,李昭东 ,曹建春,孙新军,廖志,雍岐龙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4, 26(11): 55-5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400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Gleeble 3800热模拟试验机,结合膨胀仪研究了微量铜和砷对连续加热过程和冷却过程中Ti-IF钢相变动力学的影响;结合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模拟研究了微量铜和砷对不同热轧终轧温度条件下Ti-IF钢的铁素体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几乎不含铜和砷的Ti-IF钢相比,铜、砷的质量分数为0. 08%、0. 04%的Ti-IF钢中的铜和砷显著提高连续加热过程中Ti-IF钢奥氏体相变的开始温度和连续冷却过程中铁素体相变的结束温度。这主要是由于砷是封闭铁基奥氏体区的元素。由于微量砷提高铁素体相变的结束温度,导致铁素体晶粒尺寸反常粗大。因此,对于残余砷含量较高的Ti-IF钢,应适当控制较高的热轧终轧温度,以避免形成粗大的铁素体组织。
  • 徐建明 吴烜 傅卫 李劲 蒋益明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4, 26(11): 60-6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400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研究了900℃高温下,与SiC球对磨时,PTA-WC-1、HS-2、HT-3等材料的耐高温摩擦磨损性能。测量了高温摩擦磨损试验前后材料表面硬度、摩擦因数的变化;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磨痕形貌和深度;通过X射线能谱(EDX)分析了磨痕残留物成分。发现PTA-WC-1在硬度、磨痕深度和摩擦因数上的表现均劣于其他2种材料。其显微形貌和成分分析表明,正是高温下疏松易剥离的氧化层影响了材料的耐磨损性能。
  • 崔占斌,王倩,崔占辉,范磊,王青峰,高聿为
    中国钢铁期刊网. 2014, 26(11): 64-68.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400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Gleeble热力学模拟机、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着色腐蚀金相等方法研究了控冷返红温度对TMCP交货态低屈强比(不大于0. 80)Q460GJE高建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返红温度的升高,一方面,粒状贝氏体数量减少,针状铁素体数量增加,晶粒显著粗化,屈服强度降低;另一方面,硬相M-A岛的数量增多、尺寸增大,抗拉强度略有上升,屈强比和冲击功(-40℃)降低。拉伸和冲击性能均满足低屈强比Q460GJE钢要求的返红温度范围是590~620℃。